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伟 《美与时代》2013,(7):46-48
漆艺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得到完善的保护、传承和更新,甚至面临着生存问题的考验。现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随着复兴之梦呼声的高涨,中国的漆器也面临重现光辉的新机遇。如何使漆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空间被打开,让漆艺的经济价值得到肯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中国漆文化历史悠久,深刻领会传统漆艺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于当代漆艺传承发展以及漆文化的弘扬,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坚信,将漆艺生存发展问题植根于时代需求中,必然会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漆艺作品,必然能创造中国当代漆艺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用漆传统历史悠久,特别是在实用漆艺方面的艺术成就极高。现代生活的缤纷多彩离不开漆艺术,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以某种方式无意识地、自然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里,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实用性的木漆器作品,便可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漆艺、品味漆韵的同时,满足现代人生活中的艺术需求,提高现代人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3.
漆艺与其他艺术学科门类相比较,它最具有生活性,是用的艺术,而不是看的艺术。一旦漆艺失去生活的、民用的与通用的工艺特点,它的命运只能是进入博物馆而变成墙上的艺术。漆艺作为造物工艺,它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艺术性,与美学有着家族相似性。在当下,漆艺就是生活的美学,美学的生活关乎漆工艺。笔者就此略论现代漆艺与美学的生活性与当下性,以期为当代漆艺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阳江漆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以日用漆器为主,从明清至今,和日常生活结合密切,结实耐用,优化了人居环境,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广东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阳江漆器、漆艺陈设品制作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典雅美观,雍容华贵,漆画以传统漆艺的材料与技艺为表现技法来表达各种艺术创作观念,又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与保护价值,也具有很大的艺术发展空间。目前,阳江漆艺在传统漆器髹饰技艺的深层次挖掘、传承与保护,漆艺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以及有效的市场运作方面遇到一些困境,只有善于在现实中寻找新的契机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结合传统文化内涵、现代审美,才能不断创造出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新漆艺产品。  相似文献   

5.
我国漆艺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现代漆画是从古代漆艺的母体中脱胎出来的.漆画由从属于漆器的装饰,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是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沈福文先生就在四川美院开设了漆艺术专业.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有近50所重点艺术院校开设漆艺(漆画)专业方向,漆艺在专业方向设置与教学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漆艺的工艺体系和实践特点决定了需要有建设完备的实验室,才能保证漆艺教学与科研的正常开展。在现代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下,规划与探索漆艺实验室建设,切实改善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建立与完善漆艺学科建设,对于高校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7.
漆画虽然异于其他画种,但又有着同样通体表现意境和思想感受的神圣使命。传统漆艺技法被漆艺家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不同民族间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漆艺朝着大画种的空间发展。传统漆工艺的精湛让世人赞叹,漆艺家在传统的基础上将漆语言发展得更加丰富。无论是它的材料、表现力,还是题材,都使人耳目一新,呈现特立独行的品质。漆工艺不断演变,形成了这种当下审美思潮,使得漆画材料、工具、创作理念得到开拓。近年来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漆画作品,有些将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技法移植借鉴,它们在与传统的漆画技法相融合后,收到了亮眼的别具一格的艺术视觉效果,让人内心为之一振,画境与材料的相得益彰,也突出了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前宗教艺术类的漆画作品较为少见,而对如意轮观音造像进行研究并探索创新的更不多见。因此在传承漆艺的基础上,对中国宗教艺术进行研究,以大漆工艺为载体,将漆画与如意轮观音造像相结合,通过造型的借鉴与创新、色彩的运用、技法的传承与发掘来探索实践,使漆画作品既有渲染力又有视觉冲击力,达到作品的观赏价值和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9.
漆艺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起源于河姆渡时期,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出现过多个流派,但总体来看,一直是南繁北衰。漆艺通过高校教育传到北方,黑龙江的许多高校中开设有漆画专业。在全国加强文化大发展的政策下,黑龙江省漆艺应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并形成特有的漆艺文化生态模式,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黑龙江漆工艺品,探索漆语言的表现形式和商业运行模式,传承传统文化精神,重视漆器的传承发展,对黑龙江省漆艺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黑龙江的漆艺产业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洼地:漆艺专业人才稀缺,漆艺市场链条模糊,市场化的集群运作尚未出现。探索黑龙江省传统漆艺文化产品的推介模式与漆工艺传承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建构漆艺产业的发展对策,为黑龙江省漆艺发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是创新漆艺产业化的有效策略,也是支撑传统文化产业作为地域性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漆画是当代绘画中新兴的画种,是从几千年传统漆艺中走出来的。漆画作为独立的画种,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品格,即工艺性与绘画性的统一。当代漆画的创作,重点不在于用漆,而在于如何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下,漆艺术在发展传播中,吸收着各个时代文化政治产物的优点,也吸收着各个民族文化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传统漆艺出发,提取出绘画最简单的状态,以探索当代漆画的绘画形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环境装饰艺术也繁荣发展起来。在现代环境装饰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漆艺被普遍应用并且大力推广。现代漆艺本身就有着一定的装饰优势,在环境装饰的过程中,现代油漆艺术有着独特的材质美和形式美的特点,能够为环境装饰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为社会大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一直是我国漆画创作的主要基地,台湾漆艺也深受福州漆艺的影响。闽台漆画艺术课程资源的开拓,能给广大学习者带来一次探究和承传闽台区域漆文化的学习机会,而且有利于发展闽台漆画艺术,不断增强海峡两岸文化艺术的交流、理解和沟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开拓闽台漆画艺术课程资源,具体做法为:1.建立学习伙伴关系,进行田野调查;2.实施两岸漆画艺术教学活动;3.扩大闽台漆画艺术资源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杜妍洁 《中国宗教》2023,(10):86-87
一漆艺是以“生漆”(由产自漆树的天然汁液加工而成)为主要制作原料的一种传统工艺,主要包括漆器、漆塑、漆画。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漆的国家(因此“生漆”又被称为“国漆”);漆艺就是使用漆制作用品或者进行装饰(称为“饰”)。明代黄成撰有《饰录》一书,专门叙述各种漆器的做法。漆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现代漆画与传统漆艺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漆艺在现代艺术舞台上的延续。现代漆画具有绘画和工艺的双重属性,这使得它相较于其他的画种具有更多的发展潜力,自身的优势也有很多,如浓郁的民族性、强烈的现代感、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实用性等。当今世界的艺术潮流变化很快,为更好地发展现代漆画,必须要注重漆画的材质、技法、情感表达、肌理美等整体效果,并不断创新,使漆画的发展面向多元化,只有这样其发展之路才更加宽广。  相似文献   

16.
邢唯 《美与时代》2016,(9):134-135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是福建省省会,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城市之一。福州不仅是我国东南沿海的贸易港口,还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它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从事和发展漆艺创作的文化环境、适合漆艺制作的自然气候条件,加之优越的自然环境、独具特色漆艺代表品牌、人物等因素相结合,使福州具有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其中福州漆艺作为福州特色文化代表,成为了福建省乃至中国漆艺品牌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是漆工艺的故乡。然而,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大工业生产逐渐取代手工业制作成为历史的必然,包括漆艺在内的许多传统手工艺开始呈现衰退之势,有的甚至面临消亡的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适应新的文化语境的转变,我国的漆艺专业人士、学者也在为漆艺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传统漆艺髹饰技法丰富多样,其中刻漆是用不同种类的刻刀在漆面上进行刻线或刻面后,再进行贴金、银、填彩或撒螺钿屑等装饰手法的一种漆艺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19.
漆艺元素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物质文化形式,不论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还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漆艺元素始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同现代室内设计工艺之间的融合,不仅将漆艺元素的内涵和功用展现出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提升了室内设计的质量与品味。由此可见,漆艺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工艺之间的融合所生成的效应是巨大的。基于此,文中对漆艺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工艺之间的融合进行了分析研究,着重探讨了漆艺元素的历史沿袭、漆艺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工艺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漆艺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工艺相融合的机理,以及漆艺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中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刘炯程 《美与时代》2023,(7):120-122
大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物质,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思想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漆已由原来的修补、药用等实用价值转向了审美的观赏艺用价值,并衍生出了特定时代下的不同语境。“大漆世界:变·通——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集中展现了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籍的漆艺家们对当代性与民族性的深刻思考,并就漆艺的未来之“变”与古往之“通”提供了自身的思路。从展览中的漆画作品入手,探讨大漆作为文化载体对东方智慧的视觉化传达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并通过新一代漆画家对漆语言在观念表达上所做出的探索性努力,来反映漆文化对漆艺术创作所具有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