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书写文本及民间口传文本及中,吕洞宾是一位集剑仙、诗仙、酒仙为一身的传奇人物。这一形象的产生和被塑造完成的过程,反映出唐末五代道教审美文化的特点。同时,收在其名下的大量诗词作品也反映出崇道者独特的思想信仰和人生追求,为我们分析道教的审美人格理想提供了可贵的个案。  相似文献   

2.
吕洞宾信仰在宋元明清四代流传,“剑”成为其最易辨识的符号,后来,具有降妖除魔的宝剑就成了吕洞宾的象征,在“暗八仙”中成为吕洞宾的代表符号。可以说,“剑”不仅代表了吕洞宾的身份、地位、形象,也代表了吕洞宾作为神仙所拥有的神奇能力。宋代有关吕洞宾生平事迹的文本不胜枚举,粗略翻阅,与“剑”有关的描述就有10多部。  相似文献   

3.
纯阳子吕洞宾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八仙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吕洞宾济世度人的事迹,自五代宋初以来,广为流传。学界对吕洞宾的生平及度人事迹,已作过一些  相似文献   

4.
在诗词叙事文本的空间建构中,意象空间是诗词空间建构的主要落脚点。了凡的诗词采用空间并置的形式来处理诗歌元素,借助意象群营造意象空间,唤起并激发人们对这些意象空间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二仙庵自清康熙三十四年由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创建,陈清觉在此开启了道教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为了培修道观,他节衣缩食,稍有薄蓄,便拿出白镪数十两,置买枣子巷田业两大股,复以余资创建来鹤亭,塑吕洞宾、韩湘子骑白鹤塑像于其中,随后又建吕祖殿,祀吕洞宾;建斗姥殿,祀斗姥;建御书坊于来鹤亭之西,供奉康熙皇帝御书《赤龙黑虎诗》石碑于其中;建二仙殿,祀吕洞宾、韩湘子,天师张道陵及第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由此而奠定了整个二仙庵的建筑格局。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仙庵住持吴本固、甘合泰师徒重修各殿,即来鹤亭、斗姥殿、二仙殿、静室、单房…  相似文献   

6.
北宋末、南宋初这段时间,吕洞宾神仙传说最盛,最早所传的吕洞宾经,也大约出现在这个时期。吕洞宾著作,郑樵《通志·艺文略》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皆不见录,始见于南宋中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其书卷十二神仙类,录《钟吕传道集》三卷;《肘后三成篇》一卷;《纯阳真人金丹诀》一卷;《吕真人血脉论》一卷;《吕公窑头坯歌》一卷。《宋史·艺文志》有《吕洞宾九真玉书》一卷。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  相似文献   

7.
苟波 《中国道教》2004,(3):19-21
道教从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成仙”与“就俗”的冲突。这种冲突既来自于外在儒释二教的压力,同时又与道教的修仙观念直接相关。而这种冲突的结果又逐渐使三教互相融受,也最终影响了道教的成仙、修仙思想。明代小说中有关吕洞宾的诸种故事实质上反映了这种道教成仙观念的转化。一、明代小说中吕洞宾形象分析在明代以小说为主体的通俗文学中,吕洞宾无疑是最活跃的道教仙真形象。此期作品中的吕洞宾,已与传统自闭山林,修道而不理俗务的传统神仙有着很大的区别。他的身上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和凡人情趣。另一方面,在他身上又有着宋元道教大…  相似文献   

8.
流行于我国宋元时代的吕洞宾故事经由禅僧传入日本,开始频繁出现在五山禅僧的作品之中,成为接受宋元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吕洞宾故事被军记物语《太平记》大篇幅引用,与日本本土历史故事形成互文性叙述,带有很强的批判性。吕洞宾故事也融入日本近世的浮世绘、读本小说、民间信仰之中,带有女性化、武士化的色彩,在日本本土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五祖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北宗五位祖师,即王玄甫、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全真道为表明该派道统源远流长,称太上老君传道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授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王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神话人物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后经元世祖、元武宗的诏封,王玄甫等遂为全真道奉为“五祖”。全真道因有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思想是吕洞宾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洞宾劝人行善 ,修炼成仙 ,主张修心、积善、改过、忠孝、诚信。而且 ,他还吸收了儒、佛两家的诸多道德观念和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一、道德教育的内容吕洞宾吸收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 ,把忠孝诚信、逊悌谦恭、仁义礼智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 ,而忠孝诚信则为核心。只有人人都孝于亲、忠于君 ,世上才会永无忤逆之事 ,永无反乱之日 ,才会天下太平。他说 :“忠孝二端 ,为天地间第一根本。”①“道中不止于忠孝 ,而忠孝为行道始。”②“莫大神通 ,全在忠孝。”③吕洞宾认为 ,人生在世 ,孝敬双亲 ,…  相似文献   

11.
何仙姑考     
元明至今,有关八仙的神话不胜枚举,其中有一则吕洞宾度何仙姑的故事。《历代神仙通鉴》卷十四载:零陵何氏女遇吕洞宾,传以修养之术,又与金丹服之。引见钟祖,携入蓬莱拜木公、金母。《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四十二引《福建通志》:仙姑父大郎,居武平南岩,货饼自给。吕纯阳见其有仙质,日过索饼啖则与。吕赠一桃云:“食尽则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注)。传说中,多以何仙姑为吕洞宾的弟子。我们知道,吕洞宾本系唐末五代道士。南宋吴曾对此尝作考证,其《能改斋漫录》卷十八“吕洞宾唐末人”条载:“唐异闻集,载沈既济作枕中记云:‘开元中,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以囊中枕借卢生睡事。’此之吕翁,非洞宾也。盖洞宾尝自  相似文献   

12.
最早全面、系统地记载吕洞宾事迹诗歌的著作,大约出现于南宋初。《吕祖全书》中录有《原刊吕祖文集序》云:“今偶得是集,不欲秘藏,愿与同志共之”云云,署“太岁丙戌乾道二年(1166年)书,云日剑律谷神子陈得一序”,陈得一其人无考,但至少在南宋乾道二年以前,就有吕洞宾文集流传。宋代以后所传的吕洞宾文集,又有以下数种。元秦志安《金莲正宗记》言吕祖“平生述作数百篇,目之曰:《传剑集》。”  相似文献   

13.
主要基于机器学习的NaveBaye等方法,对诗词文本采用向量空间模型来表示,首次提出了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和杜甫作品判别计算模型,并采用了信息增益作为特征选择的依据,结合爬山法完善了计算模型,该模型已经在精典语料《全唐诗》的机器学习基础上得到实现,获得较好的诗人作品判别效果,准确度可达到98.3%,该方法已成功地推广到古典诗词的风格流派的机器判别上[1],准确度达到88.5%。本文提出了古典诗词研究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4.
神仙传说是我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的神仙传说之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知名度最高。干春松著《神仙传》便指出:“在众多神仙真人中,在民间风头最劲、影响最大的当非八仙莫属。……在八仙中最为著名,传说最多的要算吕洞宾了。”其生卒年不详,相传他本为唐末文士,名岩又名岩客,字洞宾,自称回道人,后世称为回仙。河中府蒲坂县(今山西永济西)人,唐德宗时湖南按察使吕渭之孙,海州刺使吕让之子。另外,又有唐宗室、江西人、京兆(长安)人等说法。据传,他曾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应进士试,不第,遂归隐华山,幸遇道士钟离权,随其修炼,终得成仙,…  相似文献   

15.
绝句一首     
吕洞宾祖师为晚唐诗人,《吕祖志》载有其所作诗二百余首,兹录载二首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道教北五祖之一的吕祖诞辰1206年,时逢盛世,序属阳春,两岸三地道教名流,齐集胜地庐山,重举道场,以为纪念。吕祖,民间多谓“吕洞宾”,原名吕,号纯阳子,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生。出身宦门,青壮年时醉心于功名科举。吕洞宾乐于游历,传说中,吕洞宾遇到钟离权,经其点化,遂舍弃人间功名富贵,修仙学道,先后到江西庐山、山西中条山脉的九峰山等处潜修。作为道教人物,吕在社会、历史生活中影响尤为广泛,在民间盛传不衰的八仙故事里,吕是其中重要角色,黄粱一梦参透玄机,誓度天下众生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千年演化,世代诠释,已经融入到中华民…  相似文献   

17.
题黄鹤楼     
吕洞宾祖师为晚唐诗人,《吕祖志》载有其所作诗二百余首,兹录载二首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道藏辑要》是最重要的道教丛书。《道藏辑要》一书的形成至今仍是个谜,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它有三个主要版本:一为彭定求(1645-1719)编原本,二为蒋元庭(1755-1819)增补本,三为贺龙骧、彭瀚然最终修订本。与学者们普遍认可的观点不同,本文力图证明《道藏辑要》实际上只有两个版本(版本二和版本三),而所谓的彭定求本纯属虚构。在对蒋元庭之同代人闵一得(1748/58-1836)的作品进行研究后,我们证实蒋元庭确是《道藏辑要》的编者。在闵一得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发现《道藏辑要》在江南地区与"吕洞宾崇拜"有关之道教社团中的影响;在巴黎藏本《道藏辑要》(这一版本与藏书家丁福保编制目录之版本十分近似)中,这种影响的痕迹更是十分明显。在此发现的基础上,本文力图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道藏辑要》的复杂文本历史,以及它在推动清代道教纯粹远景及扶鸾崇拜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正>神仙传记是专门用以记载仙人变化飞升等灵异故事的一种形式,题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修撰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被认为是"现存神仙道士传记中收罗最富的一部",在卷四十五《吕岩》一则中道教神仙钟离权以"黄粱梦"来度脱吕洞宾,他以神奇道术入"梦",在有限时间内让吕洞宾历经人世沧桑而得悟正道。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几乎妇幼皆知,传为美谈。吕洞宾与岳阳楼确有一段瓜葛,据南宋陈鹄写的《西塘集耆旧续闻》记载:“滕宗谅守巴陵,回道士谒,滕口占曰:‘华州回道士,来到岳阳城。别我留何处?秋空一剑横。’回大笑而去。吕有诗在人间极多,‘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又:‘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又:‘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锅内煮山川。’并见《杨公谈苑》。又:‘卖墨年年到鼎州,无端知府问从由。家居北斗魁星下,剑挂南窗月角头’。”可见吕洞宾的诗,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