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千年伊始,全世界的人们正沐浴在21世纪的阳光下,展望新的未来。但是就在此时,一则消息惊扰了世界,2月26日,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最高领导人乌马尔(Mullah Mohammed Omar)发布命令,销毁在阿富汗境内的所有非伊斯兰教的塑像,其中包括世界上最高的巴米扬立佛像。乌马尔称,这些塑像“都是对伊斯兰教的亵渎”,“因为至高无上的神灵只有一个,这些塑像放在那里被人供奉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捣毁它们,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它们都将不再是人们供奉的对象”。 巴米扬是犍陀罗僧人、商人循丝绸之路通往中亚和中国的始发站,也是中…  相似文献   

2.
《法音》2001,(3):6-6
据报道,阿富汗塔利班决定毁掉包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巴米扬大佛在内的阿境内佛像等文化遗产,对此我们感到震惊和痛心。  佛教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中国佛教界对这种伤害佛教感情的行为表示严重关切,希望能立即停止这种行为。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就阿富汗塔利班毁掉佛像发表谈话$中国佛教协会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7,(4)
<正>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正是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文化发展与国家的强盛。实现"中国梦"必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文化的复兴。在回望中华民族强盛期的历史足迹中,不难发现佛教是支撑我们国家和民族强盛的一块重要基石。赤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2001年3月,塔利班政权一声令下,就从人类文化宝库抹掉了有1300年历史的巴米扬大佛。世上最珍贵的宗教文化艺术品之一就这样消失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认为这种野蛮行为是“人类对人类自己的罪行”。代表南传佛教世界的大菩提会2002年3月已经提  相似文献   

5.
珍惜生命 热爱和谐──21世纪的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即将共同进入21世纪,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将携带着以往全部文明成果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开辟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新纪元。当世纪之交,逢贞元之会,人类不能不站在一个新时代、新理论、新思维的起点上,反省、总结20世纪两次震撼人类心灵的世界大战以及世纪末冷战向后冷战转化时期的风云变幻,以寻求21世纪人类及人类文化的命运。世界上不少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思想家、政治家、谋略家也因之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思考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21世纪的人类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合理,更美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  相似文献   

6.
塔利班运动在宏观上反映了普什图族的诉求,但其长期存续与微观的部落社会生态息息相关。阿富汗部落社会兼具宗教和世俗两种权威,并以此建构了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与社会秩序。阿富汗长期的战乱导致部落社会的秩序解构。以农村的毛拉和迪欧班德派宗教网络为基础的宗教权威,逐渐取代以部落首领为主的世俗权威,成为部落和地方社会的主宰。这构成了塔利班运动兴起的微观社会环境。2001年之后,部落社会的基本生态并未随着阿富汗重建而发生根本变化,塔利班借势再次崛起,与部落社会建立了紧密的纵向联系;塔利班组织内部的横向联系呈现出多中心、分权化的特征;在宗教观念上日趋实用与温和。这体现了塔利班对部落社会的适应。但是,塔利班也具有超越性,使松散的部落在宗教的旗号下实现联合。这代表了西亚北非伊斯兰复兴的另一种重要类型,即与城市伊斯兰复兴的“大传统”相对应的“小传统”,并对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们大致上有一个感觉,就是整个学术的发展跟思想文化的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已有的理论模式基本上不能解释.理论典范和生活典范同时转移的时代,这在人类历史中是极为罕见的.我们现在就活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各种各样创新的可能性都是前所未有,重要的是看我们怎么走,怎么来认识我们未来的方向,怎么来调整,换言之,这是决定人类命运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8.
王莲 《美与时代》2007,(2):51-52
中国绘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却是艰巨而又曲折的.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几千年的智慧和文明,这给我们挖掘、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精神提供了无尽的宝藏,因此,"寻根"是中国画发展的最好的途径.我们在寻根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去吸收外来的养料.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凝聚了中华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承载了乡村社会深厚的历史记忆。论文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九江乡村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隐忧,提出了构建政府、社会和乡村居民三维协同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注重城镇化特色保护与塑造,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等思考。  相似文献   

10.
郭新伟 《学海》2003,4(1):5-8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成果之一。这一科学的理论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它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经典作家社会主义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一、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 ,并揭示了其科学内涵。在借鉴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文明的思想以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 ,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 ,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 ,奴隶…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家将宗教视为文化的一部分时,它便呈现出普遍性和特殊性。文化本身是多元的,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文化传统现象,丰富多彩的文化点缀着大千世界,拥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在各自的文化熏陶下一代又一代和谐地生活着。 每一种文化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要给一个文化定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落后的文化定会被先进的文化所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如何定位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长流不息的宗教文化,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如果不能…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在与其他国家、民族接触时,往往按照自己既定的思维模式对其文化进行解读,这种解读难免产生误读,这种误读会给我们的设计创新带来很大的障碍。中外文化的对比学习是设计创新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例如在餐具方面,中国人几千年来用的都是筷子,而西方人则习惯于使用刀叉,我们在对比这种文化差异时,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就能够使设计作品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1、千禧年庆祝什么?对于基督徒来说,千禧年主要是庆祝耶稣基督降生两千年,以及这两千年来的历史。基督的诞生非常重要,因为藉着基督的降生,把人类带进了一个新的纪元。所以,千禧年主要庆祝耶稣基督在人类历史上临在两千年,进而庆祝天主对人类的爱。2、为什么教友应重视千禧年?教友们应当庆祝千禧年,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机会,庆祝默西亚诞生2000周年,并省察自己与他的关系;同时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改过从善的机会,以更新面貌进入另一个新的千年。这也是我们与自己、天主、和与他人关系一个新的起点的时候。3、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说明中华文明,我先在国内考察,写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但是身在庐山可能不识其真面目,我又去国外做对比。首先是和中华文明同年龄的文明对比。我从埃及、中东、伊拉克到尼泊尔等地,经历半年,写出了《千年一叹》。这些文明如今大多已不可收拾,而中华文明跌跌撞撞一路走下来了,觉得非常非常不容易。为什么那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全灭亡了,而中华文明却一直活到今天?  相似文献   

15.
“文明”是标志社会历史进步状态的重要范畴。它既是社会学,历史学的范畴,又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文明”范畴的内涵是历史的,发展的,也是具体丰富的。要比较准确地认识、把握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深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就要求人们以全面的观点去把握人类社会的文明。唯此,才能更好地促进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可以从社会主体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体的文明度的提高,是整个人类社会文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否能够改变文明,就像人类一样,个人或家族经历中曾被抑制的因素会留下印记,甚至会在当今引发混乱?对上述两种情况,我们是否可以提出假设:以往未解决的冲突和“被遗忘的”,即被抑制的渊源会在当下以不满、冲突和激情的方式重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战略性思考起源于先秦时期,许多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如以民为本、和而不同、慎战、亲仁善邻等思想已在那时得到了明晰。这些宝贵的思想具有久远而深厚的文化基础。他们不仅为历朝历代安内攘外,维系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几千年文明进程的国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安全问题、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我们好像能自然而然地理解时间旅行的意义。有趣的是,时间旅行其实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现代幻想。人类在过去数千年里从来没有考虑过:要是我能前往未来,那时的世界会什么样?要是我能穿越回到过去,有可能改变历史吗?而威尔斯是第一个想到通过制造时间机器来实现时间旅行的人。许多科学家公开反对威尔斯的点子,他们认为这会误导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因为时间是一个固定维度,我们永远不可能用一分钟的时间度过两分钟,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与时代, 在这里天天都会看到危险的紧张局势, 看到信仰者与非信仰者之间的两极分 化、有宗教信仰者与持不可知论者及 现世主义者之间的两极分化、教权主 义支持者与反教权主义者之间的两极分化。 面对这一挑战,我的反应是:没有 信仰者与非信仰者相互尊重的联合, 人类就无法生存! 然而,许多人问我:难道我们不是 处于一个新的文化冲突阶段吗?确实 如此:我们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人类受 到不同文明形式猛烈冲击的威胁。威 胁我们的与其说是一场新的世界大战, 不如说是存在于某一国家或某一城市、 某个街道或某个…  相似文献   

20.
1、基本概念问题的提起所谓文明(化):(1)从广义上说指的是人类发展的更高级阶段(取代野蛮阶段);(2)从较为狭义上说指的是人和国家的某种稳定的社会文化共同性,这种共同性即使在内在变化和外在影响下也能在很长的历史时间段里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完整性。“文明”一词被广泛地用来指称:第一,现代世界中存在着的那些文明的结构和机制多样性的统一体[与“世界共同体(coo6。。ec,。)”是一个意思];第二,居住在我们地球上的并组成为世界社会群体(co。yM)矛盾统一体的诸区域性“世界”的多样性。正是诸种文明之间在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