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或器官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有10%的人一生可患有这样或那样的该类疾病。根据其发病器官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组织器官的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仅限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某一器官,如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等;(2)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伤(DILI)可分为直接肝毒性和特异质性肝损伤(IDILI).IDILI发生率较低,个体发病存在易感因素,在动物模型中很难复制.同时,IDILI缺乏可靠的临床诊断标准,使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受到限制.近年来关于IDILI的发病机制,主要在遗传易感性、代谢途径、宿主免疫、线粒体毒性和胆道损伤等方面取得进展,各种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相互关系的阐明,或将揭示IDILI的真正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双重任务的研究范式,操纵线索与意向的关联性、分心水平以及线索区别性,考察了前瞻记忆的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在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靶线索与意向关联性对前瞻记忆的回溯成分有显著影响,靶线索与意向高关联时,意向提取过程符合自动加工;靶线索与意向低关联时,意向提取过程符合策略加工。(2)靶线索的区别性对前瞻记忆的前瞻成分有显著影响,靶线索区别性特征显著提高对线索的识别水平,符合自动加工,当靶线索特征不显著时需要策略加工。  相似文献   

4.
认知方式与线索特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实验室研究范式,以汉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探讨了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任务类型和线索特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场独立者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场依存者,而回溯记忆成绩没有明显差异;(2)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成绩要明显好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成绩。(3)低熟悉性靶线索和与背景有区别的靶线索能促进前瞻记忆的完成,靶线索熟悉性和区别性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义启动效应一直是阅读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争论性的问题主要有三个:(1)词与词之间的联结启动(associativePriming)的作用机制是什么?(2)在阅读中,课文或句子语境是否对字词有启动作用,即文本启动(textpriming或discousepriming)是否存在?(3)如果存在文本启动,它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FOK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凯  施晓斌 《心理科学》1997,20(6):485-489
通过以初中生和大学生为被试的两个实验探讨了FOK(Feeling-of-Knowing即“熟知感”)的产生机制,是线索熟悉性还是靶项目的可提取性(或记忆强度)决定FOK判断的等级。识记材料为90对中文词对.分前后两部分让被试识记,前后两部分词对之间安排三种关系:①完全相同;②仅线索词相同,③完全不同,这三种关系可选成不同的靶项目记忆强度和不同的线索熟悉性.两组实验结果一致表明,FOK的等级判断的高低取决于线索熟悉程度,而不随靶项目的记忆强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干预研究显示有效阻断口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可阻止或逆转新发生的糖尿病。已完成的临床免疫调节干预研究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目前有数百项Ⅰ、Ⅱ期临床阶段的干预试验研究在招募或进行中。早期临床试验发现长期服用T细胞抑制剂环孢素A可提高新诊断1型糖尿病的缓解率,但是由于担心其长期服用所致的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终止了其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目前针对1型糖尿病免疫调节治疗主要集中在抗原特异性(胰岛素、谷氨酸脱羧酶65)、抗原非特异性(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免疫调节治疗和促进β细胞新生等措施方面,这三大类措施的联合应用有可能实现更有效的干预效果和较低的毒副作用。目前针对1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临床研究的现实意义较一、二级预防研究更大,可在较短时间内、花费更少的资金和精力获得更有效的干预措施,而这些试验的成功更加有利于一、二级1型糖尿病的预防。寻找更准确的1型糖尿病发病预测和评价干预效果的方法是成功探索1型糖尿病干预手段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8.
微小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其编码基因存在于基因组的基因间隔区或内舍子中。MiRNAs通过与靶mRNA的3’端非翻译区互补或部分互补结合,使mRNA降解或介导其翻译抑制,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在炎症、肿瘤、癌症等疾病中miRNA起重要作用,不同miRNA其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普遍联系论的观点对miRNA的发现、产生、机制以及在疾病中产生的作用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爱平  张厚粲 《心理科学》2002,25(6):645-648
本研究采用RSVP任务考察了在汉字信息加工中间隔效应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间隔效应是影响重复知盲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间隔数较小(或间隔时间较短)时,有较强的重复知盲效应;随着间隔数的增加(或间隔时间的延长),重复知盲效应逐渐减弱;(2)在同一系列位置,第一个重复项R1的正确率远大于第二个重复项R2,这可能反映出注意在重复知盲效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理论认为有限的注意资源分配给前面的靶引起随后靶的认知受损导致注意瞬脱.但新近的理论强调插入在连续靶中的干扰物在AB中的作用.该研究通过比较位于快速序列视觉呈现的数字干扰物中分别由两个字母之间插入1个数字、字母或符号构成的3种3字符在两种不同报告方式下的成绩,对TLC理论和延迟选择理论进行了检验.证明单一理论不能全面解释AB实验现象,提示AB的发生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窦性心律振荡(HRT)的变化及意义.选择伴室性早搏的AMI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42例,PCI前伴室早的观察组患者,用节律Ⅱ导联记录室早的心电图,PCI后2周时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AECG),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LVEF分别为:(59.1±7.5)%和(61.3±8.4)%.观察组PCI前TO显著升高,T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TO较前降低,TS较前升高,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无差异.提示AMI患者HRT减弱,PCI后2周HRT改善但和观察组相比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MI患者PCI后早期仍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下降,HRT可作为评价AMI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多有用易卦、易象而行的隐寓。林黛玉情节、细节中反复隐出井卦,妙玉法名隐出兑卦,"槛外人"、"铁槛寺"隐寓坎卦,"大观园"则隐出观卦。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达标心率对缺血型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的影响,所有入选ICM和DCM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β-b)治疗,使心率维持于55次/分~60次/分,观察随访1年时的病死率、再入院率、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来评估二者的预后。结果显示,随访结束时ICM患者较DCM患者再入院率低(P=0.037),LVEDd低(P=0.034),LVEF高(P=0.028),收缩压高(P=0.029);对于ICM患者,随访结束时较出院时LVEDd低(P=0.047),LVEF高(P=0.018),收缩压高(P=0.042)。因此,心率达标对ICM患者有助于改善预后,对DCM患者改善不明显,ICM患者心率达标时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4.
探讨肝素/低分子肝素诱导的重症血小板减少救治经验与规律.对2例分别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后出现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发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该类重症病的认识,总结救治经验:严密监测,早期发现,一旦出现重症血小板减少,及时停用肝素和/或低分子肝素,换用非肝素类抗凝药;立即激素(地塞米松30mg/d)冲击治疗2天,重症血小板减少(PLT≤3×109/L)并出血者酌情输注血小板.  相似文献   

15.
探讨替罗非班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的影响.选择AMI直接PCI患者9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不给予替罗非班;B组PCI术后静脉给予替罗非班,C组PCI术中对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内注射替罗非班,两组均静脉滴注36h;分别检测三组术前及术后24h血浆sICAM-1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A组PCI术后24h血浆sICAM-1的浓度水平较术前高,而B、C两组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PCI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于行PCI术的AMI患者应给予替罗非班,抑制术后炎症反应以及粘附反应,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其作用效果与给药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16.
探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伪聋鉴别诊断中的作用。门诊就诊的外伤后主诉单耳听力损伤者41例及正常听力者20例(40耳),对两组患者分剐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纯音听阈测试结果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结果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患者为伪聋。...  相似文献   

17.
生长激素(GH)是出生后主要刺激生长的激素,GH相当高比例的促生长作用是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介导完成的。不同的代谢功能如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也受GH的直接影响。GH还对心血管及大脑有影响,本文拟对其分泌机制及作用和对心血管及大脑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IGFBP-2及IGFBP-6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IGFBP-2及IGFBP-6蛋白的阳性表达及mRNA的表达量在三组组织中均存在异常表达情况,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IGFBP-2、IGFBP-6的阳性表达在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存在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可以把二者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4受体(CXCR4)和趋化因子7受体(CXCR7)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CXCR4与CXCR7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二者在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疾病组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癌中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XCR4与CXCR7之间呈正相关。Westernblot结果提示二者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及甲状腺腺瘤。CXCR4和CXCR7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