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青年报》82年4月18日普刊登了一副破除迷信的对联。“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这副对联为什么能破除迷信呢?这副对联上下两联是两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特征是,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而否定后件则必然否定前件。因此,如果肯定“经忏可超生”与“纸钱能赎命”是真的,那就必然要肯定后件也真。可是迷信论者却不承认后件是  相似文献   

2.
圆通寺坐落在昆明城内东北角,始建于唐代,是云南省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也是我国最早的观音道场之一“。圆通”是观音的三十二法号之一,据《楞严经》观音自述“:由我所得,圆通本根......能令众生,持我名号。”圆通寺虽为观音道场,但寺院布局上不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藏传佛教三大部派融为一体,而且儒释道三教集于一身。这从寺内的建筑和对联上即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对联,可以说就是佛经的诗化,或者说是诗的佛学意义上的升华。圆通寺不在深山而在闹市,山门两旁悬挂一副楹联:古刹居闹市,车水马龙,看你如何安身?触目皆为纷扰相;佛缘注心灵,…  相似文献   

3.
联语赞医德     
正闲暇之时,翻阅有关对联的书籍,不禁发现有些对联或颂扬医生高尚医德,或赞美医生高超医术,或赞叹药店主人重义轻利,现采撷几副对联,与大家品赏,并以此致敬年初奋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这是清代名医程道州所撰的对联。联语自然妥帖,犹如叙事一般。在程道州看来,只要人家能健康,自己贫困无所谓。读联知其人,其高尚医德尽在联中流露,令人敬意。  相似文献   

4.
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他小时候写的一副对联。从此,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攻读,通过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造诣极高,下面要说的是关于他的对联故事。相传,辽国派使者来中原,苏东坡奉命接待,使者知道苏东坡是一名士,席间便出了一联:  相似文献   

5.
杭州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初遇这副对联,心底感到困惑:我们都祈祷着人生如意,万事称心,它却怎么说人生没有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呢?人生半称心,还能知足常乐?  相似文献   

6.
醒世佳联     
富有诗情画意的对联,历史悠久,浩如烟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以劝语入联,意趣横生,使人受到深刻启示。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此联看来似乎带有一点迷信色彩,其实是劝勉人们行为端正,多做好事,勿做坏事。还有一联:“泪酸血咸,尽使出口甜手辣,怎道人间无苦海;金黄银白,直看  相似文献   

7.
手机·鸦片     
计文 《天风》2013,(11):1-1
一天,有个朋友和我一起吃饭,没聊多久,对方就不停地摆弄手机玩微信,明显心不在焉。为免尴尬,我也掏出手机开始刷屏。就这样,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的笑谈上演了生活现场版,这着实让人心生悲凉。  相似文献   

8.
正作家陈忠实数十年本色不改,待人朴实真诚,有“邻家翁”风范。认识陈忠实的人,男女老少总是交口称颂“这老汉真好”。面对“挑刺”虚心接受批评2011年9月,陈忠实为西安一家老字号餐饮店撰写了一副对联“两千年世纪交替春去春来春发生,八十载沧桑不改原汁原味葫芦头”,很多人都津津乐道。然而,一位普通楹联爱好者姚格却发现了对联有“三病——联尾病、失对病及失替病”。姚格指出:“对联有铁律‘联律通则’,即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不少精明的商家为招徕顾客,都喜欢在对联上大作文章,一副别致的妙联往往能使商家声名远扬、生意兴隆。因而,妙用对联也是一种有效的促销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墓和岳王庙,有这样一副有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对联褒贬分明,流传很广。还有一副有趣的对联。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位姓秦名涧泉的状元,游岳王坟,友人戏指他为秦桧的后裔,要他以此写一副对联。他提笔写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副对联,从另一个角度唾弃奸贼,褒贬同样分明。  相似文献   

11.
对联,又称楹联,俗叫对子。它的基本要求是:上下两联字数要相等,意思要相对,平仄要协调,但每副对联的具体字数却不限制,长短不拘。对联的内容,多数是针对实际,有的放矢,对客观事物有所断定。从逻辑上讲,对联往往是联言判断。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联断定了“墙上芦苇”的性质,下联断定了“山间竹笋”的性质。上联下联各是一个支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上联下联两个支判断构成一个联言判断。有的对联内容,或者是夸张过头,或者是概念含混。这样的对联如果要看作联言判断,那是不恰当的联言判断。如峨眉山中一座古寺膳厅门口挂的那副对联。  相似文献   

12.
回文联,又称“倒顺联”、“卷帘对”,即上下联皆可倒读成文的对联,所谓“联成可倒读,倒读可成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中的一朵奇葩。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必须批评和揭露伪科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伪科学是科学的敌人《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一个最基本的理由是:如果“以假作真,以无为有”,那么真和有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4.
<正>记得有副对联上联是“太羹有味乃图书”,有位编辑对了下联“至乐无声是编辑”。这对于从事几十年编辑工作的我太适合不过了。我于1996年到西泠印社工作,是社刊《西泠艺丛》的助理编辑。那时做编辑工作很苦,查找资料很费时,于是干脆就把看过的都记住了,积累越多便越能与名家对话了,也许这就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吧。不过编辑工作也有其乐趣,特别是我社属美术类出版社,出版内容均为书法、  相似文献   

15.
尽形寿     
一年将尽时,遇到一位老友。早听说他善预测,尽管我不很信,因为做人不易,办事又难,便产生了求教的念头。我说:’你帮我算算,明年做事能顺一点吗?”他笑着回答:“这个你不该问,我们都是为佛做事的,应该尽形寿,顺不顺都一样。”我被他的话噎住了,心头的滋味难以形容。我知道:“尽形寿”是一句佛教词。“形”是具有形体样构之色身。“尽形”意指过完此一期有寿限之有限生命。人生短暂!过了花甲之年的我,瞻望前景寿数限期已近。回顾逝去的岁月,坎坷多难,少有顺遂之时!学佛之后我对如烟往事很少耿耿于心,对眼前名利地位看得也…  相似文献   

16.
彭彦华 《周易研究》2023,(4):96-110
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的思想分歧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由于对“理”的理解不同,朱陆在“为学之方”上存在分歧——朱“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谈“穷理”(“道问学”),陆说“明心”(“尊德性”);在为学目的上也有分歧——朱以穷理修身为读书之目的,陆把读书为学归结到实理实事上。二是由于对“气”的理解不同,朱陆在为学宗旨以及修养方法上存在分歧:陆讲“尽我之心”“易简工夫”,朱讲“存天理灭人欲”“格物居敬”。三是朱陆对“心”的理解不同,朱熹有“道心”(义理之心)、“人心”(物欲之心)之分,象山认为“本心”既是道心也是人心,二者合一。四是朱陆关于本体的争论,即世界的本原是无极还是太极、阴阳是形器还是道。  相似文献   

17.
佛言祖语     
《法音》1988,(11)
凡佛弟子,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观照般若;若不通观照般若,必不能契会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即正因佛性也;观照般若,即了因佛性也;文字般若,即缘因佛性也。今天下学佛者,必欲排去文字,一超直入如来地,志则高矣,吾恐画饼不能充饥也。且文字佛语也,观照佛心也;由佛语而达佛心,此从凡而至圣者也。  相似文献   

18.
随缘流深     
每次经过寺院门前,遇有弥勒佛像,我都会驻足观望一番,尤其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对联,配上笑容满面、袒胸露乳、大腹便便的弥勒佛,真是再贴切不过。  相似文献   

19.
对联,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它短小精粹、蕴蓄丰富、凝炼概括,堪称最耐咀嚼的青橄榄。有趣的是,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曾在其生活交际中留下一些添字对联,读来令人倍感幽默风趣、隽永雅致、别有韵味。下面试辑录几则,以飨读者朋友。 老翁指点 苏轼受教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年少时,自以为博学多才、无人能及。他写了一副恃才自傲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可对联写出不久,就来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那老翁随意写了几个字问苏轼念什么,苏轼看了又看,竟然连一个也不认识。当时直把苏轼羞得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20.
妙联趣事     
1.江苏、四川成巧对 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以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