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靓婷  王斌  付景涛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2):2105-2118
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对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因它能有效提高组织在不确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组织的绩效水平。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但研究者多采用相对静态的研究范式, 而忽视了组织公民行为的长期动态变化趋势。基于组织社会化视角, 本研究重点关注新员工和工作变更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长期动态变化趋势、探索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动态变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 以期为培养和激发员工持续性高水平的组织公民行为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劳动力市场流动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员工经历着新入职场的社会化调整过程。为了顺利完成从组织外部人到内部人的身份转变,进而被组织接纳,实现高质量工作绩效,他们通常需要首先与组织内部人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本项目从关系资源视角,研究新员工与内部人关系构建(上级,同事关系构建)的前因变量,以及关系构建如何通过社会化近端结果影响新员工社会化远端结果的机制。首先,探讨团队氛围(团队人际氛围,团队目标导向)对新员工关系构建的影响,重点分析新员工社交自我效能的调节效应;其次,探讨上级绩效预期对新员工关系构建的影响,重点分析上级权力距离导向,新员工情绪智力的调节效应;最后,分析新员工信息内容胜任,社会融入度在关系构建到社会化结果(组织认同,任务绩效,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本研究不仅能进一步完善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理论研究,而且能为企业干预员工社会化过程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组织政治是工作场所不可回避的客观现象,新员工是否拥有充足的自我信念来有效应对组织政治是他们快速融入组织并且提升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将以组织社会化的交互视角为框架,来探讨新员工政治自我效能的作用机制和动态演化过程。首先,通过质性方法对政治自我效能进行概念界定,依照严谨的心理测量方法进行量表开发与信度、区分效度检验,并构建诺莫网络来检验其构念属性;其次,构建动态演化模型,来分析新员工政治自我效能如何随着他们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的政治学习而不断进行动态演化,以及在此过程中员工个人的政治意愿和学习导向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再次,建立多层级互动模型,系统地剖析在组织社会化阶段新员工与领导、同事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新员工政治自我效能如何通过匹配路径和关系路径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毛凯贤  李超平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2):2167-2176
组织社会化是组织行为学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 最近学者们开始更多关注新员工主动行为在组织社会化中的作用。综合以往的研究, 新员工主动行为可以分为三类:角色定位、关系构建、自我提升。人格特质、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情境变量对新员工主动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角色定位、关系构建和自我提升在新员工组织社会化过程中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未来, 有必要在前因研究中整合情境因素与个人特质因素, 研究新员工的主动行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开展本土化研究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认同理论视角下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定义及结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社会化研究一直以来被批评缺少理论基础, 导致对组织社会化的本质和结构维度缺乏足够认识, 从而影响到在实证中如何测量员工组织社会化的程度。角色认同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可以为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对概念重新进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 揭示了组织社会化本质是新员工角色及社会认同发展的过程。相应地, 组织社会化程度是一个两维度结构。未来研究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组织社会化量表和理论模型, 并依据认同理论改进实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的维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项目搜集、预试与正式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一套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新员工组织社会化问卷。对部分国有企业的员工进行调查,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员工的组织社会化内容由胜任工作社会化、组织文化社会化和领导政治社会化三个维度构成。文章最后对国有企业员工的组织社会化内容维度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异同以及不同人口学变量的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新员工期望与组织社会化早期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市、浙江省和山东省9家企业2008年7月入职的205名新员工为被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在新员工进入企业时和进入企业三个月后分别测量新员工期望和组织社会化近端结果(任务掌握、角色清晰、组织理解和社会整合),考察了新员工期望与组织社会化早期的适应的关系。结果显示:"工作—舒服期望"分别与新员工角色清晰和任务掌握、社会整合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责任期望"分别与新员工任务掌握和组织理解正相关。研究结果没有支持新员工期望与适应的关系遵循"特异性匹配原则",但从期望的作用角度支持了工作期望是新员工期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员工组织社会化研究的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组织社会化是指个体为了适应其所在组织的价值体系、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而调整自己态度、行为的学习过程。文章在对组织社会化含义阐释的基础上,从组织社会化策略、组织社会化过程、组织社会化中员工信息寻求、组织社会化内容等4个方面,对当前组织社会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文章最后指出了组织社会化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员工情绪以及情绪调节的视角,考察了资质过剩感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对534名企事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员工的资质过剩感对其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消极作用;工作愤怒在资质过剩感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对员工资质过剩感与其工作愤怒的正向关系有不同的调节作用,认知重评方式有助于缓解资质过剩感对愤怒以及组织公民行为的消极影响,而表达抑制方式的调节作用恰恰相反。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了情绪调节在工作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资质过剩感, 是指个体感知的自己拥有超过工作所要求的教育水平、经验、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员工感到资质过剩是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并逐渐成为组织行为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资质过剩感对员工的认知感受、情绪体验, 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 以及身心健康等均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影响强度及性质取决于员工个人特征及所处情境特征。除负面影响外, 资质过剩感对员工主动行为、角色内绩效、创新绩效等还存在一定积极影响, 以及正U型、倒U型的非线性效应。人力资本理论、人-岗匹配理论、相对剥夺理论、公平理论、心理契约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等是解释资质过剩感消极影响的主要理论, 自我分类理论、自我验证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是解释其积极影响的主要理论。未来可以从开发本土量表、扩展跨层次研究、丰富和整合研究视角、探究动态效应等方面推动资质过剩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86名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高层管理者的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结果(离职倾向、反生产行为)的作用。研究发现:(1)高层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工作结果负相关;(2)组织诚信在上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组织集体主义氛围调节了组织诚信与员工工作结果之间的关系,即组织集体主义氛围越高,组织诚信与员工工作结果之间关系越强;(4)组织集体主义氛围调节了组织诚信对高层伦理型领导—员工工作结果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9,(4)
本文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医学内容,探讨员工躯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对亲组织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实验和调查、PROCESS回归数据分析等方法发现:员工健康状况通过组织承诺对其亲组织行为产生影响,在强调身份识别的情况下,当员工的躯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良好状态时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较高、继续承诺较低,员工作为该组织成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增强,主动性更强,促进亲组织行为;当其躯体和心理健康欠佳时,主动性减弱亲组织行为减少。因此,组织承诺在员工健康状况与亲组织行为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且身份识别有效调节健康状况通过组织承诺对亲组织行为的影响。本文最后对研究结果的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进行探讨,提出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睡眠作为人类恢复和储存资源的重要生理过程,近年来得到组织行为领域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研究热点。睡眠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既包含与睡眠相关的定量成分,也包含个体对睡眠状况的主观评价。目前,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年龄、个人家庭和情感特质)和工作特征(工作要求、控制和支持)可有效预测员工的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又会影响员工的工作安全、身心健康、情感态度、工作绩效和道德行为。自我损耗理论是解释睡眠影响工作态度、行为的核心理论机制。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推进:从人与环境交互挖掘员工睡眠的影响因素,从恢复体验视角探索睡眠影响工作的边界条件,以及对比睡眠质量和数量的差异化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的结构维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国祥  王明辉  凌文辁 《心理学报》2007,39(6):1102-1110
采用自行研制的组织社会化内容问卷,通过对全国14个城市854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对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结构维度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因素分析(N=472)表明,我国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由组织文化、工作胜任、人际关系和组织政治4个维度构成。四因素模型在验证性因素分析(N=382)中得到了较好地验证。文章最后对组织社会化内容结构的含义、与已有西方研究成果的异同以及不同人口/组织学变量的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环境变化,组织中员工感知的资质过剩现象愈发普遍,引发了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和学者的关注和讨论。然而以往有关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组织内成员工作态度或行为的影响,而对于其是否以及如何产生工作外溢出效应,特别是如何对工作家庭关系产生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影响,本研究从员工个体的工作-家庭关系和其配偶的家庭-工作关系两方面,探讨了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工作场所外溢出效应和交叉影响。具体而言,第一,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构建了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其自身工作-家庭冲突的“悖论”中介模型,从而揭示其潜在的双刃剑效应;第二,基于工作-家庭增益模型,探讨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其工作-家庭增益的双路径机制和边界条件;第三,结合交叉效应和性别角色导向理论,探索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其配偶家庭-工作冲突和家庭-工作增益的交叉效应模型,明确员工性别与性别角色导向的双重调节作用,从而深化并拓展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工作外影响研究。相关发现不但有助于从不同理论视角揭示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丰富现有理论基础,同时也将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褚福磊  王蕊 《心理科学》2019,(2):365-371
运用自我评价理论视角,并采用两阶段追踪调查问卷方法收集数据,探讨了资质过剩感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特权和谦卑型领导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质过剩感显著正向影响心理特权,心理特权在资质过剩感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谦卑型领导显著负向调节资质过剩感与心理特权的关系。研究对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启示,丰富了资质过剩感和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345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交互作用视角建立框架模型,研究教师社会化前因变量、社会化近端结果和终极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揭示教师社会化过程。结果表明:①教师社会化近端结果在组织策略和社会化终极结果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教师主动策略和社会化终极结果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②同事帮带仅通过促进教师对学校的了解促进教师社会化终极结果;③家长配合一方面直接促进教师工作绩效,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清晰对社会化终极结果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庆燕  石金涛 《心理科学》2007,30(2):311-315
本文从心理契约具有动态性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新员工进入企业组织后的社会化过程中,心理契约预期、心理契约执行与心理契约违背三方面的变化。样本为382名进入企业组织的一年半以内的新员工。结果验证,心理契约在我国具有不同程度的短期动态变化的特性,具体情况因心理契约的预期、执行和违背的各维度而有所不同。同时,新员工早期工作经验与心理契约执行中的交易性义务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3项不同时间尺度的跟踪研究, 探索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动态与交互过程。首先, 通过在入职最初3个月每月为期1周的即时调研, 探索新员工与主管的沟通特征与机制; 然后通过为期3个月、时间间隔为1周, 针对新员工与其主管的配对短期跟踪调研, 探索社会化过程中学习与认同的动态特征与内部变化机制, 以及互动作用的动态变化特征; 最后通过为期1年、时间间隔为3个月的长期跟踪调研, 考察新员工主动参与组织社会化、领导者主动提供社会化支持的影响因素, 以及组织社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往关于职场排斥形成机制的研究, 主要是基于冲突-报复的视角, 验证了人际冲突对职场排斥具有稳定的预测作用, 而这个解释逻辑很可能对新员工并不适用。本文基于角色认同理论, 考察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对其职场排斥行为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多阶段收集的249对新员工上下级匹配问卷分析发现, 在控制了经典的冲突报复机制之后, 角色认同机制能够解释新员工的职场排斥行为。具体来说, 结果显示:(1)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负向影响其职场排斥行为; (2)工作疏离感在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与职场排斥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3)发展性反馈在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与工作疏离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进一步, (4)发展性反馈调节了工作疏离感对角色社会化程度-职场排斥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不仅从理论上拓展了职场排斥行为的研究视角, 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框架, 而且从角色认同的视角为组织管理新员工的职场排斥行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