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施食是道教斋醮道场的一种,其主要内容是由斋主邀请道士设置神坛,摆设供品,由高功法师书写青词表章,诵念咒语,上达告知神灵天尊,祈使斋主的九世父母及一切亡魂从地狱幽冥中得到解脱,往生天界,脱离苦海。通过对亡魂的超度,进一步达到保佑斋主及世人免生灾难、福寿康宁、合家平安  相似文献   

2.
"放焰口"是道教施食科仪的俗称,即斋主设置水陆道场,请道士念咒施法,把水、食物等供品化为醍醐甘露,赈济九世父母及各类饿鬼亡魂,使之得到超脱,往生天界,永离苦海。通过庄重肃穆的法事活动,让神灵认知斋主敬天法祖、报答亲恩的孝心功德,从而保佑生者福寿康宁,吉祥如意,让死者脱离苦海,共涉仙乡。唐人欧阳询在《艺文  相似文献   

3.
施食炼度科仪是道教建斋醮道场中作为济度亡魂的科仪。炼度科仪始于晋葛玄 ,而盛行于唐宋两朝 ,成为了黄斋必行的仪式 ,传承绵远 ,至今仍是最常行和最具代表性的度亡法事。人死魂升魄降 ,但若魂魄不能升降 ,沉滞于昏冥之中 ,受尽饥渴黑暗之煎熬。因此道教通过施食炼度科仪中超度 (幽 )、施食 (斛食 )和炼度三项内容让三途五苦 ,四生六道的孤魂 ,断绝三恶五累 ,洗涤身心 ,享餐斛食 ,尽得沾濡 ,受炼更生 ,即超阴境 ,共登仙乡 ,托化成人。当代道教的施食炼度科仪仍是广泛流布于各地 ,由于各地的风俗和习惯的差异 ,在施食炼度所采用的科典、仪…  相似文献   

4.
道教斋醮史上的青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的祭祀仪式习称为斋醮,有关斋醮的一系列法事内容称为科仪。青词是斋醮仪式中献给天神的奏告文书,是道教科仪常用的祭祀词文。青词是表达斋主心意的祭祀文书,有用青纸朱书敬献神灵的仪格,其颜色蕴涵着宗教象征意义。道教关于青词的撰写及投送,有青词式、青词关等科法规定,青词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文学化表达,它蕴涵着道教的济度之“道”。  相似文献   

5.
陇南的道教和民间宗教碑碣文献中,有不少值得重视的材料,不仅在道教史方面有一定意义,有的在地方军事史、经济史、建筑史、艺术史以至神话传说和民俗史的研究方面都具有一定价值。本文结合陇南石刻文献,对陇南有的道教神灵作了梳理与探究,也附带论及今天看来不在道教神灵系列之中的民间宗教神灵。认为道观同礼仪性、纪念性祠堂,应有明确区分。道教应该结合宗教改革完善道教教义、教规,以期在社会和谐发展和文化建设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活动中采用的音乐,也称"法事(道场)音乐".它在发展初期曾经深受道家神秘主义、相对主义思想的影响.《道德经》称"五音令人耳聋","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在老子看来,只有所谓"天籁"才是绝妙的"至乐".  相似文献   

7.
道教的禁忌     
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无论参访道门,或是旅游观光,均应注意道门礼仪和其中的禁忌。本文将对一些道门禁忌略作介绍。 道教的宗教活动,又称为“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现形式。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醮坛,是神灵降至之所,既神圣又庄严。因此,围绕醮坛的法器和活动等,自然也十分圣洁,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禁忌。坛场禁忌,总的精神就是:诸多 秽不可入坛。也就是说,道教在举行迎真祈福道场时,切不可有吊丧、问病、畜产等不洁之物进入道场。亲临醮坛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诸多禁忌。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 成仪·…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道教的神灵崇拜与古代和少数民族的神灵崇拜,道教的神灵崇拜与传统神学理论,以及道教神灵崇拜中的中华宗教精神进行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道教神灵崇拜是中华民族多神崇拜融合的产物;又是中华民族宗教的象征;从而肯定了道教神灵崇拜在中华文化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农历七月十五日破晓,被尊为全真第一丛林的北京白云观,呈现出一片节日的景象。殿堂内外摆设得整整齐齐,扫除得干干净净,准备即将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中元法会。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是道教比较隆重的节日,这一天道教宫观内都要举行隆重的道场。早在汉朝以前人们就信仰天、地、水三官大帝,道教称三官中的地官为赦罪大帝,尊其为“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青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每年七月十五日为传统的中元节,又是地官的圣诞日。  相似文献   

10.
道教斋醮,即供斋醮神,设坛祭祷神灵。是道教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道教徒听从事的主要的宗教活动。它具有漫长悠久的历史。在祭祷过程中,有其复杂的程式。其内容亦涉及许多方面。讽诵、音乐、符咒、服饰等同时具备,构成一个斋醮的整体。斋醮活动的目的,在于调和心性,整洁身、心、目三业,使与神灵相通,得福施消灾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11.
由香港道教联合会、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的"书斋与道场:道教文物展"于2008年2月22日起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出。本次展出的近百件与道教有关的文物中有神  相似文献   

12.
四川成都青羊宫三清殿布置得壮严肃穆。殿内烛影摇红,香云缭绕,道众身披法服,手执法器;悠扬的经韵声,正是道众们在跪诵“太上诸品度亡仙经”。殿内及灵位前的孝眷们身穿孝服,默默地在焚帛化纸,一片诚敬气氛,给人以恭虔之感。青羊宫住持张元和老道长亲临醮坛主持道场,为亡者焚香默祷。今天是应曾继高斋主的请求,为追荐其母曾张氏以及曾氏门中先远三代宗亲而特建的隆重道场。  相似文献   

13.
城隍是中国民间的城市保护神。城隍在宋代被纳入道教的神灵系统,它作为道教吸纳的民间神祗之一,在道教民间神灵中颇具典型性。因此,城隍神民间信仰的形成,城隍何以衍化为道教的神祗,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道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在道教的教义教理中居于核心位置,亦为道教的最高信仰.然而道教同时是一种神教,是信仰种种神灵的宗教.那么在道教中,道与神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道家的"道"给人们提供了终极关怀,这是道教崇奉老子为教主的内在根据;指出道教中视道本身为神或者神灵变化的本体,还以分气说阐明道一分多的神道观,并贯穿于修炼思想之中.文分三部份:一、先秦文献中"道"的用例和含义,以及道家的"道"在宗教信仰层面对道教的作用;二、道教信仰层面的"道"及其与神灵观念的关系;三、"道"的普世意义及其现代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卡 《中国道教》2015,(2):24-29
<正>齐云山开辟为道教名山、皇家镇岳,当始于南宋。自宋元以迄清末民国,齐云山道场大致经历了开辟、中兴、鼎盛、盛极转衰等阶段。齐云山古称白岳,又名中和山。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三十余里的齐云山镇。齐云山不仅自然风光胜冠江南,可与近在咫尺的黄山争雄并峙1。而且神灵效祉,人文荟萃。自宋代以来被称为道教名山、皇家镇岳。相传齐云山所在古新安郡,上应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 7月 31日 ,上海城隍庙为意大利的信徒举行了度亡道场。这是近代上海道教史上第一次为外国道教信徒举行的度亡道场。居住在意大利撒丁岛首府卡利亚里的市的斯苔芬尼雅带领三个儿子 ,专程从意大利来到上海 ,在上海城隍庙为亡故的丈夫嘉尼举行了这场度亡道场。嘉尼是意大利的著名中医师、武术教练 ,曾在中国北京学习中医 ,在中国浙江学习八卦拳。近二十年来 ,嘉尼多次访问中国道教胜地 ,如武当山等。嘉尼先生因患脑癌 ,于 2 0 0 2年 6月 13日在意大利逝世 ,享年 5 3岁。嘉尼的夫人 ,根据嘉尼的遗愿 ,来到中国为嘉尼举行道教的度亡道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教音乐源远流长,从北魏寇天师变道场直诵为音诵以来,在道教斋醮道场法事中,音乐就成了主要组成部分。那时的《华夏赞》、《步虚辞》是我们所知的最早经韵乐章。到了隋代,已形成“法曲其声清近雅”的高雅音乐。唐玄宗是个“音乐家”,在他亲身提倡和指导下,唐代道教音乐得以长足发展。据《册府元龟》所载:“天宝十载四月,玄宗干内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玄宗还让司马承祯、李含光、贺知章等分别作了不少“道曲”。宋真宗、宋徽宗也都很喜好道教音乐,作了不少乐章,还把南北朝、隋、唐以来道教乐章汇总了五十几首,用曲线记谱法记录下来,书名叫《玉音法事》,现仍保留在明《正统道藏》中。《道藏》中还有一本《大明玄教乐章》,是用工尺谱记下的明代道教乐章。  相似文献   

18.
正道教的神灵体系庞大而繁杂,不惟教外人士难以理清,即使是教内所编撰的神灵谱系也往往多有不同,甚至同一位神灵的位阶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很大的差别。但这其中的不同并不一定就意味着道教神系的自相矛盾,从道教的教理教义上来说,神灵位阶之变迁恰恰是十分正常的,若是一套位业谱系万古  相似文献   

19.
道教的神灵体系庞大而繁杂,不惟教外人士难以理清,即使是教内所编撰的神灵谱系也往往多有不同,甚至同一位神灵的位阶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很大的差别。但这其中的不同并不一定就意味着道教神系的自相矛盾,从道教的教理教义上来说,神灵位阶之变迁恰恰是十分正常的,若是一套位业谱系万古不变,反而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庙会的许多活动都与道教有关,如诵经礼忏、节日祭祀,做祈福消灾、超度亡灵道场等,均包含道教的内容。庙会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直延续着,今天贵州各种庙会仍然流行。庙会是贵州民间广为传承的一种群体性民俗活动。贵州庙会的许多活动都与道教有关,如诵经礼忏、节日祭祀,做祈福消灾、超度亡灵道场等,均包含道教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