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士、士人即是知识分子、知识阶层,他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价值、准则(道)的坚守、维护者,因而具有自觉的使命感、责任感,以“任重道远”自策、自勉.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主要表现在文化传承、社会批判、道德教化、匡救社会危机诸方面.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为近代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所继承,但与古代传统士人相比,中国近代以来新型知识分子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又有了新的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艺术深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而道教亦利用汉字的改造变形,创造了天书云篆,从宗教的目的出发,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形式和内涵。本文由此出发,粗略探讨了道教书法艺术的核心追求和技巧论,并以天书云篆这一特殊的宗教艺术形式作为样本,从其宗教功能和艺术形式两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悦 《宗教学研究》2012,(1):99-102
南宋社会环境的转变,使道教自身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南宋理宗延续了之前的道教政策,并在某些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在宋理宗的支持下,天师道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成为“三山符策”的统领。女冠吴知古事件引发士大夫的议论。在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太上感应篇》被宋理宗大力推广。以上事例表明,在理宗时期,南方道教内部整合、三教融合加剧;道教向世俗化方向又跃进了一步。 张悦,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0级硕博连读生。  相似文献   

4.
道教与中国古代历法关系十分密切,其内修外养均强调顺天应时,离不开对自然节候的把握.节气时辰对于道门中人来说,是一个极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自然"为师的审美心胸,决定了道教能够尊重自然、学习自然。在选择修炼环境、编订道教神仙地理集的过程中,在修建和布局道教宫观建筑的实践中,这一思想因素均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由此出发,讨论了道教在自然环境审美和建筑环境审美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特点、根源及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考古材料提出:除火药外.旱罗盘磁针指南技术的出现也与道教中人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道士很可能是现知最早的中国古代旱罗盘磁针指南技术的发明人或使用人。  相似文献   

7.
道教山岳崇拜渊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与巫术,后来又因受到神仙信仰和封建社会国家祭祀宗教的影响而初成。道教将山岳崇拜吸收进自己的信仰体系后,加以内化、升华,与"道"信仰、修真思想和修真实践紧密融合,构成道教文化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8.
2005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接见十一世班禅确吉杰布拜见时指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积极弘扬宗教教义中扬善抑恶、平等宽容、扶贫济困等与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要求贴近的积极内容。①这其中  相似文献   

9.
略论道教与中国影戏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影戏,也叫皮影戏、灯影戏或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等剪影形象以表现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受地方戏曲艺术影响很大,由艺人一边操剪影动作,一边演唱戏文,并配以音乐.北宋时影戏已开始流行,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影戏,如河北滦县的驴皮影戏、西北的牛皮影戏、福建龙溪和广东潮州的纸板影戏等等.  相似文献   

10.
道教与日本古代的北辰北斗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古代的北辰北斗信仰、星辰信仰的神秘化、道佛二教的北辰北斗信仰、日本古代北辰北斗信仰等几个方面 ,对道教与日本古代北辰北斗信仰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 :日本古代的北辰北斗信仰 ,虽不是直接受道教影响而形成的 ,但它是把折衷了道教的密教北辰北斗信仰作为媒介 ,间接而持续地接受了道教影响而独自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学界渐渐开始关注道教建筑,以道教建筑为研究对象的专题论文、著作数量也在逐渐增加,然而对道教建筑室内空间以及陈设的研究则较为缺乏。究其原因,一方面,现存的道教建筑在室内空间以及陈设上与佛教、儒家较为近似,有些学者认为研究的价值不大,只是抄袭佛教或儒家的形式罢了。另一方面,除现存道教建筑中呈现的室内空间与陈设形式之外,相关资料较少也是影响这方面研究的因素之一。因此,笔者努力从古代文献资料中找寻相关的文字和图像信息,结合道教著名宫观——白云观的室内空间与陈设,对道教建筑的室内空间与陈设变化有一个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道教与传统兵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历史长河中,双方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共同推动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作为道教神仙理论之一的道教神仙职权理论,深受传统兵学的影响,使之在某些神仙职权上体现出武职色彩。本文以此为基础,详细论述了道教神仙职权中范围广泛的武职职位名号、规范有度的武职职权责任和统一有序的武职管理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14.
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打乱了封建统治秩序。汉政权建立后,致力于巩固政权,重建社会秩序,这其间士人群体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建章立制,稳定社会。其二,制定和完善礼仪规范,制约社会成员的行为。其三,教化社会。部分士人入仕后担任政权的中下级官吏,他们在任期间,设立学校,教化民众,消除民众的反抗意识。同时严明法纪,为社会秩序的重建做出了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5.
道教写经是中国古代写经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肇始于先秦简帛,兴起于六朝符书,集藏于唐初写卷,自成"三洞四辅"经藏体系。道教教内写经在写本制作、写经功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道教文化、仙道文化内涵;作为普通书籍制作的道教写经,则与中国古籍写本的一般发展规律和社会文化功能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与道教的哲学-心理学原理有着密切而深刻的联系,与道家心理操练和心理自我调节的整个实践密切相关。武术目的在于使信奉者"与道合一",是一种道德的、心理的和生理的自我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及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天道论、宗教神学以及修道成仙论,对伦理道德作了宗教的诠释,使之得到强化;其二,在心性论、平等观、生命价值、生态伦理等方面,对伦理思想作了重要的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其三,讲求不言之教,宣扬善恶报应,落实积功累德,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之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18.
道教神仙不死信仰,反映了中国古人解决死亡问题的终极理想,可把它看作是我们祖先的"科幻"意识。道教神仙不死具有"魔幻""奇幻"的色彩,但其主要成分还是一种古代"科幻",具有所谓"‘原始’科学的一面",故与中国古代科技结为并蒂莲,命运休戚与共。道教那种把信仰与科技结合起来孜孜不倦追求的探险精神,在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中也是不难寻觅踪影的。  相似文献   

19.
“道教养生学”是道门中人在致力于长生登仙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社会、人生及其关系的理性思考。它以贵己重生为价值取向,以形神合一、与道合真为行为范式,以超越自我、安顿生命为终极目标,形成养生范畴论、养生宇宙论、养生过程论、养生社会论、养生身心论、养生自然论、养生环境论等系统理论。由于养生范畴的鲜明指向性强化了养生效能,从而使道教养生的思想精粹世代相传。本文择其要,从生道互保、形神俱妙、性命双修、动静互摄、先天后天等方面展开论述。一、生道相保:直指养生究竟“生”不仅指生命,还包含有生长、生成、化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方 《中国道教》2009,(3):31-33
关中地区是我国早期道教盛行的地区之一,南北朝时期新天师道与楼观道先后活动于这一地区.这些教众结邑社、造神像,留下了大量的道教文化遗存.目前为止,在关中地区发现的北朝时期的道教与佛道混合造像碑石(包括一些流失海外的)大约有六七十通,约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如此大鼍集中的道教文化遗存是研究我国早期道教的重要资料,但由于材料公布时间相对较晚,一些重要的金石著作和<道家金石略>均未收录,其材料仅陆续发表在一些考古与美术史学者的论文与著作中.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