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与孟子以道德自律、道德教化为改造社会的手段,而对外在制度的匡正作用重视不够,在实际政治中的可操作性不强,从而被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为现实政治所接纳。但救世济民这种根源于儒家思想深层的理念,必然要求后来的儒者强化儒学的现实性与在政治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荀子“法后王”就是对儒学发展要求的一个切实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后王”毫无疑义地指“当今之王”或“近世之王”,亦即那些在春秋战国这一急剧变化的时代中变法自强的帝王,荀子探索出了儒学与政治的契合点,并由此开辟了通向政治实践的巷道。  相似文献   

2.
陈红兵 《管子学刊》2005,2(4):59-64
儒家、道家哲学生态观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在生态存在论上,两者都是一种生成论世界观,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的内在联系。不过,道家注重自然运化过程的自然性、一体性,儒家则强调自然运化的生命特征,肯定人与万物的差别;在生态价值论上,道家偏重“自然”的价值.强调自然运化的自然目的性和价值性,肯定人和万物的自然本性的价值。儒家则偏重“人文”价值。它强调人与社会的生存价值.肯定主体德性的价值;在生态实践观上,道家强调“自然无为”的实践原则,“自然无为”体现了对自然自组织、自协调智慧的信任。道家实践观体现在个人生活方式上具有消减性特征,强调慈爱利物、俭啬有度、知和不争。儒家强调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肯定主体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作用。在对农业生产实践的治理上。儒家强调顺应天时、因地制宜和“谨其时禁”。  相似文献   

3.
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朝晖 《学海》2004,3(4):98-102
由历史的自然演化而形成的权力概念谱系对权力作了如盲人摸象般的描述 ,隐藏在概念中的哲学意蕴是随着时代的上升而发生着底板色彩的转换。从前工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 ,由于引领社会进步的哲学主题的转变 ,权力的合法性前提和合理性基础也相应发生着断裂和延异 ,形成了统治、法治和治理三种不同的权力观。找到不同社会形态权力合法性、合理性的哲学根基 ,对理解权力和有效治理十分重要 ,使我们能从执政合法性当代诉求的向度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推动社会管理组织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权力合法性是公众对权力的确证,任何政治权力均会涉及合法性,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只倾注于权力合法性的政治视角,忽视了权力合法性应有的内核——伦理道德因素。事实上,在权力合法性的诸多支撑要素中,伦理因素是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它是公民体认权力是否正当的前提,是权力赢得合法性的驱动器,研究和巩固权力合法性必须从伦理道德因素入手。  相似文献   

5.
胡伟希  田薇 《学海》2001,(3):47-51
在关于“哲学何为”之古老而常新的追问中 ,把哲学理解为一种关于“存在”的学问 ,可谓是经典的定义了 ,也可以说是对于哲学之本性的揭示。然而 ,“存在”何解 ?对此却有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和结论 :西方人固有的思维方式为“存在是什么” ?企图通过一系列的追问 ,把握住那隐藏在背后之恒定的“所以然”、“终极因”之“真存在” ,这构成了西方哲学源远流长的“本体论”传统。中国人面对存在论问题时 ,其典型思维方式并不着意去追问存在究竟是什么 ,而是致力于寻求“如何达成存在之境” ?或者 ,“如何成就存在的自由逍遥之道” ?这构成了中国哲…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合法性看执政党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 70年代始 ,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便逐渐凸显并最终主导了西方哲学论坛。然而在我国 ,这一哲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转向似乎刚刚发生 ,学界对此一理论转向的学术意识也才刚刚显露 ,可我们面对的是 ,大量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不断涌现 ,异常复杂 ,难以把握。在此情形下 ,采取学术群体性的民主商谈方式来探究这一理论转向所产生的基础性课题 ,恐怕比学术个体的专题研究更为慎重 ,也更为急迫。2 0 0 4年夏 ,教育部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海南召开年会。期间与《伦理学研究》杂志主编、著名伦理学家唐凯麟先生重逢 ,承蒙先生厚爱如昨 ,托我组织一期学术专栏 ,命之为“政治伦理笔谈”。盛情之下 ,却之不恭。于是诚恳邀请到怀宏、剑涛、建华三位学兄襄助 ,切磋数月 ,始成如下四篇。现惶然贡献于学界 ,祈求抛顽石以引玉璞 ,或求其友声 ,或聆听批评 ,以此促进我国政治伦理的前沿研究。如此或可既不负凯麟先生雅扶后学之美意 ,又可尽我等伦理学者之天职。是以记之 !(万俊人 )  相似文献   

7.
8.
中西心理治疗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凤  李兆生 《心理科学》2001,24(3):360-360
在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并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保健”的宏伟目标。但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环境空前紧张,使当今民众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由此导致日渐增多的心理障碍急需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In this provocative book, Nye argues that feminist attempts to spin coherent theories from the threads of the various philosophies of man fail as the patriarchal assumptions of each theory resist and undermine every effort. Nevertheless, she claims, although the threads cannot be woven into a coherent tapestry, as dedicated feminist Arachnes meticulously separate strand from strand, “the mechanisms of oppression are finally understood” and the patriarchal tapestries begin to unravel.  相似文献   

11.
《醇言》与《道德经》的儒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醇言》是韩国朝鲜时代性理学大师李栗谷注释道家经典《道德经》的著作,该书可以说是开韩国学者站在性理学立场上解读《道德经》之先河。 在当代的栗谷学研究中,《醇言》一书历来不被重视,甚至于少有人提及,或许是认为该书在栗谷思想及其发展中并不占有什么地位,甚或是以为一位性理学大师注释《道德经》,似乎颇有些不伦不类。 可是,栗谷当初之作《醇言》,用意本在于打破性理学严守疆域,自立沟壑,视儒家性理学之外的其他思想派别均为异端邪说的保守封闭状况,所以,《醇言》一书,首先体现了栗谷思想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如果对…  相似文献   

12.
首届国际道德哲学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东南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和江苏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首届国际道德哲学研讨会”,于2 0 0 4年 1 0月 7日至 9日在东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英国、美国、瑞典等国的百余位专家学者 ,就道德哲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讨和交流。一、关于道德哲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将道德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道德现象或伦理关系 ,但在这次研讨会上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樊和平教授认为 ,伦理道德作为实践理性 ,应以“意识—意志”的复合为研究对象。他通过对伦理与道德的区分 ,试图分析解决“个体性、主观性的道德意识如何转化为…  相似文献   

13.
稷下学宫与吕克昂学园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华  史怀权 《管子学刊》2007,(2):22-23,78
稷下学宫和吕克昂学园是两所处于同时代的东西方著名学校,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东西方的历史上是具有重要地位的。本文从办学性质、办学目的与动机、治学特点、管理方式等方面对两所学府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总结两者的特色,以期对中国大学的发展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霞 《宗教学研究》2004,(3):129-131
2004年6月14-17日,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了"中美宗教-哲学‘人性' 研讨会".这次会议共收到17篇论文,其中8篇来自美国各大学,9篇来自国内高校.与会的中美学者们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传统以及不同的学术角度就人性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和对话.这次会议参与者除了宣读自己的论文,中美学者都认真地一对一回应了对方的论文.这些回应给与会者留下了许多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管子》与《荀子》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管子》和《荀子》是先秦的两部重要典籍,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学术价值,本文对《管子》和《荀子》从天论,王霸,礼法,群臣,心术和富国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作者认为以《管子》为代表的管子学派对荀子有着深刻的影响,《荀子》包含着对《管子》思想的吸收和扬弃。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discusses whether the philosophy of the modern era may be traced back to the thought of Martin Luther. This position has been advocated by French political philosopher Reiner Schürmann in his book Broken Hegemonies, o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 from a phenomen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author finds Schürmann's position remarkable in three respects: (i) It suggests a philosophical influence from Luther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his own criticism of Aristotelian metaphysics; (ii) it makes plausible that there is a transcendental turn at the heart of Luther's approach; but (iii) it nevertheless points out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Kant's autonomy and Luther's heteronomy which have substantial consequences for their anthropology, epistemology, and theory of interpretation. The author finds that Schürmann argues convincingly for his point of view, in spite of some critical objections, and h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how such a genealogy may influence the present discussion on self and other in the philosophical debate.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elf-efficacy–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an be studied within performances (LaForge & Sullivan, 2010), no studies have directly compared noncontinuous (i.e., between performances) and continuous (i.e., within performances) condition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efficacy–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within a continuous task and between a noncontinuous sport conditions. Path analyses revealed reciprocal efficacy–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in both the continuous and noncontinuous conditions, with higher goodness of fit indicators in the noncontinuous condition and a higher number of significant pathways in the continuous condition. These results imply potential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efficacy information between and within sport performances.  相似文献   

18.
激情犯和累惯犯暴力态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激情犯和累惯犯的外显和内隐暴力态度, 探讨激情犯和累惯犯外显和内隐暴力态度特点及预测特征。研究发现, 激情犯和累惯犯的外显态度有显著差异, 但是内隐态度未见显著差异。由于部分罪犯在内隐态度中出现反转效应, 将激情犯和累惯犯分为激情犯未反转组和反转组, 累惯犯未反转组和反转组, 这四个组都产生了显著的IAT效应, 并且每个组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都发生了分离。从结果可见即使是同一犯罪类型, 犯罪时都实施了暴力行为, 但暴力态度却有差异。在测量外显暴力态度的基础上, 结合内隐暴力态度的测量, 将细化犯罪人分类, 为不同特点的犯罪人实施不同的改造和处遇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自信社会认知的自我-同学目标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大学生自信社会认知进行计量和非计量的自我一同学目标比较.自信水平报告和自信社会比较的分析表明:自信水平报告自我目标低于同学目标;自信水平报告的自我一同学比较与自我一同学自信社会比较之间并不完全一致;积极的比较关系和不稳定的自信反身意识是大学生自信水平社会认知的特点.自信内容重要性的分析表明:被肯定的自信特征内容包括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及有所作为等,被否定的则包括外貌仪表、伴侣家庭、未知领域及对问题的思考等.同时,自我目标自信内容结构相比同学目标更为分化和均衡,同学目标结构是相对简约便利.整个研究表明,两类目标具有不同的自信社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20.
The study of religious orientation thus far has neglected the influence of race/ethnicity as well as all four religious orientations (intrinsic, extrinsic, pro-religious and nonreligious) in explaining differences in both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250 Hispanics and 236 non-Hispanic Whites in Utah was drawn and analysed for differences in health (self-rated health, life satisfaction, exercise) according to race/ethnicity, religious orientation and religious attendance. Responses to the Religious Orientation Scal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y race/ethnicity, indicating that future studies of religious orientation should take cultural context into account. For both Whites and Hispanics, pro-religious individuals reported the highest life satisfaction scores, which highlight the utility of employing the fourfold religious orientation typ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