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地震我们如何应对?突发的灾难除了顷刻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帮助灾区人民渡过心理创伤,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后遗影响。灾后心理危机同样是灾难,灾后心理疏导需专业人员,抗震救灾与灾后的心理干预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灾害多发的国家, 重大灾害事件不仅导致人民巨大的生命伤亡和经济财产的损失, 而且也给亲历灾害的幸存者带来了严重的个体、家庭和集体的心理创伤。本文重点回顾了5·12汶川大地震以来, 我国研究者在灾后心理创伤领域内的研究进展, 包括灾后心理创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灾后心理创伤的行为特征、认知功能变化、免疫功能变化以及灾后社会群体心理与行为表现与特征。同时, 分析了我国未来灾后心理与行为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灾后重建问题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机构和专家及时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重建精神家园的问题。在救灾款物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的时候,心理救援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他们来自政府,来自高校,来自社会机构,来自民间志愿者……他们中有专家、学者,也有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还有非专业的热心人士。  相似文献   

4.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个体化和动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对重大灾难的心理应激反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但又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根据应激反应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人群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相应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灾后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要采取系统性、动态性原则,从而达到个体最优化,消除或减少心理问题及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问题,尽早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重大灾难的心理应激反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但又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根据应激反应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人群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相应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灾后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要采取系统性、动态性原则,从而达到个体最优化,消除或减少心理问题及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问题,尽早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ISM)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危机干预体系,涵盖了当代整个危机领域的多种危机干预内容,综合考虑到在个人、团体、家庭、组织甚至整个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应用.着重介绍了CISM的功能、核心内容以及该体系在灾难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情况与效果,并提出了CISM对我国建立灾难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灾难中的心理危机干预——精神病学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难事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事件,因其超出个体应对能力,因此灾难事件后常并发一系列的精神卫生问题。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自杀是灾后常见精神卫生问题。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灾难事件相关精神障碍的研究,并总结了去年发生在我国的两次重大灾难性事件的相关研究结果,从精神病学视角对灾难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灾后儿童心理创伤及危机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后,幸存下来的儿童可能比成人心理承受的压力更大,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危机干预,帮助他们进行灾后心灵的重建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儿童心理创伤反应、危机、危机干预、展开,针对儿童较成人的特殊性提出了对儿童进行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警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庆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248-251
警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本文试图从心理危机的产生因素、危机干预的界定入手,结合国内公安行业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建立警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汶川地震后的1年半时间里,灾后心理援助服务积极开展,但援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震后灾区民众心理重建形成了阻碍.从人类学的角度,对震后心理援助进行反思,针对心理援助特点、核心理念、援助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心理援助应该将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学融合、以当地文化和习俗为切入点和以学校为中心等对策,以期有效地干预灾区民众震后的心理危机、促进我国突发灾难后心理援助服务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从小到大一直在经历心理危机,几乎都是从危机当中成长起来的。那究竟什么是心理危机,哀伤与危机存在怎样的关系,遭遇突然的心理危机后会出现什么应激反应,又该怎样处理心理危机、进行危机干预?本文结合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和实践,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援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学校心理健康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心理危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比较,从认知模式出发,强调个体合理的认知对危机事件的干预。合理情绪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并分别在危机干预系统的三个阶段分别有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从而对中学生心理危机进行系统全面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周宵  甄瑞 《应用心理学》2023,(4):317-325
灾难事件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创伤心理反应,影响其身心发展,因此青少年创伤心理干预已成为公众所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不过,当前关于青少年创伤心理疏导存在着服务力量分散、系统协同性欠缺,心理服务侧重短期心理干预、忽视长期的心理疏导,心理干预视角片面,缺少家庭参与等方面的局限。为了弥补这些局限,帮助灾后青少年积极应对创伤及其相关情绪,有必要从家庭系统的视角对灾后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强化家庭与社会、学校和医院的协作,提升灾后青少年家庭心理疏导的能力;关注父母心理健康,提升其心理素养;改善夫妻关系和教养孩子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升父母创伤心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协助父母对青少年开展长期心理呵护。  相似文献   

14.
2012年9月,我作为种子教师参加了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亚洲基金会赞助的“加强学校防灾减灾能力——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项目培训,同时我校也是该项目仅有的6所试点学校之一。在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和试点学校的实践工作基础上,我们总结并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经验,强调朋辈心理援助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20,(6)
正当一场灾难来临时,我们无法使用惯常的生活技巧应对,甚至倾尽全力也无能力去解决当前危机。在感到无助的时候,我们就会出现心理崩溃和身心的官能症状,临床心理学称之为"心理危机状态",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容易引发生理、心理的功能受损,产生认知、情绪和行为等的失调。患者经确认后需要立即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危机再发生,患者面对同样的危机事件,可以减少心理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重大自然灾害后,使用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方法,利用心理危机快速反应专家服务组,给受灾者带来常规社会救援不能解决的紧急心理救护和进一步的心理援助,使不幸的人们在绝望中鼓起勇气、获得希望,并与他们一起共同度过人生中这段最艰难的时刻。面对灾难,危机干预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事务,是政府对灾难后受灾人群进行人文关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可能会给大约30%的受灾群体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如果没有科学、有序的"心理重建"措施,严重的心理损伤将可能伴随他们数年甚至一生.通过灾后心理损伤的实践考察与我国中长期"心理重建"的现状分析发现,在关注应激性的心理干预同时注重中长期"心理重建",政府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8.
箱庭疗法在灾后心理援助与辅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箱庭疗法引入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在可行性,介绍了以"心"为主题的心理危机援助模式,并报告了存灾区活动板房内使崩箱庭疗法为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还报告了一位女教师通过箱庭制作梳理负面情绪的过程,说明箱庭疗法可以作为灾后心理援助与辅导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危机干预工作中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而心理咨询师就是这样的专业队伍。他们不仅应具备该职业的基本素质,如道德素质、反省能力和诚实品质,而且还应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如生活经验、镇静心态、灵活性、充沛精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等。当然,除去日常专业训练所养成的各种素质以外,心理咨询师也要掌握有关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如关注、倾听、评估以及某些具体的危机干预措施。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危机干预中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领域和服务形式,并探讨了我国心理咨询师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在运动、变化、发展中遵循从相对平衡到相对不平衡,再从相对不平衡走向新相对平衡的规律。人心理问题的实质是由于内部或外部某些因素的运动变化,致使心理系统的相对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在个体内部及个体与环境之间出现的暂时相对不协调状况,属于从一种心理平衡状态向另一种心理平衡状态的过渡阶段。结合灾后心理辅导,根据动态平衡论提出了心理系统的边界调控、要素调控、途径调控和环境调控,通过个体自身的努力以及这些调控措施,让个体心理顺利地恢复到可以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状态,或者从低级的动态平衡状态顺利地过渡到更能适应环境的高一级的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