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是一类具有独特病理和临床特征的恶性肿瘤。目前由于针对EGFR基因突变阳性NSCLC治疗中TKIs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超过三年,所以此类患者从诊断到治疗应进行全程管理。首先要进行分子检测,发现EGFR基因突变NSCLC,以避免失去EGFR—TKIs的治疗机会。研究证明,EGFR基因突变NSCLC任何线接受第一代抑制剂治疗,患者疗效及生存获益且耐受性良好。一代EGFR—TKIs耐药后根据失败模式选择后续局部或全身治疗,或根据耐药失败分子机制给予新的分子靶向治疗。对EGFR基因突变NSCLC应实施科学、有序的全程管理。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驱动基因指导下的个体治疗时代,肺癌患者应该进行多基因检测,特别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如果一线接受了化疗,二线应该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一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s)。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一线EGFR—TKIs治疗失败后,二线治疗应该是个体化合理选择,包括局部放疗、化疗和继续EGFR—TKIs。目前一代和二代EGFR—TKIs药物之间未见到显著疗效差别。第三代EGFR—TKIs是目前的EGFR—TKIs耐药后的最有希望的选择,特别是针对T790M突变耐药。  相似文献   

3.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晚期NSCLC的治疗主要是姑息性治疗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但上述治疗手段近几年已逐渐进入平台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的出现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与化疗相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对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获益更加明显。盐酸埃克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高选择性EGFR—TKIs抑制剂,属1.1类新药。其Ⅲ期注册性研究(ICOGEN)结果表明对于既往接受过化疗失败的患者,埃克替尼疗效与吉非替尼相似,且安全性更优。基于该研究,2011年6月CFDA批准埃克替尼用于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本文将探讨埃克替尼相关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其未来研发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试图分析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病变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回顾性收集自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行MSCT,保存有清楚影像学资料,临床排除有其他心脏病合并症的MB—MCA患者,共53例,发现MB—MCA病变65处。平均年龄(57.3±12.6)岁,其中男性27例,LAD病变59例。MCA长度(20.8±11.2)mm,MB厚度(2.0±1.6)mm。58.5%的患者有心电图改变,大部分为女性,有胸部不适症状者占90.6%。单纯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者15例,治疗有效率达到73.3%(11例),单纯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12例,症状缓解率达到66.7%(9例)。单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者16例,仅有2倒(12.5%)缓解。MB—MCA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临床症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对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的胸痛患者要想到MB—MCA可能,有条件者应该进行MS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的可以试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氧吡啶娄拮抗剂.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中年人睡眠相关行为与高血压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法;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及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结果显示中年人病例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t=6.19,P〈0.05)。(1)睡眠相关行为(每日睡眠不足、夜间睡眠不足、睡眠时点延迟、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每周入睡困难次数增加及打鼾等因素)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OR值和95%CI分别为[(OR=5.07,95%CI:3.12~8.21);(OR=5.57,95%CI:3.43~9.04);(OR=2.27,95%CI:1.49~3.47);(OR=2.17,95%CI:1.60~2.94);(OR=3.36,95%CI:1.47~7.69);(OR=1.55,95%CI:1.08~2.24);(OR=2.69,95%CI:1.86~3.88)]。(2)适当午睡为(OR=0.85,95%CI:0.74~0.98)。(3)早起与否(OR=1.40,95%CI:0.87~2.20)。因此(1)中年人睡眠相关行为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每日睡眠不足、夜间睡眠不足、睡眠时点延迟、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每周入睡困难次数增加及打鼾等因素可能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2)中年人适当午睡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保护性因素;(3)是否早起与高血压发病关系尚不清晰。  相似文献   

6.
调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区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应用状况。通过对原住院患者随访,对内科门诊、专家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服用阿司匹林的有关资料,根据阿司匹林的应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为服药组:患者规范或不规范服用阿司匹林;2组为未用药组:患者从未服阿司匹林。共1885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925例、冠心病711例、冠心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存249例。患者来自住院随访患者567例、内科门诊882例、社区门诊436例。全组1885例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组为1226例(占比例为65.1%),其中,规范服用阿司匹林957例(50.8%),不规范用药269例(14.3%),未服用阿司匹林659例(34.9%)。阿司匹林在本调查地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率较高,用药的依从性较好,但和阿司匹林规范化应用的专家共识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s)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已达3年~4年,近10年的疗效进步超过了前30年。但这也仅仅是与肿瘤持久战中的一个阶段性胜利,欣喜之后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如何使治疗的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耐药之后如何处理?未来如何取得新的突破?本次圆桌会议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了相关进展。重视对此类患者科学、有序的全程管理,一定会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所谓全程化管理包括以下5个方面:(1)首先要进行相关分子检测。强调检测方法、流程规范,目前欧关及我国均有相关规范发表,尽早检测能够发现低频度敏感突变。  相似文献   

8.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令人瞩目。本文分析总结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出低剂量TKIs的应用虽有待进一步证实,但优于标准剂量组,并从安全性、改善肿瘤血管结构和功能、与细胞毒化疗的关系三方面探讨大剂量TKIs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分析指出大剂量联合小剂量TKIs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或延迟耐药的发生,进而控制疾病的进展。从而,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患者的TKIs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3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其中18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大骨瓣减压术),内科治疗17例,治疗后1、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定临床疗效,手术组比内科治疗组的死亡率及重残率明显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由此,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如何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染色体/特异融合基因异常的检出率与准确率。联合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出82例核型异常,占68.3%,而应用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出54例融合基因异常,占45%。联合这两种技术,1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75%(90/120),其中有65例明确了具体染色体改变或特异性融合基因异常。30例患者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出具有t(8;21)(q22;q22)或t(15;17)(q22;q12),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出39例患者具有AML1/ETO、PML/RARA或CBFB/MYH11融合基因异常。当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或者不存在19种融合基因之一时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为阴性。提示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联合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染色体异常/特异性融合基因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检测20例原发性骨肉瘤和1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中EGFR和C-erbB-2的表达;两者在骨肉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40%(P<0.05),而在骨纤维结构不良中分别为10%和0%(P<0.05);骨肉瘤中EGFR和C-erbB-2表达均高于骨纤维结构不良,且呈正相关,这为骨肉瘤的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观察比较长春瑞宾(vinorelbine) + 顺铂 (cisplatin)( NP)与多西他赛(docetaxe)+顺铂(DP)在ⅢB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面的差异。回顾性分析79例晚期NSCLC病例应用NP和D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NP组CR3例、PR13例、RR(CR+PR)38.1%;DP组CR0例、PR13例、RR35.1%。NP组静脉炎较高,DP组骨髓抑制和腹泻发生率高(P〈0.05)。NP和DP方案在治疗晚期NSCLC中,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中心ICU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28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21/2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73.33%(11/15),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66.67%(4/6),屎肠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80%(4/5),溶血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100%(2/2),人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100%(2/2)。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需停药。故得出结论,利奈唑胺是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有效、安全的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4.
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替莫唑胺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放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将46例NSCLC脑转移放疗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榄香烯联合替莫唑胺和单药替莫唑胺维持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免疫指标、不良反应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及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不良反应减轻。榄香烯联合替莫唑胺维持治疗可以提高NSCLC脑转移患者放疗后的总缓解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织阵列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9例子宫颈腺癌和20例子宫内膜腺癌进行Vimentin,CEA,ER,PR,CKs(7,19和20),MUC antigen(1和5)和CD10抗体的检测。93%的黏液性宫颈腺癌表现为Vimentin和ER阴性,96%为PR阴性;20例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腺癌中,Vimentin阳性占90%,ER阳性占80%,PR阳性高达96%。CEA阳性率在宫颈癌中为81%,在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腺癌中有15%为灶状阳性表达。CD10在85%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间质细胞中为阳性表达,仅有15%的宫颈腺癌表现为间质细胞染色阳性。MUC和CKs系列的蛋白表达未发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探讨择期介入治疗心血管病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连续调查我院心内科行择期介入治疗的住院患者10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记录患者静息血压和心率,填写贝克抑郁量表、状态焦虑量表、自制担心评定量表、SF-36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PSS 17.0软件对焦虑抑郁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介入患者术后血压(141.2±10.6)mmHg /(75.1±11.9)mmHg 较术前(145.4±18.0)mmHg/(79.8±12.2)mmHg 显著下降,心率(72.1±11.6)次/分也较术前(78.2±12.9)次/分显著降低;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43.4±8.4),焦虑水平与学历、血压及心率均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介入术后患者焦虑水平显著下降(41.2±7.6,P<0.03);抑郁水平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本结果提示择期介入治疗心血管病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焦虑,焦虑水平与年龄、学历、血压、心率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