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64,自引:3,他引:64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Tajfel和Turner等人提出的,它对群体行为做出了新的解释,并成为群体关系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产生于对群体间行为解释,它认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是群体行为的基础。新近的研究也为社会认同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社会认同理论是欧洲心理学本土化的重要成果,对社会心理学具有重要的贡献,同时它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个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社会调节;集体心理与社会心理风尚问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的社会心理状况;俄国及苏联社会心理学史;外国社会心理学现状等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社会心理学的对象、研究方法和实际目的。作者把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分成下列几类:1.关于进行领导活动时的最好的心理状态问题;2.关于社会主义集体劳动的最适宜的形式问题;3.关于社会主义集体的发展规律和人们如何准确地确定和评价社会主义集体发展水平的问题;4.关于什么样的集体活动内容与方式对集体的形成特别有效的问题;5.关于大大小小集体里的最适宜的标准通讯形式问题;6.关于改进直接的和间接的宣传工作和鼓动工作的可能性的问题;7.关于人能够以何种方式掌握对社会行为的要求与行为规范以及如何能够保证这种掌握的问题。作者认为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心理学的本质问题。作者认为,关于人的具体协作与相互作用的问题是上述所有问题里的共同的东西,因此,作者就对社会心理学中使用的主要概念——协作与相互作用作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阐述了社会心理学的任务。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集团中的具体协作与相互作用的规律,这种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协作与相互作用,就是说,使它们最大限度地有益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主义个性或觉悟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本文第一部分里,作者论证了建立一门独立的社会心理学的必要性。他不同意某些心理学家认为一切心理科学都是社会性的心理学的观点,而主张必须把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区别开。普通心理学研究个人的心理特征;社会心理学则研究人们共同的心理活动,亦即研究在不同社会性质和不同规模的集体中形成的各种不同的群众形式的心理现象。在第二部分里,作者阐述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认为人们在集体中的相互关系是它的中心理论问题。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交往”,要研究“心理感染”、“模仿”、“心理暗示”这些在人们相互交往中的心理特征,要研究社会集团的活动等等。在第三部分里,作者分析了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对现实的反映包括社会心理反映和意识形态反映。社会心理反映群众形式的心理现象中的社会存在,如具体社会集团的需要、嗜好、情感、心境、见解等等。意识形态则以或多或少系统化的形式表现出某些阶级、阶层或者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并向它们提出具体任务。意识形态是更高级的反映,它对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给予巨大的调节性影响。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还分析了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科学无神论等等的关系。在最后两部分里,作者分别叙述了社会心理学同对年青一代的教育、对不同社会集团的教育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安秋玲 《心理科学》2005,28(4):1001-1004
在对青少年同伴群体的研究过程中,发展心理学者借鉴了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同一性理论的有关内容,对同伴群体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发现,青少年在同伴群体交往过程中获得的群体同一性影响个体的行为,并进一步探究了有关影响青少年群体同一性的因素。本文对目前国外的青少年群体同一性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将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重要理论之一,“再社会化”则是针对服刑人员的改造最恰当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学科。监狱由高墙电网构成的独特的社会环境及生活在当中的特殊的群体广大的服刑人员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由于服刑人员群体的特殊性,接受知识水平有限,笔者在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关于“再社会化”内容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集体仪式对群体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外心理人类学家提出的"宗教模式理论"深刻阐述了集体仪式产生群体凝聚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集体仪式的心理学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集体仪式促进凝聚力、同步动作影响亲社会行为,以及集体仪式导致群际偏差等方面。未来的研究需要对集体仪式促进凝聚力的心理机制进行系统地考察,并将激发愉悦情绪的集体仪式也纳入到研究范畴中。  相似文献   

8.
群体决策研究的起源霍夫曼(Hoffman,L.R.)对群体问题解决做了系统的总结。群体在人类社会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任务导向的群体的普遍存在,是人类社会生活史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任务导向的群体的系统研究有高度分化的起源也就毫不奇怪。这些起源不仅广泛分布于时间和地理空间上,也分布于不同的学科,尽管我们这里着眼的是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科学研究起于何处可能有不同的见解,但大家都不会反对:崔普菜特(Triplett)的经典研究是社会行为的有控制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管子》的群体社会心理思想──《管子》的社会心理学思想研究之二丁仁富在社会心理学上,我们通常把作为内在过程的心理称为个体水平上的社会个体心理,而把表现在外的心理现象称之为群体水平上的群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的这种外现性突破了心理过程的内在局限性,从...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以下属为中心”的领导力理论,领导力的社会认同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与领导力研究结合的代表.该理论采用社会认同解释领导力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命题为:(1)群体成员通过社会认同选择有效的领导,具有高群体原型代表性的领导者最具有效性;(2)领导者可以通过塑造下属成员的社会认同来实施领导.除了以上内容外,还对该理论的实验证据及优缺点也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与其它领导力理论进行了整合,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理学多种多样的知识来源及研究取向使得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显得颇为零散,因此,如何建构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就成为其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史密斯和马珂在整合社会心理学知识上的主要贡献:(1)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的八大基本原理,找到了将多样化的研究题目贯通起来的主线;(2)将社会过程和认知过程整合起来;(3)将基本理论和应用整合起来。然后,作者简要地讨论了他们的整合工作对我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集体行动现象一直备受社会科学共同体关注。20世纪早期, 社会心理学曾是集体行动研究界的主导视角, 后逐渐转至社会学与政治学视角。最近20多年, 社会心理学视角开始复苏, 进入研究复兴期。社会心理学家先后确认工具理性、社会认同和群体愤怒这三种影响个体参与集体行动的主要前因变量, 并分别建构了包含工具理性和群体愤怒路径、包含工具理性和社会认同路径, 以及包含社会认同、工具理性和群体愤怒路径的三种重要集体行动参与模型。未来的集体行动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重视行动情境类型、个体心理特征和除愤怒之外的群体情绪在集体行动参与中的作用, 考察理想信念等潜在新前因变量的可能地位, 加强与群际关系、歧视动机等其它经典研究领域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生命史理论作为进化心理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 同时关注了环境因素和个体经验, 是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的有机结合, 但是该理论目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得到的关注还相当有限。因此该理论具体的建立、发展过程, 主要理论观点, 以及主要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梳理和介绍, 以便于研究者对其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此外, 结合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道德行为, 可以发现不同生命史策略在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不道德/暴力犯罪行为上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并且控制感、安全感和调节定向理论都会是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 应该将生命史理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进行更广泛的应用, 为社会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分析道德行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有效地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达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有关社会困境(social dilemma)的研究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随着群体理论的发展,研究者的研究视角逐渐从个体(individual)转向群体(collective),关注层级结构的群体(hierarchical groups)中,管理者或管理机构(权威)的特征和行为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其中,权威信任(trust in authority)和公正感(fairness)是影响个体态度和合作行为的重要变量。政治信任(political trust)也可以看作权威信任的一种,即在社会背景下,公众对社会管理权威(政府机构)的信任。未来研究应尝试在实验室里对政治信任的作用和机制进行探究,并进一步探究公正感在政治信任对态度及合作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界线是很不明确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这种研究方法虽然有片面性,但带来了研究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的整套技术。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在研究态度和意见时,利用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成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发展这个领域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条件。作者认为马克思提到的“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涉及社会心理学问题的一个例子。在普列汉诺夫和布哈林的著作中,则把社会心理学提得更明显。所以不能认为近几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者很少研究社会心理学这一事实,应归咎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恰恰相反,这种疏忽正是由于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产生的。然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只建议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它不想去研究那些使一个制度变为另一个制度的基本冲突的规律性,所以有其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利用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成就时,必须抛弃这一学科把心理研究看作几乎是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观点,要克服它在主题方面的局限性;不要只强调经验性研究,而要对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传统理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课堂社会心理学主要介绍课堂内不同人们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师生关系在促进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涉及的问题有:教师的任务、师生关系、集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学校中个人的社会地位等四个方面,简要说明如下:1.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他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同事、管理人员、校长、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期待和要求所控制的。可是,教师仍有作为顾问、课堂集体的领导者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7.
赵春黎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1):1956-1965
社会从众是指个体改变态度或行为, 与他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采用社会心理学的实验范式研究发现:背内侧前额叶、纹状体、眶额皮层、脑岛、杏仁核和海马等多个脑区在社会从众中扮演重要角色; 能够提高多巴胺水平、改善大脑奖赏敏感性的某些神经递质可能间接影响从众。强化学习理论的奖惩预期可以部分解释社会从众的原因。未来研究应改进实验范式, 扩大研究群体, 借助神经、生化技术, 利用动物模型, 深入探讨社会从众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甚至为了他人利益而做出自我牺牲的一切有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及趋向。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机制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不断提出各种理论、模型解释亲社会行为。本文通过对亲社会行为理论的梳理,将其按照发展顺序概括为进化理论阶段(亲缘选择理论、群体选择理论、互惠理论)、认知理论阶段(损失-奖赏的激励模型、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捐赠的二阶模型)、生物基础理论阶段(生物情感理论、脑机制模型)。最后对这些理论进行总结和评论,并提出未来亲社会行为理论可以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合作学习是应对信息时代学习困境的有效途径。研究一探索了合作学习群体中是否存在集体智慧,研究二比较了互动小组和名义小组在创新观点产生任务中的表现,研究三考察了合作学习小组在群体决策中的表现及其成员的观点和主观自信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长期合作学习小组的多重任务表现中存在代表群体整体一般能力的C因素,即存在集体智慧;在创新观点的产生中,社会影响不利于集体智慧发挥作用;在困难问题解决的判断与决策中,集体智慧发挥的作用更明显,较不会受到个别成员的主观自信、实力和多数人意见左右。建议在合作学习等群体活动中通过策略选择和规则设置促进集体智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学在传统上是一门偏重理论的学科,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们强调理论体系的建构,忽视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9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发生了变化,学者们注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试图解决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热点问题。本文着重从冲突的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心理问题以及影响司法公正的心理问题等几个方面,介绍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