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镇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宗教作为一种拥有社会组织、宗教设施、宗教活动、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社会实体,在城镇中必然产生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如何在每一细节中都融入使信教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用科学的态度和先进的理念来解决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提高城镇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社会的兴起,宗教社会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球社会背景下的宗教变迁表现出"世界化"与"本土化"的互动、"现代化"与"传统化"的交融、"世俗化"与"神圣化"的嬗变等错综复杂的形态。而对全球宗教变迁的有效探讨和反思,有利于宗教社会学确立问题意识,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宗教控制社会的原因,集中分析了宗教控制社会的几种主要途径,并剖析了宗教的社会控制作用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宗教状况一直是宗教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而世界上颇多著名的调查机构都对此问题有所涉及。本文就结合盖洛普咨询公司(The Gallup Organization)、美国哈里斯互动调研公司(Harris Interactive Inc.)、加拿大安格斯列特策略(Angus Reid Strategies)、法国益普索市场研究集团公共事务部(Ipsos Public Affairs)的调查数据.对美国的宗教信仰状况、宗教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宗教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简讯     
《中国道教》2002,(3):62-63
温州市道协召开2 0 0 1年度表彰会   2 0 0 2年 4月 6日 ,温州市道教协会召开 2 0 0 1年度“双五好”先进表彰大会。参加本次大会的有各县 (市、区 )道协、教职人员代表 1 80多人 ,评选出九个“双五好”先进单位 ,水心道观等 43个先进宗教活动场所、青心观等两个为社会作奉献先进单位及陈嗣吉等 78名先进个人。温州市人大、统战部、民宗局、民政局社团管理处及公安局等上级领导到会祝贺。 (李高升 )泉州市东岳行宫举行东岳大帝神像开光典礼5月 1 0日 ,泉州东岳行宫举行重修东岳仁圣大帝殿 (正殿 )谢土暨东岳仁圣大帝神像开光仪式。东岳行…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历久不衰,影响深远,普遍的社会现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时常是伴随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和发展并受到制约的。同时,它也对各自相应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各个领域发生影响。宗教信仰德,不但影响教徒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还规范教徒的社会行为:宗教仪式则维护了宗教活动的基本规范、价值和宗教感情。佛教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基督教提出“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等等,藉此陶冶教徒的人格,同时也主导着教徒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宗教社会服务理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服务工作由来已久,社会服务工作是由社会服务的理念来决定的。宗教是人类对自身关怀的一种终极形式。宗教的“爱”的宗旨同社会服务的理念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中西方社会服务理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就是起源于中西方对爱的理解的异同而出现的。从宗教角度分析中西方社会社会服务理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9.
宗教本质虚幻性与现代社会生活本质实践性之间的矛盾、宗教信仰私人性与现代社会生活公共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宗教神秘主义和现代社会生活理性主义之间的矛盾为宗教活动不得干涉社会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有关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国家制定实施的有关宗教工作的法律法规为宗教活动不得干涉社会生活提供了制度支撑。现代社会生活中频发的宗教隐性渗透、“家庭教会”无序扩张和民族宗教问题交织捆绑等舆情事件进一步凸显了宗教活动不得干涉社会生活的现实迫切性。避免宗教活动干涉社会生活应从健全涉宗教的相关制度保障、加大对民众的现实关怀力度和凝聚起多元主体的协同合力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宗教的社会作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关键点之一;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时期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关于宗教社会作用问题的丰富和发展,它与正确认识、对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问题和全面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息息相关;在宗教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这一理论观点,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建设小康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宗教对人类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这是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的社会功能具有两重性,对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宗教社会功能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我们要充分发挥宗教的社会控制、社会整合、心理调节、文化交往功能的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宗教信仰是历代许多政治家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具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潜力。宗教可以通过其精神信仰以及仁慈博爱、自我约束、维护和谐稳定等教义主张或伦理要求为社会提供精神信仰、价值伦理、凝聚力和整合约束力,进而最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我国社会宗教信仰包容融合的传统优势,因势利导促成各宗教和合共生的宗教共同体,运用其巨大潜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并化解各种社会问题,是可供选择的积极进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12,(7):1
6月,美丽的西子湖畔,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经验交流暨先进表彰会在此隆重举行。这是中国基督教界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对今年初国家六部门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作出的积极回应。大会通过了《中国基督教大力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倡议书》,发出了"携起手来,奋勇作这善工"的号召。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批判思想,实质上是19世纪以来越来越鲜明的世俗化过程中反叛宗教神学的一种极端形式。不能从唯物主义世界观直接推出信仰层面的无神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以及唯物史观形成,同时也是对无神论的明确的扬弃。马克思对宗教持激进的批判与否定态度,至于把这样的态度解读为宗教精神的再度复活,其实是引伸开来的思想,同马克思本人的宗教批判思想无关。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从宗教产生的经济与政治关系入手展开对宗教及其社会现象的意识形态批判,也是一种宗教社会学。马克思的社会概念以及社会主义,意在通过从哲学到共产主义实践的转变成为无神论时代社会共同体的新的信仰,但涂尔干与韦伯则以不同的的方式证明了现代性社会的信仰及其认同依然是诉诸于宗教理解方式。如何面对现代世界宗教现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思想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学诚 《福建宗教》2002,(3):16-1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形成,特别是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融将在所难免。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渗透将变得更为直接、迅捷、全面,国际上反华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将愈演愈烈,西方社会价值观依靠其强劲的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的优势必将构成对中华文明特别是价值体系的最大挑战和最大考验。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宗教局推行的宗教活动场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是一项旨在营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宗教活动场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相似文献   

17.
18.
林兆荣 《福建宗教》2001,(1):18-19,17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最近他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又重申:“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这是我们树立和发扬好的学风的最根本的要求。只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宗教世俗化的几点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有种观点认为宗教世俗化是宗教衰落的表现,其实不然。宗教的世俗化有多重含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宗教世俗化的几点全新的阐释,说明宗教的世俗化不仅是宗教发展的新契机,而且还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充当了并继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即:宗教对道德控制功能的作用;宗教——尤其在特定宗教的内部,对于集体精神、团结精神的重新发现;宗教对于社会革命的作用力。通过论证,可以看出宗教世俗化对于社会的作用客观存在,并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被赋予许多全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近来.从学术言论到社会生活中都有宗教拯救道德论流行的趋势。这种论调一方面导致民众信教意向的增加,另一方面导致了人们对科学和唯物主义信念的怀疑。本文首先指出这种观点对我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归因是错误的。接着驳斥了与之紧密相关的科学宗教分工说和宗教高于科学说.最后揭示了宗教道德拯救论掩盖我国当前社会道德问题的实质.会被一部分人有意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