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书云篆:道教符箫的文化阐释@李远国$四川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正>詹石窗,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詹石窗的"易道云篆平安书",将《周易》的卦象符号和"云篆"构型汇通起来,不仅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情趣,也构成了一种特殊的道教书法艺术。詹石窗将道家文化精神概括为八个字:道、德、善、静、安、柔、通、真,他以"顶真体"七言诗概括每个字的思想内涵,且以  相似文献   

3.
某些道教符箓在书写形式上与书法艺术有相类似之处,它所具有的线条及二维空间关系与书法具有同源性,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书法艺术理论来研究道教符箓中存在的书写形式,探讨道教符箓所具有的艺术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道教音乐道教的宗教仪式中包含着丰富的音乐。道教音乐是随着道教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道藏》中《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一中提到: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得《云中音诵(即华夏颂·步虚声)新科之诫》,从这一有关道教音诵较早的历史记载看来,道教音乐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  相似文献   

5.
三论道教伦理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姜生本文从承负报应论和身神说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道教的伦理神学结构及其社会功能,从而揭示了道教伦理结构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文章认为,道教的神学结构实质上乃是伦理思想的载体,它使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宗教神学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李志鸿 《中国道教》2006,(6):28-31,60
道教法术是道教文化中最为神秘的部分,可以说是道教的“内秘世界”,是中国神秘主义的代表,它不仅是一种信仰体系、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符篆、咒术是道教法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符篆与咒术的研究是理解道教的法术、科仪系统的关键所在,也是进而理解道教的宗教本质的关键所在。作为新出的符篆派,天心派的三光之说是法力的来源,而正法三符是其整个法术体系的基础。同时天心派三光之说、正法三符的出现也对  相似文献   

7.
道教书法,同道教的符有密切联系,可以说,道教书法渊源于道教符,符是道教特有的一种书法。一、符,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符,又称“神符”、“符字”、“墨符”、“丹书”等,是一种用朱或墨画于黄色纸、帛上或木板上的特殊符号,形似书,难以辨认,给人神秘莫测之感。《玄门大义》解释说:“(神符)即龙章凤之文,灵迹符书之字是也。”道教认为,这种符号文字,是仿天上“三元五德八会”之,自然结成“天书云”而产生的。相传道教符最早来自黄帝“云书”。黄帝善作云书,故以云为纪。“云书”是以流云为主要模拟对象的一种书法。云书在秦汉之际演变…  相似文献   

8.
橘朴的道教研究有两个特点:社会立场与内在视角。社会立场针对的是精英立场,内在视角针对的是西方视角。橘朴提出了“通俗道教”概念,开辟了日本道教研究的新路径,那就是从民众出发、从本土出发,重新理解道教,运用道教资源改造社会。通俗道教概念具有丰富的启示性,它提示我们宗教问题的本质是群众问题,活用中国本土资源,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修正现代国际关系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神仙信仰是道教信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教信仰的一大特点。早在道教还未形成有形的宗教形式之前,在汉民族中,就已广泛地流传着神仙之说。道教继承了这种神仙思想,并将其进一步系统化,变成道教独有的神仙信仰体系,从而产生了反映这种神仙信仰的道教造像艺术和建筑艺术。这些精湛的造像艺术和规模宏伟的建筑,一直是中华氏族文化这座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为世人所赞叹。道教神仙信仰与造像艺术的由来  相似文献   

10.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东汉时期逐步形成,在汉末黄巾起义失败后经过一系列改造,终于在南北朝时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道教组织。尔后,中国文化史上出现了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道教和作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使得国内外学者对道教的宗教特征颇有争议。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观点出发,对道教作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大足道教石刻,是宋代道教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涌现出南山、石门山、舒成岩、石篆山等代表性石窟点。在大足道教石刻中,可以领略到道教艺术自身创新的独特魅力,丹凤眼与美须髯这些人物面部局部特点,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例。道教艺术在经历漫长发展之后,至两宋时期逐渐臻于成熟,以宋代造像为主的大足道教石刻,可谓宋代道教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涌现出南山、石门山、  相似文献   

12.
道教科仪音乐历史考察蒲亨强前言科仪通谓仪式,亦称斋醮、法事,是道教宗教实践的主要形式,其以综合性程式性的外在表演系统,集中而又艺术化地体现了道教理念,仪式音乐因兼具浓厚的宗教性和音乐性而代表着道教音乐的内核和本质。所谓宗教性,指仪式作为宗教的独特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宗教、建筑艺术及道教美学思想,从建筑的环境、布局、形态、装饰和造像五个方面对新津老君山老子庙的建筑艺术进行了探讨,认为老子庙建筑继承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思想,并将易学的符号理趣和义理融贯其中,其建筑艺术紧扣道教文化精髓而展开,体现了道教特有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趣味,具有独特的道教审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道教法术与民间术数有着紧密的联系。道法渊源于民间术数,是民间术数的精致化、系统化。而在民间法术走向精致化、系统化的过程中,戒律传授与经篆传授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法术的实践中,民间的法师往往无篆可授,行法而不受篆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民众的实际宗教需要中,“法”比“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9月25日,"天人合一"道教书画展在首届中国(吉林市)道教文化艺术周上拉开帷幕。此次书画展共从中国道教协会、吉林省和吉林市的道教书画院,以及吉林市文联的书协、美协遴选出书画艺术精品200余件。作品既有遒劲有力的榜书、篆籀、行、草等书体,又有酣畅淋漓的泼墨  相似文献   

16.
宗教艺术是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发展与广泛传播,宗教艺术的支持十分重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宗教艺术对宗教传播的作用,并简要地阐述了道教艺术的宗教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宋朝是中古史上道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宋代社会政治有利于道教。北宋王朝立国之后尊黄帝赵玄朗为圣祖,由此推出的一系列崇拜黄帝的举措,给予宋代道教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机遇。论文通过北宋真宗朝天书下降神话的黄帝崇拜,道教对北宋皇室祖黄帝积极回应的详细考察,认为天书下降神话为赵宋皇室立国奠立了神学依据,尊黄帝赵玄朗为圣祖是宋王朝神道设教的举措。通过天书下降神话及其影响的深度解读,指出道教与皇权政治的密切结合,是宋代道教得以发展兴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神话及道教题材在敦煌佛教壁画中的出现,是佛道思想融合的具体反映,也是早期佛教艺术中国化的特殊形式。实际上,宗教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今天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挖掘。敦煌壁画以佛教题材著称,不过也并不缺少其他宗教的题材,这反映了敦煌作为不同宗教文化交流中心的特点。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道教正式传入朝鲜半岛是从7世纪高句丽接受唐朝的道士与《道德经》及天尊像开始的。但道教与由中国传入的其他宗教不同,并没有以宗教的形式在朝鲜半岛落脚。尽管如此,道教传入朝鲜半岛以后,从各方面对韩国文化还是产生了诸多影响。考察韩国道教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韩国的道教并未能发展成为独立的宗教形态;二是韩国的道教以神仙思想为核心理念;三是韩国的道教以内丹修  相似文献   

20.
符咒,或称咒符、道教法术。符指符篆,符是书于黄色纸帛上的符号或图形,篆是载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道教认为,符篆是天神的文字,传达天神的旨意,用之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咒是咒术,应用咒语祈请神明,诅咒鬼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