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虎山”的龙虎二字含意张天师命名宫址为“龙虎山”,是有他的一定的用意。就其山形构造,确有它独特之处。远眺群山重叠峰连峰,近观绝壁破云山离山,侧看象龙龙逼真,斜视似虎虎威山。东西贯通,迤逦连绵,“龙虎”对峙相映,栩栩如生。但这都是对上清宫景的描素。天师以龙虎二字定山名,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指的是人身的穴位。当时对练气养心者来说,若不知龙虎在人身的部位,又怎能求得长生呢? 龙,指的是心,虎,指的是肾。《龙虎山志·先天图》云:“坎离为真水火,为六卦之主,而六卦为坎离之用是也,阴阳二气皆从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造访少林寺时,曾对镇寺之宝“混元三教九流图”碑产生浓厚兴趣,方丈释永信向他介绍此碑的来历与寓意,他不断点头,表示认同。当介绍碑下龟形神兽时,永信说:“这不是龟,是龙的一个变形。中国皇帝被称作真龙,大家对龙都非常敬重。”熟悉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耀县城东1.5公里的药王山(又名五台山),因唐代道教名士、医学家孙思邈曾隐居此山而得名。山上今有太玄洞、孙真人祠和现代所建“孙思邈纪念馆”,为道教信徒朝拜“药王”的胜地。药王山从北魏始迄于隋,先后凿造了为数众多的道教造像碑,这些造像碑除个别解放前被外国人劫去之外,现大部分尚可见载于史籍方志中,有些碑为陕西省博物馆收藏,从考察道教石刻造像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  相似文献   

4.
唐李华所撰《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自古即被误读.本文从“玄素是否曾驻锡径山”,“李华撰碑的时段地望”和“李华亲近的到底是谁”等问题着手,考证了《鹤林碑》中所提的牛头“七世说”的原意,以后又怎样变化为“六祖说”的过程,从而探索了《鹤林碑》撰写目的和意义,确立了“牛头祖统说”出自径山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在五台山塔院寺大慈延寿宝殿的左前方耸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大白塔。大白塔,原名佛舍利塔,建于方形塔台上,塔台围长八十三点三米,四周筑以碑垣,碑垣四角建有四个六角单檐攒尖角亭。塔台上面置有八角形的塔基,塔基周匝单檐挑角围廊,廊内装有写着“唵嘛呢叭(口弥)吽”六字真言的百零八个绿色铁皮转轮藏。塔基上是二重八角束腰须弥座,承托着状如藻瓶的高大塔身。再上  相似文献   

6.
紫柏尊者     
真可(1543—1603)大师,俗姓沈,字达观,晚年自号紫柏,门人称为尊者。自己也谓皮毬道人。万历中,慈圣皇太后钦佩师之道风,神宗皇帝也雅知师之学行,曾曰:“若此真可名一僧。”(《紫柏尊者别集附录》)遂取之为名。真可,世居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  相似文献   

7.
明清以来,全真道教在山东济南章丘境内盛传,道教宫观遍布,碑文石刻众多。自雍正十三年(1735)至民国初年,龙门派曾在锦屏山留下一段辉煌的历史。其中代表人物有韩阳成、刘来广、王复昌、李合林、孙永平、李永传、张元珠、杨至绪等。锦屏山道教碑刻也多为首次发现,如乾隆二年《重修锦屏山朝阳洞老君堂碑》、乾隆八年(1743)《锦屏山记》、乾隆二十一年(1756)《开山碑》、嘉庆四年(1799)《重修老君堂碑》、道光三十年(1850)《重修锦屏山庙宇碑》、咸丰五年(1855)《重修碑》、同治六年(1867)《重修老君堂碑》、同治九年(1870)《重修文昌阁碑》、光绪十二年(1886)《重修碧霞祠老君堂碑》、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老君堂碑》等。查阅王昶《金石萃编》、陈垣《道家金石略》等相关碑刻文献则疏于收录。锦屏山碑刻内容详尽,文辞朴实,文章完整,篆刻精美,对清代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伏天 《美与时代》2016,(9):127-129
《祀三公山碑》碑文字体于篆隶之间,方圆结合。其笔力遒劲,书风古茂,清代书家多有临摹,艺术价值颇高。以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作品为例,分析结体的篆隶结合与"竖有行横无列"的章法布局展现此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通古思今,《祀三公山碑》对于当代书法创作自内而外、由形及神地在书法意识形态和书法创作意识觉醒两方面产生影响,扎实的传统功力与抒情性、视觉效果并重,才是符合时代主题与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浙江省江康县,一座名山的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则宝塔形的文字:山山八里山第有山华到路转山好我弯高山华道说响水流山间人人潺潺深山在日日身声声鸟百云游客孤叫路上行作莫君劝难步步人乍一看,这些文字使人如坠五里云雾,其实,这是一首奇妙的七言诗。你知道该怎么读吗?(提示:此诗与下山道、上山道转弯迂回之势有关)参考答案:从右往下“山里有山”处读起,犹如沿着山道右弯左曲地读下去便可:山里有山路转弯/高山流水响潺潺/深山百鸟声声叫/路上行人步步难/劝君莫作云游客/孤身日日在山间/人人说道华山好/我到华山第八山。(编辑辛英仕居)峰回…  相似文献   

10.
临海位于浙江省的东部,临海最早的道教神仙传说当推覆釜山。《太平御览》卷四十七引《郡国志》云:“台州(临海)覆釜山(即龙符山),……有巨迹,云是夸父逐日之所践”。又有“禹得覆釜书,除天下之灾”和“夏帝(禹子启)登此山,得龙符之瑞”的传说。其次是黄石山(玉岘山),相传道教神仙黄石公曾居此修炼,有石棋盘尚存”。再则是括苍山,《神仙传》载汉代仙人“王方平居昆仑,往来罗浮、括苍山”。王方平,名王远,乐海人。羽化后,尚任天曹事,主地上五岳生死之事。还有龙顾山(大固山),《道史属词》说,茅盈“得道于临海镇东龙…  相似文献   

11.
冷介基 《天风》2003,(8):27-27
龙窖山:瑶胞最早的故乡。 一个美丽,幽僻的所在,是全球300万瑶胞的最早故乡。瑶胞千万里寻找的田圹草青山出宝,一年耕作吃三春的“桃花源”。 引起唐代诗人杜甫在此留下“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夫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的著名诗句。 临湘市龙源乡是一个只有3000多人的山区小乡,这里流传一个惊人的新闻,缘由是这里的龙窖  相似文献   

12.
张总 《法音》2005,(2):27-29
山东碑崖刻经中存有《思益梵天所问经》的内容,而且是节取了有关“六度”的一段。这段经文原刻于尖山大佛岭,惜已毁于上世纪60年代。但几年前笔者调查山东摩崖刻经时,获知有一造像碑残件,虽仅存30字,却与尖山此刻相同。在“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学术会论文中,笔者曾提及此一残碑,即引起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前此仅据内容做过一点探讨,近[1]日得观此残碑拓印件,才知此刻经碑很小,残高仅约30余厘米,即使完整无损,其碑高也不过半米左右。不过此碑虽小,却可与尖山大佛岭之刻作一番比对,而且拓片确能反映出其原本状貌、真实书迹及碑形,较只…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南山寺的天王殿前立着一通青绿色石碑,碑额上雕龙戏珠,下有龟趺,石碑通高4.65米。碑身阴面镌刻:故荣禄大夫、大司徒、大承天护圣寺主持,前五台大万圣佑国寺主持、宝云、普门宗主、广慧妙树德宗弘教大师印公碑铭。额题:光前裕后。碑文内容是记述弘教大师的生平和业绩。勒石时间为大元至元五年八月吉日,大万圣佑国寺主持智安立石。因此,人们认为此碑是元代石碑,距今已有656年的历史。人云纷纷,说此碑是五台山现存最早的一块元碑。 近日,我受省文物局古建研究所的委托,调查五台山的有关文物,就此碑作了重点调查核实。在抄录此碑的正、背两面的碑文时,发现正面碑文题为“钦差敕建五台山大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重建万人碑记”。值得注意的是额题系重建万人碑记,时间为“大清光绪九年岁次癸未年孟秋月朔日立”(即公元1883年)。与背面勒石时间晚544年。  相似文献   

14.
和谐之母——西王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简称王母,又称金母,俗称王母娘娘,是道教著名神仙之一。关于西王母的来历,自古众说纷纭。《山海经》记载“西海之中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尾,穴处,名曰西王母”;“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  相似文献   

15.
<正>云南昭通《孟孝琚碑》,有着“滇石之最古者”之美誉。究其缘由,《孟孝琚碑》不仅是云南唯一汉碑,更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美学价值,亦可成为今人提升书法艺术水平的取法对象。通过对《孟孝琚碑》概况、书法艺术特色、对后世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融入此碑与同一时期《石门颂》的对比,我们可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此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戴继诚 《法音》2008,(3):35-38
明万历佛教三大师(憨山德清、云栖祩宏、紫柏真可)中,憨山大师在五台山弘法护教八年之久,多次力挽狂澜,化险为夷,为五台山佛教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难得契机。但他在万历十年(1582)离开五台山后,再也无缘重回故居,清凉山成了他心中永远的回忆。云栖祩宏大师在万历四年(1576)曾短暂造访五台山,并与憨山有一面之交。但他行色匆匆,未见与五台山其他僧众交往的记载,亦未发现相关诗偈存世。与二大师不同,紫柏真可大师虽然未能像憨山大师那样长期"定居"五台山,  相似文献   

17.
四月是个追思的季节。在“引滦入津”25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清明前夕,我们踏上“引滦入津”的红色之旅。在天津市区,北运河、子牙河交汇流入海河的三岔口,高高的花岗岩碑柱,顶端立着汉白玉母子雕像。这是引滦入津工程的纪念碑。碑顶立着一位年轻母亲的塑像,  相似文献   

18.
观音降红蛇 传说普陀山过去到处是蛇,这里本是蛇王盘踞之地。有一次,观世音菩萨过此,见山上风光秀丽,乃风水宝地,决定在此开辟弘法道场,普度众生。菩萨化为一位渔姑,向蛇王借山作为修炼道场,但蛇王哪里肯依。菩萨问他有何本事,定要占据此山。蛇王答道:“我能现出原形,绕此山三匝。”菩萨笑道:“你真能现原形绕山三圈,我就不向你借山;如果没有这个本领,那怎么说呢?”蛇王慨然道:“此乃区区小技,哪有不能道理。倘若不能,我一定把此山借给你,决不食言!”  相似文献   

19.
明季擅园林之胜者,有汉南王氏辟葵园于汉阳城西关外二里。袁宏道《过汉阳王章甫葵园和二仲韵》和《早春过葵园和苏迪夫壁间韵》二诗尚载县志。葵园的遗址,就在归元寺的北院和后山。在汉阳月湖堤、永丰堤外数里,即可遥见古木参天的大皂角树,传为葵园遗物。幢幢翠盖的环形山丘,有清王家政书“汉西一境”的碑台,为汉阳三台八景之一,王葆心看到园有奇石,清秀绝伦,题曰“翠微峰”。现归元寺北院园门横额“翠微妙境”以及山门前的翠微路,都由此得名。1977年6月“翠微公园”开放,第一天30000人,后来多达52600入。1984年新加坡总理李光…  相似文献   

20.
一、四川道教与石刻艺术广汉县三星堆祭祀坑中的巨大铜铸神像(高约2.8米),确证早在蜀王杜“宇时”(相当于商末周初),蜀地已形成高度的神灵信仰。巴蜀人祭祀“三皇”,“五方龙神”;蜀“开明王朝”有“五色帝庙”。巴蜀巫师使用着示意“符箓”,一种吉祥图画的“巴蜀图语”。蜀王铜印上有祖妣祭酒图像。约在公元一世纪,张陵(34—156)用“黄老之学”改造古代巴蜀的“五斗米道”为天师道,道教正式建成。考古遗迹有:简阳县岩洞石壁上刻有“汉安元年”(142)“会仙友”三个大字。芦山县“建安十年(205)〈樊敏碑〉提到了“米巫”。“熹平二年”(173)的〈米巫祭酒张普碑〉记载了“道正一气”传教情况。张陵在四川建廿四治教区。张鲁在陕西南部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