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无任何一种学说可单独解释AD的病因,因而导致AD的治疗手段多样性,但无任何一种手段可完全有效治疗AD。探讨了AD的多种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通过其研究的复杂性说明认识事物过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期的退行性脑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智能衰退,伴有人格改变为主要特征.其发病过程涉及许多途径和靶点.现代医学认为脑内胆碱能递质功能紊乱、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过磷酸化、炎症反应以及基因突变等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治疗方法从胆碱酯酶抑制剂、神经递质受体阻滞剂到补气活血、益精填髓、化痰开窍等中医药疗法不等.但抑制剂、阻滞剂等药物阻滞疗法,从单一环节阻断发病途径,忽略了AD发病的整体复杂性.中医辨证论治从整体观念出发,在宏观上治疗AD,对AD的发病缺乏微观深入研究.AD治疗需要借助于“系统生物学”理论的指导.中西医结合为AD的治疗提供了较为科学、有效的途径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期的退行性脑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智能衰退,伴有人格改变为主要特征.其发病过程涉及许多途径和靶点.现代医学认为脑内胆碱能递质功能紊乱、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过磷酸化、炎症反应以及基因突变等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治疗方法从胆碱酯酶抑制剂、神经递质受体阻滞剂到补气活血、益精填髓、化痰开窍等中医药疗法不等.但抑制剂、阻滞剂等药物阻滞疗法,从单一环节阻断发病途径,忽略了AD发病的整体复杂性.中医辨证论治从整体观念出发,在宏观上治疗AD,对AD的发病缺乏微观深入研究.AD治疗需要借助于“系统生物学”理论的指导.中西医结合为AD的治疗提供了较为科学、有效的途径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类寿命的延长,AD逐渐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综述近5年AD的主要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为其诊断、预防和有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类寿命的延长,AD逐渐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综述近5年AD的主要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为其诊断、预防和有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存在胆碱能假说、β-淀粉样肽假说、基因假说、营养因子假说、有害网络假说等,但尚无一种假说能较完整地解释AD的发病机制,所以AD的临床治疗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存在胆碱能假说、β-淀粉样肽假说、基因假说、营养因子假说、有害网络假说等,但尚无一种假说能较完整地解释AD的发病机制,所以AD的临床治疗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常自幼时发病,可持续终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无单一特异性的,洛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指标可以鉴别诊断AD与湿疹。然而,与湿疹相比较,AD患者常伴有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增高,个人及家族遗传性AD、过敏性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的病史,且皮疹及瘙痒更为严重,还可合并皮肤感染及皮肤屏障功能的损害。因此,区分湿疹还是AD,对于正确诊断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 mpairment,MCI)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 mer disease,AD)的极早期。AD的防治需从MCI开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便延缓和阻止AD的发生。目前我国MCI具有就诊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和漏诊率高的特点。临床研究要改变MCI三低一高的状况,医师及民众要提高对MCI的认识,应该采取重在预防,重视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决策,可以延迟和阻止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极早期.AD的防治需从MCI开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便延缓和阻止AD的发生.目前我国MCI具有就诊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和漏诊率高的特点.临床研究要改变MCI三低一高的状况,医师及民众要提高对MCI的认识,应该采取重在预防,重视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决策,可以延迟和阻止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发病率高.病理特征为老年斑及神经元纤维缠结.AD的确诊有赖病理学,临床诊断极其耗时.由于尚无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常使AD患者错过早期治疗的时机,这成为制约有效防控AD的瓶颈问题.因此寻找高敏感性、特异性、无创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对AD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文仅将目前较为广泛研究的生物学标志物及其研究现状作一概述.分别对脑脊液、血液、尿液及唾液中的AD标志物作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方便取样法,抽取海口市某三级老年病专科医院脑卒中患者家属249名,使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家属对脑卒中患者设立预先指示(advance directives,AD)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生命终末期治疗的选择上,家属为自己选择的治疗与为患者选择的治疗一致性较差(Kappa=0.249,P0.01)。家属的代理决策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是否有过住院经历、家属代理决策的结果、家属对AD的态度是影响家属对患者设立AD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与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两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疾病。传统观点认为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表现均截然不同,长期以来它们的预防工作是分别展开的。随着 AD 研究的不断深化,AD 与 IS 之间的共性也不断增多,AD 可能与 IS 有着共同的血管相关发病机制以及相似的预防措施。为此,结合近年来 AD 血管机制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 AD 与 IS 联合预防的新概念,并探讨了最佳的开始时间和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迅速,目前研究认为AD发病主要是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应答异常和环境因素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学研究证实,皮肤屏障功能相关基因和免疫应答及其调控基因参与AD发病。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是皮肤激发和维持AD炎症的重要原因。在皮肤屏障受损的基础上,外源过敏原和微生物就很容易透过角质层进入表皮和真皮,进而引发免疫应答。AD瘙痒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清楚,除外组胺,其他的炎症介质和致痒原等也参与介导了瘙痒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了解医护人员对预先指示(AD)的认知并探讨影响因素。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0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AD的知晓率为18.7%,其中分别有88.5%、54.1%的人赞同生前预嘱和指定医疗代理人。死亡态度、教育程度、接受姑息培训等为AD态度的影响因素;而行为意向仅受科别的影响。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对AD的知晓率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广泛深刻的AD教育。  相似文献   

16.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功能状态特点及与痴呆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检测42例AD患者和50例正常老年人的脑功能指数,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痴呆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进而与脑功能指数进行相关分析。AD组和正常组相比,大脑总功率和兴奋抑制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得分与兴奋抑制指数呈负相关(r=-0.474)。本研究发现AD的脑功能异常可能对研究AD的病理生理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基于PASS理论建构的D-N认知评估系统(CAS)作为主要评估工具, 以临床推介的18名AD/HD儿童和18名在性别、年龄及智力水平与临床样本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为被试, 对其PASS认知过程特征开展比较研究, 探查临床组儿童潜在的认知过程异常, 研究结果表明:(1)临床AD/HD儿童在CAS总量表分上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2)临床AD/HD儿童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在计划和注意过程分数上存在显著差异, 且临床AD/HD儿童的计划和注意分量表分数可很好地预测其在DSM-IV上的注意涣散评估分数;(3)临床AD/HD组儿童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在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水平上则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以瘙痒和湿疹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其治疗在临床上仍然是一个挑战。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避免激发因素、基础皮肤护理和外用抗炎药得到较好的疗效,少部分患者皮损广泛且对常规治疗抵抗,需要系统药物治疗。由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的病变及发病年龄变异很大,在治疗上应遵循按照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的阶梯治疗方案的原则。在选择系统治疗时,在考虑其治疗收益的同时应考虑其安全性和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主观认知障碍(subjective cognitive impairment,SCI)是指个体有认知障碍主诉,但不存在认知障碍或病理方面的客观证据,近年来成为阿尔茨海默病(AD)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不仅是因为其症状本身较为常见,而且研究人员发现SCI的患者相比无SCI患AD的概率更大,极有可能是AD及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更早阶段。但目前学界就该症状的预测效果存在极大分歧。本文对主观认知障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主要包括其概念与测量,脑变化与生物标志物,与MCI和AD的关系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肿瘤科医护人员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预先指示(advance directives,AD)的态度。使用目的抽样法对8位肿瘤科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肿瘤科医护人员对实施AD的态度可归纳为:(1)认可并有需求;(2)具体实施仍有一定困难;(3)可尝试应用但需一定对策。因此,肿瘤科医护人员总体非常支持AD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