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 ,对宋元时期道教南宗的代表人物张伯端、白玉蟾、李道纯等的老学思想进行了简要分析。他们把内丹心性与《老子》之道论互相贯通 ,借《老子》而发挥道教性命之学 ,此种解释不仅反映了宋元老学新的时代特点 ,而且使我们了解到南宗对内丹理论的独特贡献以及宋元道教哲学在义理上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
谈《老子》中的“柔弱”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乃春秋末期人,其书《老子》在后学弟子的不断补充下,完成于战国前期,但是《老子》的主纲及绝大部分篇章为老子所作,这点当无疑。作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和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后人多做注疏诠释,仅《道藏》中就收入了五十多种。它既是研究道家和道教文化的瑰宝,又是两千多年来帝王、贤达用以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内在法典。《老子》一书是站在宏观整体的领域,提纲挈领的一个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3.
《老子想尔注》──道教祖师宣道的金科玉律唐明邦一、《想尔注》是道教祖师传道的经典《老子想尔注》(又称《老子道德经想尔注》,以下简称《想尔注》)是道教创建初期的珍贵文献,道教祖师张陵、张衡、张鲁共同撰述的道教经典。对老子《道德经》进行别开生面的诠释,全...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其对儒家经典的翻译和诠释,理雅各的道教研究则较少为人所重视.他在早期对于道教持强烈的贬斥态度,对于道家思想家如老子、庄子等也很少涉猎.在牛津大学任教期间,理雅各应马克斯·缪勒的邀请负责编撰翻译《东方圣书》之中国部份,从而开始对道教的系统研究.从理雅各在不同时期的言论和作品来看,随着资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理雅各对道教的看法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转变.而本文最后所讨论的手稿本,则展现了理雅各在看待道教思想时的模糊和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5.
试论《老子想尔注》的理想人格尹志华《老子想尔注》(下简称《想尔注》)一名《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是东汉五斗米道的主要经典。该书通过对《老子》别开生面的诠释,系统地阐述了早期道教的教义和教诫的内容。从道教思想发展史来看,《想尔注》是变道家哲学为道教神学的...  相似文献   

6.
先秦道家美学人格论转变为魏晋道教“神仙”美学思想,其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献是《老子河上公章句》和《老子想尔注》,它们在人(仙)格美的内在与外在、凡人仙人人格对比、神仙审美心理、道家道教人格修炼与艺术美之关系等四个方面,展示了道教美学人格思想的嬗变过程,再次证明了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与后世道教美学思想之间的亲缘关系,也证明道教美学思想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刘红 《中国道教》2006,(6):9-14
前言从道祖老子《道德经》以及汉代道教经典《太平经》开始,关于音乐的论述在道教经典中屡见不鲜。可以说,道家、道教及文人学者研究道教音乐由来已久,纵横深广。然,将道教音乐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学术专题进行研究,把道教音乐作为一种有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对外宣传推广,却是近  相似文献   

8.
张勇 《管子学刊》2009,(3):80-83
唐代,《老子》、《庄子》、《列子》、《文子》、《亢仓子》五部道家著作被诏封为道教“真经”,享受很高的地位。柳宗元站在儒家立场之上本着“经世”的原则对这五部“真经”作了理性地考证与评价,从中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他对道家、道教的理解与态度。  相似文献   

9.
正为更好地弘扬道教文化,让人更加直观地了解道教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举行期间,在论坛主会场华侨宾馆大堂进行了道教出版物展示。《中华道藏》《老子集成》《道教文化之旅丛书》《中国道教邮册》《中国道教风貌》《道藏养生》《中国道教神仙造像大系》《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道教养生方法精粹》《水陆神全》《神仙传记》《唐山玉清观道学  相似文献   

10.
三、《易经》并非儒家经典《易》古经既是占筮典籍,又与《老子》有着深切的内在思想联系,道教早期重要经典如《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以及《五斗经》皆已引《易》入道,自汉代以后历来皆重视《易》学,成为道教义理的渊源之一。那么为什么《道藏》只收载“道教易学”方面的道书(亦即与道教修持方术及科仪有关的注释之作),而不直接在“本文”部类中收载《易》古经或《易》古经与《易传》合二为一的《周易》呢?究其因由,道教自认属道家,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主流,司马迁《史记…  相似文献   

11.
赵文 《中国道教》2003,(5):52-54
闵智亭道长在《道教的根本教理及其核心信仰》(《中国宗教》2003年4月号)一文中,指出:“道教的根本教理和核心信仰就是老子之道。道教把《老子》哲学理论从整体宇宙观出发,然后将自然之道、治国之道、修身之道,三者归纳于一个共同的自然规律中。”今天,深刻认识道教的核心信仰,是社会对道教发展的要求,也是道教适应社会发展的自身要求。有感于斯,笔者不揣简陋,愿取“以经解经”的方法,对《老子》的自然之道、治国之道和修身之道作如下述说:一、自然之道(一)道的本体1.道体不可以感官和理智测度首先,理智、语言都无法理解和说明道的本体。道…  相似文献   

12.
道教产生的重要学术背景,就是汉代术数学的兴盛以及黄老道家、神仙家对术数学的传承和吸收。汉代道教术数的形成,经历了术数道教化与道教术数化的双向进程。汉代黄老道家与汉末天师道对《道德经》诠释的术数化,《太平经》关注社会政治的术数学,与《周易参同契》关注炼养的术数学,均在不同维度、不同意义上促成了道教术数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教术数不能简单地形容为杂而多端,而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的概念。汉代道教术数的产生造成了多向度的社会影响,其最直接的意义,是塑造了道教自身的宗教形态。  相似文献   

13.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宗教。道教尊崇中华文明肇始者黄帝为始祖、道家创始人老子为道祖,信奉和发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怀着济世度人、利国利民的志愿,追求宁静和祥、健康长寿的神仙生活。  相似文献   

14.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宗教.围绕“道”的信仰,道教历史上对《老子》的注本众多,各种注本通过对《老子》之“道”这一基本哲学范畴的解释,作为其立说的基础,其中《老子河上公章句》和《老子想尔注》两部较早的重要注本,对“道”的不同解释,体现了道教形成过程中基本思想的重大转变,对研究早期道教的特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与道教重玄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若水 《中国道教》2001,(6):42-46
在道教发展的历史上,老子的地位始终是显赫的,他一开始便被尊为教祖,而《老子》一书也一直被奉为上品经典。与老子相比,庄子就没那么幸运了。仙道的创始者葛洪,就曾在他的《抱朴子·释滞》中针砭《庄子》“永无至言”、“不足耽玩”,因而在他的《神仙传》里也没给庄子留以神仙位次。然而,如果我们深究道教义理同庄学的关系,究其实质,论其本旨,就会发现,道教从《庄子》中所摄取的营养实较从《老子》中所摄取的营养多,受《庄子》的影响也更深。早在南朝,上清茅山道的陶弘景就极为推崇《庄子》,他在《真诰·序录》中写道:“仰寻…  相似文献   

16.
汉魏六朝道教无论是早期的太平道、五斗米道、符派、丹鼎派,或者是稍后的上清派、灵宝派等,都追求长生久视,羽化成仙,在这些道派的经典如《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黄庭经》、《养性延命录》中,其养生思想主要表现为养身、养神两个方面,最后发展为性命双修,经历了一个从贵生到养性的过程。道教养生思想建立在《老子》、《庄子》的养生理论之上,《太平经》在《庄子》关于“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的生命构成说的基础上,综合《淮南子》“形”、“神”、“气”三者之关系,提出了“爱气养神”、“自爱、自好…  相似文献   

17.
《老子》,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自战国时期韩非子著《解老》、《喻老》以来,历代都有大量人士为之诠疏笺注,阐发玄旨,到元代时,"《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余家"。①自元以后,又有大批注本涌出,由此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老学,对中国哲学、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等等诸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于历代的老学书目,近现代以来有多位学者做过搜罗与辑录,如周云青《老子道德经书目考》、王重民《老子考》、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之"中国老子书目录"、丁魏《老学典籍考》等。  相似文献   

18.
张粲 《宗教学研究》2017,(1):104-110
雷慕沙是法国首位经院汉学家,他的道教研究基本沿袭了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对于道教的贬斥态度,体现了19世纪欧洲人面对异质宗教时的“基督教至上”和“欧洲中心论”的时代偏见。然而他又在欧洲首译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率先选译《道德经》,在19世纪的欧洲开启了道经译介和道教研究的序幕。本文尝试通过梳理雷慕沙对于《太上感应篇》及《道德经》的译介与诠释,以及其对于法、英、德等国的道教研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揭示雷慕沙在道家和道教思想于欧洲的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中介角色,再现19世纪前后欧洲对于道教的认识及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教》2011,(4):4
8月9日上午,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华中师范大学共同承担,宗教文化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大型道教文化丛书——《老子集成》首发式在国家宗教局银安殿隆重举行。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应邀出席并讲话。首发式由国家宗教局副局长张乐斌主持。王作安局长指出,《老子集成》的出版对于推动道家学  相似文献   

20.
一 今年5月,国家宗教局利用举办全国道教界代表人士读书班之机,组织各地填写了《道教教职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高学历道教教职人员信息表》、《道教人才建设调查问卷》等调查问卷,对全国道教教职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各地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全国来看,道教教职人员中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