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纪念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 (公元 1150— 12 2 3)诞辰 850周年 ,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学会等联合主办的“纪念叶适诞辰 850周年暨永嘉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2 0 0 0年 11月 7日至 10日在温州市举行。来自加拿大、日本及台湾、大陆的专家学者 60余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论点综述如下。一、叶适暨永嘉学派的批判精神叶适暨永嘉学派的思想中最鲜明、突出的特点是其批判精神。叶适对自孔子之后的诸子百家学说皆有批判 ,其锋芒直指宋儒的理学 (心性之学 )。对此 ,…  相似文献   

2.
<正> 南宋时期,浙江儒学极盛,形成了地区性的三个学派: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金华、永康、永嘉三地区,历史上称为“浙东”,所以有“浙东学派”之称。浙江三派的思想倾向有同有异:陈亮专言事功,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以经制言事功,历史上称为“事功之学”;  相似文献   

3.
近四十年来,学界尽管很重视永嘉学派的功利学说,但没有一部的系统的著作问世。周梦江先生的《叶适与永嘉学派》(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堪称研究永嘉功利之学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4.
<正> 叶适(1150—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先生,是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叶适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南宋思想界的两大学派——道学和心学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与朱、陆二派鼎足而三,在南宋思想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叶适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首先表现在他认为“万物皆动而不止”,而万物之动“起于二气之争”,“丸物皆两”,“两之而变生”等等。对于这些思想,我国当代学术界的一些论著在评论叶适思想时,都是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是辩证法思想。但是,当评论到叶适的“中庸”、“中和”、“诚”等概念时,就认为叶适在这里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坑,扼杀了辩证法,从而在根本上给了否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一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号称宋明理学中的两大派。但是,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之间,不仅有着内存的逻辑联系。而且从哲学史的发展来看,朱熹理学直接演变成王阳明心学。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一般认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了程颐思想,故称程朱理学。这是对的。但是,如果仅仅这样理解朱熹思想,是很不够的。事实上,朱熹将各派思想重新加以锻  相似文献   

6.
作为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 ,叶适以经制言事功的思想有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坚实的本体论基础。永嘉学能与朱、陆相抗衡 ,就在于它形成了一套既不同于道学本体论又不同于心本论的社会历史本体观 ,而叶适用皇极一元的观念把这些思想整合为一体 ,加以系统化、哲理化 ,使之上升到了相当高的历史理性水平。前人语焉不详 ,这里愿抛砖引玉 ,供同仁参考。一、皇极一元论《水心别集》之“进卷”部分有一个明显的逻辑系统 ,这就是以“皇极”为中心 ,以“大学”、“中庸”为两翼 ,以君德、治势、国本、民事、财计、官法、士学、兵权等外王事功为叙事对…  相似文献   

7.
作为儒学的一脉,永嘉学派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其展开的脉络和系统。与宋代主流的理学相对,永嘉学派趋向于以"实"拒"虚"。这里的"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以物用而不以己用",即从外部对象出发,而不仅仅根据人的主观想法和意念去行动;其二,注重事功之学和经世致用。与之相联系,永嘉学派主张"事上理会",扬弃"无验于事者"。"事"体现了价值层面的追求。从形而上的层面来看,价值层面的追求在中国文化中往往与"道"相联系,但永嘉学派同时把普遍意义上作为价值原则和价值理想的"道"与人的"日用常行"或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永嘉学派对践行、对人所做的"事"、对"道"与日用常行之间结合的注重,同时关联着另一个引人瞩目的概念,即"势"。进一步看,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与人格完善的这种要求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叶适提出的"内外交相成"这一观念,便十分集中地彰显了永嘉学派既注重于外在的事功,又肯定人自身的完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研究格局中,永嘉学派的研究历来不是学术界的主流.从永嘉学派诞生之日起,对它的研究和评价无不以程朱理学为参照系,似乎永嘉学派的理论特色只能从与理学的比较中才能彰显;在历史上,只有当人们发现理学不能应对时代的新挑战时,才意识到永嘉学派的独特价值.这种研究路线延续至今,基本上仍居于主流地位.可喜的是,新的研究风气正在渐渐改变这一格局.  相似文献   

9.
叶适对道统的批判及其知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代的永嘉学派,自北宋以来,学绪相承,缕缕不绝。其导源发动者可推北来中叶的王开祖,奠定其学派规模的是周行已、许景衡等“永嘉九先生”,重振“九先生”之学的当推郑伯熊、郑伯英兄弟,转变其学风的则为薛季宣,而光大其学的乃是陈傅良、叶适。当乾、淳之际,南宋学术最称繁荣,而永嘉亦为焕然学问之区。及“乾、淳诸者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两派,而水心断断其间,遂称鼎足。”(全祖望《宋元学案序录》)这种学术上鼎足之势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叶适对永嘉事功之学在理论上的重新建构。一般说来,无论是朱惠的理学还是…  相似文献   

10.
王宇 《中国哲学史》2005,(2):105-111
薛季宣是永嘉学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一方面,他承受了二程以来的道学传承,另一方面,他以"制度新学"为旗帜,指明了温州区域文化与北宋后期以来的道学传统分道扬镳的方向,由此奠定了永嘉学派的理论基石,迎来以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的全盛时代.  相似文献   

11.
吕祖谦(公元1137—1181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浙江金华人。与朱熹、张栻等齐名,人称之为“东南三贤”。他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南宋时期思潮的特点。吕祖谦力图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矛盾并“兼取其长”,同时又注意吸取永嘉、永康学派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主张克服各个学派的门户之见,采取“委曲调护”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永嘉学派,自北宋以来,学绪相承,缕缕不绝。其导源发轫者可推北宋中叶的王开祖,奠定其学派规模的是周行己、许景衡等“永嘉九先生”,重振“九先生”之学的当推郑伯熊、郑伯英兄弟,转变其学风的则为薛季宣,而光大其学的乃是陈傅良、叶适。当乾、淳之际,南宋学术最称繁荣,而永嘉亦为焕然学问之区。及“乾、淳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两派,而水心断断其间,遂称鼎足。”(全祖望《宋元学案序录》)这种学术上鼎足之势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叶适对永嘉事功之学在理论上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3.
<正> 素称“文物之邦”的浙江,不仅是中国古越文化的发源地,而且到南宋时期,成了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公元十六世纪前后,江浙一带又是资本主义萌芽发生较早的地区。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使浙江在我国学术文化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宋代以后的浙江,人才辈出,学派林立,学术思想异常繁荣活跃。所谓“浙学”,主要是指宋以后的“浙东学术”。这种学术思想发端于北宋,那时就有“永嘉九先生”和“明州杨杜五子”从事教育和学术活动,被称为浙东“儒林之草昧”。到南宋,逐步形成了浙东各学派,其中有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甬上四先生”为代表的“四明学派”。明代中叶,王守仁集中国古代心学之大成,创立了“姚江学派”,可以说是以心学为主要内容的浙东学术发展到了成熟时期。从此以后,  相似文献   

14.
永嘉之学扬弃了理学注重心性修养的治学方向,转向强调致用的经制之学。永嘉学人多为理学家所指摘,甚至被视为异端,但这正表明了永嘉学派的学理转向。永嘉学派经制之学的建构,涉猎广泛,注重社会生活,助力南宋在经济等领域走向鼎盛。然而,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反转,明朝采取了闭关锁国的策略,打断了"南宋模式"的延续。永嘉学派的出现,本质上是一场儒学内部相异于经学传统的批判与启蒙的思想运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胡宏置于两宋理学思潮之中,围绕理学家所关注和思考的“性与天道”的理学主题,着重从三个方面来确认和评价胡宏心性哲学的历史地位:一、分析归纳出胡宏心性哲学的理论特色,说明胡宏不同于其他理学家,是开一代新风的人物;二、通过对湖湘学派源流的历史考察,以及对胡氏父子的学术成就的确认,来阐明胡宏在湖湘学派中所占有的显赫地位;三、阐明胡宏心性哲学对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及以陈亮、叶适、吕祖谦等为代表的“浙学”的影响和作用,揭示和表明胡宏心性之学是从二程过渡到后来相继崛起的朱子理学、陆氏心学、浙江事功之学的中介和桥梁,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顾宪成是明末东林学派的领袖。顾宪成的理学思想虽是“恪遵洛闽”,“以朱为宗”,但又是对朱陆两派的思想加以融合的。他对陆王学派所力加抨击和斥责的仅是其末流所倡导的心体“无善无恶”说,对陆王学说本身并不否定。本文仅就顾宪成对朱陆两派的融合过程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试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7.
朱熹与陆九渊易学论争的理学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学是宋代思想家展开思想交流的公共话语.南宋朱熹与陆九渊的易学论争足理学阵营内的思想讨论.朱陆的易学论争,既表现了二人修养功夫进路,也就是功夫与本体关系的分歧,又体现了程朱理学与陆氏心学对儒学本真精神--道统的体认分野.朱陆二人的易学分歧最终指向的是程朱学派与心学学派不同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8.
过去人们往往只把李侗的理学思想看作朱熹思想的重要渊源,而忽视了另一个对朱熹思想影响很大的学说——湖湘学说。湖湘学说是朱熹理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渊源。如果说李侗思想奠定了朱熹理学的某些思辨形式,那么在对湖湘学说的批判继承中,朱熹理学,尤其是他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才初具规模并有所发展。因此弄清楚湖湘学说,对于研究朱熹早期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孟子与新儒学──从朱子看孟子柳仁熙一、对孟子的新理解孟子与新儒学是何种关系?一般认为是陆九渊和王守仁等心学派直接继承了孟子的哲学精神,而并非是新儒学的理学派。笔者则想通过晦庵朱熹来说明在孟子哲学的发展中,理学的作用并不亚于心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孟子哲...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对朱子关于心、性的结构及其关系的学说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按照传统理解,朱子属于理学,阳明属于心学;在理学中心、性是分离的,而在心学中心即是性。这种见解大体不误,能够揭示两派的特点。可是,也有一些当代学者称朱子哲学为心学,如中国的钱穆先生、美国的狄百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