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探讨脊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报道1例原发于颈髓的恶性黑色素瘤,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本病的特点及治疗方式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本病近年来发病有所增高.MRI及FDP-PET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病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可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2.
黑色素瘤的生物学知识在对这种疾病的药物研发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10年中,黑色素瘤进入了靶向治疗的新时代,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从2011年,已有4种新药被批准应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包括:伊匹单抗、维罗菲尼、达拉菲尼和曲美替尼。目前几种新药正处于3期临床试验阶段,以期更多的药物被批准用于这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黑色素瘤患者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29例黑色素瘤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4周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患者中CR 1例,PR 16例,有效率58.62%。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均正常,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通过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疫苗可明显提高黑色素瘤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明显改善黑色素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恶性黑色素瘤(MM)是一种源于黑素细胞或其前体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近些年,MM的新发病例以平均每年20万的速度增长,且平均死亡病例达4.6万/年。MM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探究已经成为医学界的热门课题。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已有流行病学研究提出,常见的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中(Apa1,Bsm1,Cdx2,EcoRV,Fok1,and Taq1),Fok1基因的Bb+bb基因型可降低黑色素瘤发病率(P=0.025),Fok1基因的等位基因f能够增加黑色素瘤的患病风险。血清维生素D75ng/ml会导致黑色素瘤发病率增加。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也表现出抗MM增殖活性。这为MM的病因探寻与治疗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探讨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MM)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对20例女性生殖道MM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女性生殖道MM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53%,20例患者平均年龄(55.2±10.5)岁,绝经者占60%;HMB45、Melen-A、S-100阳性患者分别占92.3%、76.9%、69.2%;随访时间3个月~70个月,随访率70%,随访期间死亡率为42.9%;生存≥1年者100%,生存≥2年者63.6%,生存≥5年者9.1%.故女性生殖道MM发病率低,预后差,HMB45、Melen-A、S-100有助于病理诊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从服务接触视角,构建了门诊服务质量对医患关系质量影响机理模型。对410名门诊患者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形环境接触和服务系统接触均对医患关系质量中患者满意因子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医患关系质量中的患者信任因子无直接影响,但会通过患者满意间接影响患者信任;医务人员接触对医患关系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患者信任因子的影响强度略高于患者满意因子;医务人员接触对医患关系质量的影响强度最大,其次为服务系统接触,再次为有形环境接触。  相似文献   

7.
细胞周期过程中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等是造成细胞恶性增殖、转化的重要因素。细胞周期G1/S期各调节因子的异常改变与细胞癌变关系尤为密切。P16、CyclinDl和CDK4均为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任何原因导致这些蛋白异常表达时,将引起细胞周期调节失控,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恶性演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同上述三者关系密切。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16、CyclinDl和CDK4三者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指标的关系,为揭示三者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现状及其对生存质量(QOL)的影响,对104名ACS患者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HAD(d)、SF-36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1.73%的ACS患者合并抑郁障碍;ACS伴抑郁障碍SF-36各因子分均低于不伴抑郁障碍;HAD(d)总分与SF-36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因此ACS患者是抑郁障碍的易感人群,且抑郁障碍可降低ACS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现状及其对生存质量(QOL)的影响,对104名ACS患者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HAD(d)、SF-36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1.73%的ACS患者合并抑郁障碍;ACS伴抑郁障碍SF-36各因子分均低于不伴抑郁障碍;HAD(d)总分与SF-36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因此ACS患者是抑郁障碍的易感人群,且抑郁障碍可降低ACS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10.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手术期是手术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的最重要时期,隐患多、风险大,历来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介绍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的措施,只有加强对手术全程的监管,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术后规范化的护理,加强质量教育和培训,才能确保围手术期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治疗的疗效.通过前瞻性试验研究,试验组为18例老年透析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为28例老年透析患者采用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试验1年后分别测定顽固性高血压、症状性低血压、肌痉挛、心律失常、心绞痛及皮肤搔痒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透析患者并发症明显缓解,对照组发生率明显上升(P<0.05).因此,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明显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系统评价国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对膀胱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检索从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2月的相关文献,按既定标准筛选共纳入文献17篇,共1 552例患者,原位新膀胱术753例,回肠通道术523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76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回肠通道术及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相比,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生命质量更高(P0.000 1,P=0.003);回肠通道术组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对比较原位新膀胱术与回肠通道术的特异性量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特异性模块(P=0.001)、躯体状况(P=0.000 1)和社会家庭状况(P=0.03)方面,原位新膀胱术后优于回肠通道术;情感状况(P=0.20)和功能状况(P=0.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目前国内有限的证据得出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选择原位新膀胱术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探讨围术期镇痛管理中的护理角色,回顾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的全方位镇痛健康教育指导,突出了护士在镇痛治疗中的基础作用。护士参与围术期镇痛管理不仅减轻了临床麻醉医生的工作量,同时也优化了镇痛管理流程,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镇痛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并且围术期对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提供舒适化麻醉,术后加强镇痛随访,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极大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为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必要条件,同时提高了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分析总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及合并损伤17例,根据伤情综合应用清创撕脱皮肤缝合、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回植、撕脱皮肤反取皮回植、组织瓣转移修复、游离皮片移植、头皮取皮术、异体/异种皮移植、创面持续负压吸引VSD等治疗方法,观察创面修复、肢体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创面均愈合。功能部位均予全层皮片或皮瓣修复;19处创面有深部组织外露,予皮瓣或肌瓣修复;随访6个月~3年,所有肢体功能良好。根据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而综合运用多种烧伤整形外科技术修复大面积撕脱伤可缩短疗程,并最大可能保留受伤区域的功能与外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包括Tis,Ta,T1期膀胱癌.它们的生物学特征,恶性程度不同,治疗方式多样化.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过保留膀胱治疗效果良好,但仍有一部分表现为高复发和局部进展.建议BCG治疗失败的原位癌;伴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高风险进展特征的T1G3或者是膀胱灌注治疗无效的T1G3期膀胱癌患者尽早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包括Tis,Ta,T1期膀胱癌。它们的生物学特征,恶性程度不同,治疗方式多样化。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过保留膀胱治疗效果良好,但仍有一部分表现为高复发和局部进展。建议BCG治疗失败的原位癌;伴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高风险进展特征的T1G3或者是膀胱灌注治疗无效的TIG3期膀胱癌患者尽早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术后疼痛对患者围术期体验、术后康复及远期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术后疼痛管理能提升围术期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并降低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当前,我国的术后疼痛管理仍存在镇痛不规范、镇痛模式单一和患者围术期镇痛满意度较差等问题。近年来,多模式镇痛逐渐成为围术期疼痛管理的核心。基于多模式镇痛理念,进一步改进药物干预方案、进一步加强神经阻滞及硬膜外镇痛技术的应用并进一步提升术后疼痛管理的患者满意度是当前亟需麻醉科医师重视并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回顾我国术后疼痛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术后疼痛管理的建议,以促进围术期疼痛管理水平及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R-on-T"是一种心电图现象,被认为是过早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落在前一个心动周期易损期,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但心电图是时空心肌电总合,该现象在传统观点上结合的是临床与表象,而非本质,不会致恶性心律失常;表象的"R-on-T"本质为"T-to-R",是在心脏异质性增大基础上发生的复极非同步,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为邻近细胞承接2相动作电位时程差异使3相电压差值增大致易损期细胞再次除极。心肌缺血、缺氧、内环境紊乱及离子通道变异和药物因素等致心脏异质性增大为该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如何去除诱因,降低心脏异质性,保证心脏复极同步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卵巢功能损害和早衰是女性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后常见的一个重要远期并发症,尤其对于育龄期和幼龄期的患者,化疗所造成卵巢功能的损害而引起的早绝经和不孕会严重影响她们的自尊和生活质量,本文从认识论的观点,阐述对化疗造成卵巢功能损害进行防护的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大概有22.6%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社会功能以及生命质量,而且是老年痴呆的风险因子。另外,目前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用药参考的往往是针对年轻抑郁症患者的方案,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增加老年患者的用药风险,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搜索,对老年抑郁症最新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好地治疗这个疾病提供一些最新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