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医生在行医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在做临床决策,而在当今面临复杂的医患关系背景下,如果医生只是"为学术而学术","为医学而医学",那么就有可能降低在患者心中的地位,使医患之间面临紧张的局面。这就需要医生顺应时代的趋势,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在医患沟通的过程中,理解患者在就诊环节中伴有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在临床决策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制定满意的临床决策,让医患关系能够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以前的中西医都保持着传统的医患关系:患者对病情和治疗方式具有较大的自主权。现代医学的兴起完全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医患关系。患者的自感不再成为诊断和治疗的焦点,其"被驯化"成"合格病人",医生则"通过技术"享有最大限度的控制;医生的"专业训练"让他把焦点聚集到"人"以外的病症、数据和检验报告上;医生不再用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解释病情,取而代之的是严谨科学的医学术语。中西医医患关系的差异背后有其社会文化属性。当现代人日益被"科学标签"、"医学标签"包裹时,传统中医医患关系的价值对于重新认识和找回医学的"人"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服务理念已逐渐由"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在医学教育中也日益重要。设想建立一个适合国情、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体系,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服务理念已逐渐由"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在医学教育中也日益重要.设想建立一个适合国情、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体系,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重复是生殖医学门诊会话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特点。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生殖医学门诊会话的重复现象进行研究,发现生殖医学医患门诊会话的重复有5种语用功能:(1)医生为确认信息而重复;(2)医生为患者提供指导或解释而重复;(3)医生重复强调重要信息以提醒患者注意;(4)患者重复以期望医生给予反馈;(5)患者为参与决策制定而重复。并通过阐释医患重复的语用和认知功能,来剖析生殖医学医患之间的权势关系,发现生殖医学医患诊疗关系更接近共同参与模式,患者主动努力的参与诊疗全过程,并希望和医生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  相似文献   

6.
医患矛盾是每个医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近年来,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尖锐。很多医患冲突的发生、伤医事件的报道,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我们每个医生的神经。住院患者由于临床医生有更多的时间跟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有逐步建立信任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矛盾相对缓和些。而门诊患者,因其与医生接触时间短,交流少,很多教授与患者的接触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门诊检查费用高且大多不能报销,很多检查无法短时间内完成,因此门诊是医患矛盾的高发地。主要探讨三级医院外科门诊在大量门诊病源的前提下如何有效缓解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7.
医患共同决策作为西方较常见的临床决策模式,对减少决策失误和增进医患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但中国传统社会背景下患者的家庭结构、疾病认知度与就医模式等严重影响着医患关系和决策自主性;在医生与患者的责任分担上,专业壁垒的存在让医患共同决策可减轻医生决策压力的理论设定受到质疑,患者对医生既信任又怀疑的矛盾心境也使医生的角色进退两难。因此,医患共同决策模式作为较理想的决策模式在中国临床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药品回扣引起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品回扣是市场经济冲击医疗服务产生的赘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伦理的视角审视这一现象,认为药品回扣严重腐蚀了医生的精神灵魂,加剧了医患矛盾,增加了医患纠纷,造成医患之间的信用缺失,破坏了公平合理的医学伦理学原则,应对此严加治理,保障患者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9.
从医生和医院角度透视医患关系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医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学实践的核心问题和基础,受多因素影响,包括患者、医生(医院)和社会.在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今天,如何以系统论方法,从医生和医院角度分析制约医患关系健康发展症结,是每个医生和医院管理者需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理念,是医生和医院缓解日益加剧的医患矛盾,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分析《左传》《黄帝内经》《史记》等相关史料,可以初步得出先秦时期医患关系的几个特点:第一,人们在春秋时期逐渐消除了对神灵的盲目崇拜,医巫开始分离,医患关系初步形成;第二,医学理论和技术还极不成熟,医生为解除患者病痛会采取同情、安慰、心理疏导等情感关照;第三,医生还没有成为被社会认可的独立职业,医患矛盾的最终解决依赖于道德调节,而非法律,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尚在孕育之中;第四,一些医者已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会明确告知患者,避免过度医疗,同时从遵从决策、爱惜身体、信任医生等几个方面对患者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经济人”的价值理念刺激了医疗行业的逐利行为,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已然是事实,医生的“公共性”日渐缺失.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很重要的原因是医生的价值取向的迷失.医生确实面临多价值选择冲突,但过分强调“经济人”特性,而忽视公共性的重要,已然导致了种种恶果.所以,应当重视医生“公共人”的角色定位.医生和医院要回归对医疗职业本性的认识,让医生成长为“为了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而工作”的“公共人”,让医院回归“为社会公众谋取利益,追求社会效益目标”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12.
血液病治疗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医学模式指出人文关怀在医疗服务中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在血液病治疗中对人文关怀重视不够。由于大部分血液系统疾病起病隐匿,发病机制不清,病程长,并发症多,所以预后差,再加上治疗费用高,社会角色转变困难,很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抵触、恐惧、多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人文关怀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加速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外科医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身心健康及医学人文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外科医生不仅要具有广泛高深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外科医生的人文素质对于减少医患纠纷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外科医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方面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病人群体对诊治措施的质量也有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对非意向性怀孕妇女来说,在舒适、无痛的环境下进行人流手术便成了发展的必然,也符合伦理要求,体现了医者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检验医学日趋呈现"人文缺失"的背景下,提出加强检验人员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并重点阐明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高检验科人性化服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MDCT诊断大肠癌的价值较高。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要求医生在诊断及治疗疾病的同时,从患者心理及社会角度体现人文关怀。完成整个大肠癌的检查及诊断过程需要医生及患者与家属的共同努力,医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对患者的疾病关注,而且还要体现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命的关怀,社会角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医学道德观认为:“医乃仁术”、“生命至贵”等就是“‘大医精诚”。医者要做到“大医精诚”,就要避免《疏五过论》中医者的五种过错,使患者保持健康的生命。所以,医生要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处理患者;不能急功近利,追求名誉,应常怀仁爱之心建立和谐的医惠关系。医生处理患者的态度及自身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这种理念应该成为医生终生追求的目标,这样才能顺应新医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本文从三个层面对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医患矛盾加以认识,探讨人文关怀在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体现,注重提高医生的人文素质和沟通技巧,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急诊科倡导人文关怀是非常必要的,当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从而更重视对人的关怀,急诊医生每天面对的是急危重症,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临危不乱的心态,同时在治疗抢救过程中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生命至上的信念,应当突出“人本思想”,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生命,关爱健康,减轻痛苦,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急诊医生只有富于人文修养,方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论医患之间的信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几年来,在我国发生了患者或其家属殴打及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造成这一暴力现象有众多的因素,其中医患之间信任机制的缺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改善医患关系,首先,需要增强医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其次,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诚信约束机制与医患沟通机制;再次,亟待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最后,在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