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上,由于道教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使得阿昌族文化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浸润。阿昌族聚居区的玉皇会便是中国西南边疆多元文化空间的一个典例。一玉皇大帝是道教尊神,居六御之首,执掌天上枢机总政。据道经记载,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诞辰。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由于受到唐宋以后历朝帝王的不断封赐,以及文学作品如《西游记》等的宣传,在民间的影  相似文献   

2.
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之一,与祖国宝岛台湾仅一海之隔。春秋时属越,战国属楚。是我国历史文化较为集中之所,同时,也是宗教文化荟萃之地。道教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深深扎根于地方文化、民众生活和传统习俗之中;同时,也传播至台,对台湾和东南亚等地起到了一!一分深远的影响。现从福建道教的历史源流及其社会影响等作一简要探索。一、源流及发展福建道教源于秦汉,盛于唐宋。在中国道教尚未正式形成之时,早期道教的方仙道、黄老道已经活动于福建。据《异仙录》载,位于福建崇安的武夷山…  相似文献   

3.
在麻姑文化发展和传播的历史进程中,颜真卿的贡献和影响十分突出。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期间,对麻姑山道教文化予以大力扶持。颜真卿撰写的《麻姑仙坛记》既是书法经典,也是重要的道教文献,不仅保存了麻姑仙坛观创建初期的历史信息,而且发展了麻姑仙女的形象,丰富了麻姑文化的内涵。《麻姑仙坛记》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极大地提高了麻姑山和麻姑文化的知名度,光大了麻姑文化。  相似文献   

4.
去年底至今年初,我们往福建省部分地区,就道教今昔状况作了询访。据志书载,福建省道教流传的历史悠久,远在秦汉便已有方士求仙药事。西晋太康年间,泉州始建“白云庙”,即今玄妙观的前身。东晋末,天师道徒孙恩、卢循起义失败后,余众散居于闽南沿海(见《太平寰宇记》)。或因此故,至今福建道教的传道方式,仍可见早期道教之特点,如注重符箓斋醮,教徒在家中立靖室以进行宗教活动等。唐宋时代,道教在闽地已盛行,著名道士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由于道教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使得阿昌族文化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浸润。阿昌族聚居区的玉皇会便是中国西南边疆多元文化空间的一个典例。  相似文献   

6.
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逐渐趋同 ,是形成稳固的民族统一体的重要条件。中国之所以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与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进行文化交流并形成统一的文化体系是分不开的。宗教的传播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白族学者张桥贵的博士论文《道教与中国少数民族关系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采用历史文献分析与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道教在各个历史时期对少数民族多方面的影响 ,以及少数民族在道教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对道教的补充和促进 ,探讨了两者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历史原因、条件、途径、历程和意…  相似文献   

7.
书讯     
《兰州道教概编》出版发行 书 讯  由兰州市道教协会袁宗善会长编著的《兰州道教概编》一书已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介绍了兰州地区道教宫观的分布、道教传播的历史及改革开放后道教的发展状况 ;对历代道士及当代道士诵读的主要经典也多有介绍。此外 ,本书还辑录了道教的重要文献 ,包括碑记、诗词、楹联 ,以及袁宗善会长已发表过的部分文章。《兰州道教概编》一书的出版 ,填补了兰州市道教历史资料的空白 ,为广大道教信众及社会学者了解、研究本地区道教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兰州道协 )《道风百年———香港道教与道观》图文…  相似文献   

8.
文化艺术     
正道教在东盟各国的传播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3月10日,道教在东盟各国的传播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本次活动由湖南省东盟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中南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办,湖南省道教协会协办。议题为道教(含民间信仰)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与现状、道教(含民间信仰)与东盟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葛洪(283~363),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东晋著名的道教学者和医学家。在道教历史上,葛洪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对后代影响很大。关于养生的论述,主要收存于《抱朴子内篇》(这是他最重要的道教著作),另外还散见于《抱朴子养生论》、《肘后备急方》等著作中。  相似文献   

10.
正古代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商贸之路,同时也是宗教文化的传播之路。历史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国本土的道教也借由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义理、历史、教派、建筑等方面业已繁多,但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者甚少,而探讨道教传播路线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关系则更为稀少。  相似文献   

11.
傅勤家《中国道教史》中,在论及道教在海外的传播时,曾谈到道教在朝鲜的传播情况,但其介绍十分简略。由于历史、地理的因素,道教在朝鲜曾广为传播,产生很大影响。了解道教在朝鲜的传播情况,对于中国道教界及道教史研究,亦不无裨益,故特撰此文,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2.
文摘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现代价值卿希泰在2006年第4期《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文章《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作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一论题。一、道教的思想来源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古代的许多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些古代文化思想,汇集在道教之中,并借道教的经典存留下来。二、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留下了深刻影响,其中某些影响至今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仍然…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文化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等研究方法的引入,道教研究出现了一种向其"本土"特色回归的区域史研究方向,一批以城市、省区为中心的道教史论著相继面世。国内如李远国的《四川道教史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郭武的《道教与云南文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张宗奇的《宁夏道教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樊光春的《西北道教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国外则有苏珊·纳奎因的《北京:庙宇与城市生活(1400—1900)》(斯坦福大  相似文献   

14.
正纪念傅圆天大师(1925—1997)登真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弘道利人、服务社会:傅圆天大师道教思想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论文集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主编,朱展炎、周冶副教授副主编,内容涉及傅圆天大师的生平、思想以及青城山的道教历史与文化传承等主题,对保存当代中国道教尤其是四川道教史料文献、促进相关道教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斑驳五彩的《道藏》《道藏》是道教经典、论述、符箓、科仪、法术和文献(包括山志、纪传、图谱等)的总汇。道教是宗教的一种,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大宗教中,道教是我国唯一土生土长的,所以它和祖国的传统文化有至为密切的关系。就整体而言,《道藏》所包蕴与代表的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是第一义。由于道教的根源及其产生有复杂的因素和成份,再由于《道藏》收录的范围基于道教的特殊性质而扩大了领域,因此《道藏》群籍中呈现了斑驳五彩的景观,许许多多学科的古典文献竟然只是在《道藏》中才有所保存。所以《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地位,就  相似文献   

16.
《重刊道藏辑要》缩印本序卿希泰《道藏辑要》是清代编纂的一部重要的道教经籍丛书,对保存和传播道教文化起过重要的作用。从《道藏辑要》到《重刊道藏辑要》,其编纂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首先是在康熙年间(1662-1722)由进士彭定求从明本《道藏》中精选...  相似文献   

17.
<正>《道教在日本》和《道教在韩国》(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是孙亦平教授所撰写的新作。近年来,孙教授将道教研究视野从中国扩大到整个东亚地区,创造性地提出"东亚道教"的概念,并撰写了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地研究东亚道教的著作《东亚道教研究》,填补了学界"未曾有过整体性东亚研究的空白"。(1)《道教在日本》和《道教在韩国》是孙教授在此基础上对道教在日本列岛与韩国半岛的传播和发展所做的专题  相似文献   

18.
神聚泉州     
一对从事宗教史研究和宗教工作的人来说,泉州是一个值得仔细琢磨的城市。由于历史的风云际会,这里曾经汇聚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神灵。据史料记载和现存的宗教遗迹显示,泉州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佛教、道教、景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多种宗教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民间信仰,品类之丰,遗存之多,实属希有,可以说几乎世界上的较大的宗教在这里都有存在的痕迹。其中有的已经消失,如摩尼教,有的在国内其它地方尚没有发现,如婆罗门教,有的传入后一度中断,如基督教、天主教,也有的从历史上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9.
道教不仅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道教中奉祀的宋代名医吴本,俗称吴真人、大道公或保生大帝。在海外华侨、华人中敬奉的人也很多。本文拟就道教、吴本、华侨的关系略加阐述如下: 道教在福建省泉州市流传的历史很悠久。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泉州就建了白云庙,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改为龙兴观,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又改称开元观。据不完全统计,从晋、唐至元、明、清泉州一府五县  相似文献   

20.
郑琢 《中国道教》2013,(1):35-38
去年3月,中国道教协会启动了"道行天下"计划,拟向国外国家级图书馆、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赠送《中华道藏》线装本、《老子集成》等道教典籍,传播道教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在海外道教组织、道教界人士的支持帮助下和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有力指导下,中国道教协会积极推动、有条不紊地开展这一计划,向意大利、德国、美国、韩国等国的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赠送了道教典籍,并与他们进行了文化交流,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也为进一步开展好这一计划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