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跟自己争     
该争的一定要争。 如果因为“枪打出头鸟”就放弃了,那么,你可能失去了一片辽阔的天空;如果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放弃了,那么你可能永远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很多情况下,争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2.
“让”为传统美德之一 ,其道德意蕴在具体运用中有强弱之别。历史上的“让”德 ,有着复杂的理论背景。就儒家而言 ,崇“让”是为了隆“礼”。而在道家看来 ,“让”是“道法自然”的具体要求。古人为避免过用“让”德 ,又提出与“让”相对的“争” ,并对可为“争”的场合作了规定。如能循义而行 ,与人为善 ,则其“让”也德 ,其“争”也德 ,“让”与“争”就在义或善的基础上达致统一。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 ,我们必须对传统“让”德加以必要的改造 ,摈弃其义、利对立的成分 ,凸现其“取利有道”的思想 ,使之为现代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雍和宫的跳布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和宫是位于北京东城的一座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寺庙,它的名气很大,大到您如果向一个北京人或一个到北京的外国旅游者问起佛教,他很可能茫然,而您进一步提及“雍和宫”,他立马就会眉飞色舞起来,告诉您一连串很生动的但不很准确的“佛教知识”,其中最精彩的段子多半就是“打鬼”(“跳布扎”)——雍和宫没法不具备如此之大的名声,它原是那位著名的清雍正皇帝登位前的王府后来改建为喇嘛庙,到今天也有280多年的历史了,用一句官话讲,它生动体现了我国和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汇,所以到今天它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4.
何谓“审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美学界近年相对沉寂,但仍有一个热点出现,这就是“审美文化”。这一术语可以说是道地的“国货”,而非“舶来品”,但它的含义至今不很清楚,使用中多有相互抵悟之处。例如,不少作者用它指艺术的商业化倾向和大众文化生活中的庸俗化倾向,甚至是指开放政策带来的消费、娱乐和鉴赏趣味上的“后殖民”倾向,因而主张对它进行“批判”;而同样的一批作者在另外的场合却又可能谈论审美文化的“建设”或“建构”,我想他们的本意显然不是要为一种不良倾向推波助澜。又有一些作者谈论“审美文化”(或“大众审美文化”)对于“消解”传统…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河     
一故乡的河是没有名字的。名字是人起的,人没有给河起一个名字,它还是一条河,这对它毫无影响。人们无法给这条河起名字,是因为它不仅仅属于自己,河的这边有村庄,对岸也有村庄,河头有村庄,河尾也有村庄,你如果取名叫"孙家河",别人自然可以叫"庞家河"、"胡家河"、"袁家河"。这可如何是好?也别纷纷争争了,干脆都叫"河"。若问你到哪里洗衣?回答"河里";再问你到哪里淘米?仍然可以回答  相似文献   

6.
争执的美丽     
争执一词,也许天生就是一只丑小鸭,人们对它成见很深,一遇争执,和事佬赶紧调停:别争了,别争了,免得伤了和气。  相似文献   

7.
舒煒光同志所作“中國過渡時期的漸進性飛躍”一文。這篇文章對於我國過渡時期國内階級的主要矛盾——工人階級與资産階級矛盾的特殊性作了分析,並初步批判了認爲這一矛盾可以由對抗性轉化爲非對抗性的错誤觀點,在階級鬥争日趨複雜和尖銳化的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是有它的實際意義的。這篇文章中的全部觀點是否都很正確,還有待於今後大家的討論。我们認爲把它當作一個問題提出来,引起注意,展開討論,無論就理論意義或實際意義上來說都是必要的。其他的一些論文,也希望讀者提出意見,展開討論。  相似文献   

8.
有一句话叫“人情似纸张张薄”,的确,一张纸的厚度是微不足道的,“似纸薄”,很形象。很贴切。但是,一张足够大的纸,你将它一次又一次对折,它的厚度就会不断增加,它的厚度到底可以达到多少呢?这一点恐怕谁都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9.
巨淀湖是古代鲁北地区的一个大湖,在全国也有重要地位,在古代鲁北地区的历史进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是齐文化或齐鲁历史研究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但自元代的《齐乘》以后的文献中,对古代巨淀湖的位置进行了错误的阐释。进而使这个古代大湖在鲁北地区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被忽视。  一、西汉时期的巨淀湖及其重要地位巨淀湖最早见于文献纪载的是《史记》和《汉书》,称为钜定。它在汉代有很重要的地位。《史记·河渠书》在记述了堵塞黄河瓠子(位于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决口后说:全国大兴水利,“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  相似文献   

10.
跟自己争     
该争的一定要争。如果因为枪打出头鸟就放弃了,那么,你可能失去了一片辽阔的天空;如果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放弃了,那么你可能永远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很多情况下,争才有出路。到底要争什么呢?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今中外,多少人为了一个利字,忙着争钱财,争职位,争权势,争地盘……争得貌合神离,争得勾心斗角,争得反目为仇,争得乌烟瘴气……这样的争好像一把把利刃,给人们留下了数不尽的伤痕。  相似文献   

11.
刘作翔 《学海》2002,(6):76-80
刑讯逼供是一个世界性的法律问题。在现代中国 ,它也是一个难以回避的客观现实存在 ,以至于 1997年中国新刑法不得不把它作为一个罪名确立了下来。刑讯逼供屡禁不止有很复杂的和很多元的原因 ,它既有其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 ,也有其现实、制度、政策等因素 ,不是一个单一的因素所能予以说明的。本文想通过对一起有关“实验取证”和“刑讯逼供”激烈交锋的典型案例介绍和分析 ,从“沉默权”及“实验取证”的角度探讨一下防止和禁止刑讯逼供的路径。因此 ,全文第一部分 ,我将用较长篇幅介绍由高剑、张闻宇两位记者发表在《文化报》2 0 0 0年…  相似文献   

12.
河里有一种鱼,不但个性急躁,而且善斗好勇。有一天,它在河里游耍,游到了一座桥下,不小心撞到了桥墩上,这条鱼很恼火,张大了嘴巴,连鱼翅都竖了起来,只是因为桥墩碰疼了它,它浮出水面,怒气冲冲,大有一番和桥墩争个高低的架式。一只捕鱼的水鸟看见了,急速飞过来叼走了这条鱼。这是《二鱼说》里的一则故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得太快而触到了别的物体,不知道责怪自己,反而妄肆其愤,以至于破腹而死,实在是可悲。苏东坡说这就是妄怒以招悔,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鱼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人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这是对的。反过来想,只要有矛盾,就…  相似文献   

13.
1.对联本应对字词、对情理,可是有一种对联,只对字词而不对情理,谓之“无情对”,如“高门桃李争荣日,中国荷兰比利时”。“高门”对“中国”;“桃李”、“荷兰”分别为两种植物;“争荣日”与“比利时”作为两个短语对得十分工整。又如“珍妃苹果脸,瑞士葡萄牙。”“士”与“妃”一  相似文献   

14.
元梁同志在《哲学研究》1964年第4期发表的《怎样理解“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文章,名为对“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怎样理解”,实则是一篇恶毒地攻击“一分为二”和卖力地为“合二而一”论辩解、争地盘的文章。它的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宣扬矛盾调和论、阶级调和论的立场,是极为鲜明的。  相似文献   

15.
电台里正在直播一道抢答题:一根蚕丝怎样才能穿过千回百转的“迷路”?主持人还补充说,“迷路”是有机玻璃做的,孔很细,也很曲折。听众的电话把主持人累得够呛,有的人说用一根很细很细的针—但这样的针到哪里去找,即使找到了,谁又有本事让它不断地“委曲求全”,一根不会兜圈子的针,凭什么带领一根蚕  相似文献   

16.
青春期是性心理和性生理快速发育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一系列的“麻烦”,作为父母,怎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这里有一位母亲的来信:“我儿子今年上高三了,成绩一直很不错,能保持在班上的前十名之内。孩子的父亲和我离婚已多年,孩子跟我一起生活。我曾告诉他,一定要好好学习,为我争口起。可能是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吧,他的性格一直比较内向,尤其是从他上了高中以后,性格更孤独了,从学校回来以后也很少和我交流。  相似文献   

17.
最小的敌人     
南美洲海洋中有一种很小的鳄鱼,它的外皮很疏松,浑身长满了尖锐的荆棘。它对付比自己大几倍的鱼有一套办法。当大鲨鱼把它吞进肚子里以后,它就缩成一个刺球,用身上刺一边到处乱刺乱撞,一边啃吃鲨鱼肉,沙鲨虽然很疼痛,可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最后一命呜呼。  相似文献   

18.
《清静经》云:“上士无争,下士好争”,这无疑是对有道德者之上士而谓之,亦可衡量一个团体、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然而,仙学巨子陈樱宁斗胆道出“怒其不争”,“其”,当然指的是道教及每一个修道的教徒,如此说来,陈樱宁岂不成了下士?嗟乎!真替陈老夫子喊声冤枉—— 笔者不时看到或听到某地召开道教学术研讨会,可与会代表大都是俗人,很少甚至竟无道士参加.跟道友们谈及此事大多似乎理直气壮地答曰“与世无争”,或曰“上士无争”。  相似文献   

19.
正那年,20岁的我从服装设计学院毕业后,怀着梦想来到深圳。临走时,母亲叮嘱我:"记住,在外别争别抢别多嘴,吃亏是福啊!"所以,到很多公司面试时,人家一看到我土气的打扮,态度都很轻蔑。后来几经奔波,才终于应聘到一家服装公司做设计师。当经理把我介绍给同事们时,一个神情高傲的外国女郎打量了一下布衣素面的我,用很怪的话问:"清洁工用汉语怎么说?"我伸出手:"你好!"她耸耸肩,转身走了。经理解释: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写作关于量子力学的文章的作者們几乎从不說起那些孕育它的概念。显然,他們宁願用“量子力学”一詞而不用“波动力学”一詞。在他們看来,后者似乎会在表象中引起某种不确切的或者沒有用处的物理的形象。可是波动力学以及由波动力学而引出的波动方程式却正依然是近代量子理論的数学的發展的基础。沒有这些,很可能就不会有什么关于量子力学的著作了。当这些关于量子力学的論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