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主教传入中国已700多年,经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有其兴和衰的荣辱史,我们从中也得到了许多血和泪的教训,同时也让我们常常反思中国教会如何面对中国特定的环境而进行传布基督福音的过程。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2.
我们教友藉着洗礼,成为基督的门徒,是新生命的开始,是基督奥体的肢体。同时,也领受了"先知"的职务和传扬福音的使命,这说明传教是我们分内的事,是我们信仰生活的一部分。所有的基督徒无论是什么身份、地位,都负有成圣的使命。成圣不仅  相似文献   

3.
“梵二”大公会议教导我们,教会就像是天主的子民。每当我听到这句话,脑海中便会萦绕着小时候熟悉的一首儿歌: “我是教会 I am the church 你是教会 Yor are the church 我们大家一起是教会;Yes we're thechurch together 所有天主的子民All of God'S peo-ple 遍布世界各方All around the world 我们大家一起是教会。”Yes, we'rethe church together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组织编写的《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教育教材》与读者见面了,本书由中国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本长达22万字的教材,分为十章三十二节,内容涵盖了天主教自明朝传入我国以后的整个发展历程,即从利玛窦身穿儒服,尊重中国传统文化,至礼仪之争爆发,使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百年受挫;随着鸦片战争,天主教再次  相似文献   

5.
一、传教目的,宗教政治因素难以区分 天主教在华传播,引起许多中国人的强烈抵制和反对。明万历年间,南京礼部侍郎沈漼上疏,总结了天主教的“罪状”:第一,修订历法,不合天道;第二,反对祭祖,破坏孝道;第三,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且财源来路不明;第四,召聚信徒,结交士大夫,图谋危害国家。他的上疏,引发了中国天主教史的第一起教案——南京教案。清康熙初,杨光先上《请诛邪教状》,说传教士“依西洋新法”是“暗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指责天主教是邪教,由此引发“历狱”。沈、杨二人的言论,代表了反对天主教的主要观点。那么,早期传教士在华传播天主教,究竟有何目的呢?  相似文献   

6.
探索现代人类世界道德整合的不同途径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介绍著名宗教社会学家贝拉(Robert N.Bellah)有关现代社会道德秩序存在可能性的观点.文章以贝拉领衔著作的《心灵的习性》和《好社会》两部社会学典范为基础,指出贝拉彻底地把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与道德热情混合在一起,呈现出入道主义文化的特质;贝拉洞悉现代社会由于个人主义过度膨胀造成的道德困境,将宗教视为创造和维持道德团结的道德力量之源;他还特别注意到由于文化的差异,会出现不同途径的道德整合方式,而宗教在美国则扮演提供平衡各种社会混乱力量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上次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加强宗教教育为构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登载在《中国天主教》第二期(21页)。我当时认为宗教教育的必要学习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平信徒,现在想来我错了,宗教教育的学习应该首先针对我们教会的神职人员,其次才是教友。因为神职人员的一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基督教向中国的突进大致有四次,形成了三次峰谷,而从基督教的第三次来华才与中国文化开始了碰撞与交流.而思想的契合、学术的切入和伦理的示范是耶稣会将基督教信仰融入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有效途径.耶稣会来华传教的成功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只要沟通和传播手段恰当,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完全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探索现代人类世界道德整合的不同途径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介绍著名宗教社会学家贝拉(Robert N.Bellah)有关现代社会道德秩序存在可能性的观点。文章以贝拉领衔著作的《心灵的习性》和《好社会》两部社会学典范为基础,指出贝拉彻底地把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与道德热情混合在一起,呈现出人道主义文化的特质;贝拉洞悉现代社会由于个人主义过度膨胀造成的道德困境,将宗教视为创造和维持道德团结的道德力量之源;他还特别注意到由于文化的差异,会出现不同途径的道德整合方式,而宗教在美国则扮演提供平衡各种社会混乱力量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香港的宗教     
香港的宗教刘全光被英帝国主义掠走150多年的香港,正以"东方明珠"特有的光彩,一步步回归祖国的怀抱。由长期受西方殖民统治而形成的中西文化交汇、华洋杂处的香港,经济繁荣兴旺,几乎世界上所有最先进的科技都在这里被普遍使用;与此同时,世界各种类型的宗教,也...  相似文献   

11.
16世纪以来,天主教在包括南锥体国家在内的拉丁美洲处于霸权地位。20世纪后,南锥体国家的福音派新教徒,与新纪元运动、东方宗教相关的灵性信仰信徒和无信仰人士开始增多,天主教的霸权地位受到动摇。天主教霸权地位的破裂、多元宗教共生是当代南锥体国家的宗教格局。在此影响下,当代南锥体国家的宗教发展呈现出脱离宗教的人数增多、宗教的去制度化与去组织化和宗教流动加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欧洲的宗教与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模式的政教关系.宗教改革前,在拉丁传统的西欧国家基本上表现为罗马天主教与国家之间的二元较量,在斯拉夫传统的东欧国家基本上表现为东正教对国家的依附.宗教改革后,二元结构的终结,宗教与国家关系模式大相径庭.20世纪后,宗教信仰自由原则和政教分离的精神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冷战结束,欧洲宗教信仰分布上的变化和不同宗教势力的此消彼长给原有的宗教与国家关系带来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姚中秋 《学海》2022,(5):32-41
大一统是中国的根本政治价值,对其进行研究不能局限于《春秋》公羊学的抽象义理,也不能局限于边疆问题或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王朝的局部政治实践。本文重返秦汉大一统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以历史政治学方法解读其间发生的三场重要政治论辩、对话:秦统一之初的封建、郡县之辩;李斯反对淳于越,寻求学术一统的论述;汉武帝与董仲舒的策问-对策。分析这些追求国家一统的实践性思想文本可以确认:大一统理念以推进国家整合为中心,包含空间、政治结构、精神与社会、时间四个维度,体现为疆域一统、政治一统、文教一统、古今一统。  相似文献   

14.
15.
罗马教廷统计处日前发表截止公元二千年全球天主教的统计数字。这项统计数字是与1978年的教会概况作比较的。根据最新资料,1978年全球天主教徒人数为757000000人,公元二千年,全球教友人数约为100500000人.即增加了38%:在这22年期间,教友增加最多的地区是非洲,多了141%,增加最少的是欧洲,只有5.8%。  相似文献   

16.
如何处理伊斯兰教与现代性的关系,以便在日益剧烈的西方挑战下自保而自强,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伊斯兰世界众多思想家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为当代伊朗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阿卜杜卡里姆·索罗什提出的宗教知识收缩扩张理论以及宗教民主国家理论,实际上是在20世纪伊朗效仿西方的思想文化由盛而衰,诉诸什叶派传统的做法凌驾一切但又频受抨击之后,为身处伊斯兰与现代性困境的穆斯林开出的一套不是西方、不是伊斯兰,实质上努力调和两种文化的"第三条道路"式的处方.  相似文献   

17.
启蒙运动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但学界也在不自觉中形成了思维定式:在理性主义的名义下,主流的西方文化被注入了世俗性的维度,导致基督教被妖魔化。晚近的研究已经开始讲述启蒙运动的"宗教气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之前对启蒙运动最大的误解,是将它理解为单一体。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历史上不存在以单数形态存在的"启蒙运动",而只有复数的启蒙运动,"天主教启蒙运动"便是其一。本文分析了天主教启蒙学者借用世俗启蒙者的术语与思维方式,带来了"天主教的观念革命"。天主教启蒙运动的出现与特伦托公会议有紧密联系,而历史批评方法论的兴起以及扬森主义的出现,是其重要的学术背景。为说明天主教启蒙者的思想逻辑,本文还分析其对康德哲学的理解,描绘了普世教会情怀在天主教启蒙运动中的展开。  相似文献   

18.
庆学先 《学海》2011,(4):190-193
1960年独立建国以后,尼日利亚长期由军人执掌国家政权。正是在军人执政期间,尼日利亚开始了民族国家的构建,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尼日利亚的经验表明,在后发国家,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军人能够成为民族国家构建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贡献着有力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着多维精神资源。这种资源为促进社会整合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具体表现在民族的宗教性整合和宗教的民族性整合关系中。本文以四川硗碛藏族乡为研究个案,考察了硗碛藏族锅庄舞、丧葬仪式中蕴含的和谐宗教思想。文章得出结论:宗教的和谐思想是促进社会整合的有利资源,这种整合是在宗教与民族两方面同步进行的:一方面,宗教作为和谐资源,被当成社会资本促进了民族的整合,这是宗教的民族性整合;另一方面,从社会资本在族群中建构与生产时,宗教和谐思想无疑成了族群认同与凝聚的资源,在此意义上的整合是民族的宗教性整合。  相似文献   

20.
符德礼 《天风》2013,(3):26-28
创建和谐宗教寺观教堂,对于农村教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笔者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浅析当前农村教会创建中的困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