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意识思维理论(UTT)是近期对无意识思维研究的最新成果。该文主要从无意识思维原理、容量原理、自下而上对自上而下加工原理、权重原理、规则原理、聚合对发散原理等6个方面对UTT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简评了UTT的理论特点及存在问题,并进一步从信息编码、目标和无意识思维加工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苗秀影  迟立忠 《心理科学》2017,40(2):329-334
本研究以81名篮球专业的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决策篮球视频,考察运动决策中的无意识思维效应。实验1探讨了不同运动决策信息下的无意识思维决策差异,发现呈现直觉性决策信息时,无意识思维组的决策效果好于意识思维组。实验2在无意识思维阶段通过启动被试的加工方式,考察直觉性决策信息下,启动不同的加工方式对运动决策的无意识思维效应的影响,发现整体加工组的无意识思维决策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直觉性决策信息下,启动被试的整体加工方式,其无意识思维的决策效果会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3.
对无意识信息引发的认知控制的研究是揭示意识的功能与局限的重要方法和步骤.在无意识认知控制研究中主要采用模式掩蔽和偏对比掩蔽创设无意识条件,使用客观测量方法对意识状态进行测量.作者从无意识抑制控制、无意识冲突控制和无意识错误加工三个方面回顾了近年对无意识认知控制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已有研究从行为和认知神经研究两个方面强有力地证明了无意识认知控制的存在,揭示了其神经机制.这些研究拓展了人们对意识信息广度和深度的认识,也为未来进一步揭示意识的起源等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无意识认知控制和有意识认知控制的相互转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柯学  白学军  隋南 《心理科学》2001,24(3):276-279
本文从脑的解剖和功能结构、神经网络联结及其突触活动基础角度,对视知觉无意识加工脑内可能存在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行了探讨。视知觉无意识加工既是一个不同特征在大脑的不同区域被平行分布加工的过程,也是一个涉及正向和反向的信息序列加工及意识与无意识相互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红骊 Luer  G 《心理科学》1993,16(1):8-14
本文采用客观觉察阈值作为启动刺激呈现时间、以数字(阿拉伯数字)和数词(以中、德两种文字写出的数词)为刺激比较研究了在掩蔽刺激条件下中国与德国被试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被试的启动效应显著,在德国被试中未发现显著的启动效应;2)除数字—数字刺激组外,中国被试的启动效应显著地大于德国被试;3)中国被试的数词—数字刺激组比其他三个刺激组产生的启动效应大。我们从无意识加工特征、构词法的差异以及并行—连续加工理论的观点对上述结果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脑的感知觉无意识加工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柯学  隋南  沈德立 《心理学报》2001,34(1):88-93
该文从无意识加工与认知、脑结构,神经网络的关系等三个层面,阐述了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在无意识研究方面的进展。主要就无意识与意识的相互转化、无意识加工与认知层次、脑结构之间的关联性、突触的联结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认知神经科学如何研究无意识与意识问题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Dijksterhuis等人发现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无意识思维的加工结果优于有意识思维,并据此提出了无意识思维理论。本文介绍了支持无意识思维理论的基本实验证据,质疑无意识思维的相关研究及对质疑的回应研究。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改进无意识思维研究范式和寻找更多影响无意识思维效应的中介变量,无意识思维加工结果如何上升到有意识层面,无意识思维的加工方式以及其在真实和高风险任务情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肢体识别加工的研究常常以倒置肢体作为对象.肢体倒置效应是指, 与正立肢体相比, 人们识别倒置肢体的时间更长,正确率更低.该现象为探究肢体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近些年, 研究者们使用多种技术考察了这一效应及肢体构形加工的特异机制与神经基础.其中, 头部信息在肢体倒置效应中的作用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争论.此外, 构形加工理论和构形加工连续量理论都肯定了构形加工在该效应产生中的作用, 但对于构形加工所包含的子成分还存在一些分歧.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的特殊群体研究, 揭示头部信息的具体作用, 完善相关理论解释以及探索更具有生态效度的肢体倒置效应.  相似文献   

9.
姜路遥  李兵兵 《心理学报》2023,55(4):529-541
使用汉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采用听觉掩蔽启动范式,通过3个实验考察汉语听觉阈下启动效应。结果发现,真词的听觉阈下重复启动效应显著,并且听觉阈下重复启动效应不受启动、目标发音者性别一致性的影响。但真词的阈下语音、语素和语义启动效应及假词的阈下重复和首字启动效应都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听觉通道阈下呈现的汉语双字词的词汇水平信息可以得到无意识加工。汉语双字词的听觉阈下启动效应可能是基于启动词整词表征的无意识激活。  相似文献   

10.
唐江伟  路红  刘毅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830-1842
道德直觉决策研究是从直觉思维角度探讨决策者在道德境遇下的决策。道德直觉决策是道德情境下的直觉反应, 其理论基础包括躯体标记假说、社会直觉模型、双加工理论、事件特征情感复合体系以及双系统理论; 道德直觉决策机制至少包括:无意识加工、情绪加工和直觉加工三个基本的心理加工过程, 与之对应的神经系统则至少存在三个可能的脑神经回路:无意识加工的道德脑区、情绪加工的道德脑区和直觉加工的道德脑区。研究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道德直觉决策的一般性影响因素--文化、道德境遇、经验、情绪和道德直觉; 揭示了道德直觉决策的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在加强理论建构的基础上, 通过更缜密细致的实验设计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 并明确道德脑区之间的联结。  相似文献   

11.
无意识信息对人们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能触发相对低级的认知功能而且也能触发冲突控制等相对高级的认知功能。尽管已有研究从行为和认知神经研究两个方面强有力地证实了无意识冲突的存在,但对无意识冲突是源自中枢加工产生的语义冲突还是晚期动作选择中产生的反应冲突存在激烈的争议。本研究采用分离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的实验逻辑在Stroop掩蔽启动任务中探讨了无意识冲突的机制。结果发现,无意识Stroop效应中既包含语义冲突又包含反应冲突。这说明无意识冲突可能由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共同构成。实验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无意识刺激可以加工到语义水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无意识认知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无意识认知的研究历程和特点,其中着重阐述了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两个领域,并评述了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在研究历程、特点和理论三方面的相似点,在此基础上表达了对无意识认知领域的整合趋势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和自动化研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隐社会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中一个崭新的理论命题,是当今内隐认知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交织、孕育的成果。这一理论沿袭无意识维度向传统的社会认知——“主体在显意识操纵下对社会性客体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其中之无意识和自动化的研究深化了对社会心理机制和本质的认识。本拟从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和自动化两个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连续闪烁抑制范式(Continuous Flash Suppression, CFS), 通过比较不同美感的图片的突破抑制时间,考察了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实验1使用黑白噪音图片, 通过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考察了高、中、低三种美感等级的彩色西方绘画的突破抑制时间。结果发现, 美感高和美感中等的西方绘画比美感低的西方绘画能更快突破噪音图片的抑制进入意识。实验2考察在彩色噪音图片的抑制下, 美感是否依然影响彩色西方绘画突破抑制的时间。结果发现, 美感不影响西方绘画突破抑制时间, 且突破抑制时间显著长于实验1。这些结果表明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受到双眼竞争的眼间抑制过程的限制, 只有在黑白噪音图抑制的情况下, 美感会影响西方绘画进入意识的速度。与黑白噪音图片相比, 彩色噪音图片可能对颜色信息的抑制更强, 干扰了美感对西方绘画无意识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3,26(6):1015-1019
内隐学习研究初期,其无意识特点揭示了区别于外显学习的独特本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内隐学习逐渐昭显出与意识的丝丝联系。本文从此出发,探讨内隐学习的意识-无意识的兼容特点,具体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内隐学习和无意识的联系,从次要任务研究、内隐学习的理解性以及内隐知识的发展三方面阐述内隐学习和意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使用DRM范式考察了错误记忆产生过程中无意识激活的存在与否。通过操纵实验任务和呈现方式,导致被试对学习词表的无意加工和不同水平的有意加工。结果发现,无意加工时所产生的对关键诱饵的无意识激活足以导致错误记忆效应,说明对词表的有意加工并非错误记忆产生所必需。随着对词表有意加工水平的提高,多次无意识激活的累积可导致增强的错误记忆效应,且表现出与真实记忆的共变,而阻断连续激活累积的因素可有效降低错误记忆  相似文献   

17.
罗婷  邱茹依  陈斌  傅世敏 《心理学报》2018,50(5):473-482
无意识信息是否存在刺激表征有待解决。实验采用字母Flanker任务, 通过目标和flanker在刺激水平和反应水平上的冲突效应, 重点考察阈下flanker在刺激水平的表征。在相同的实验设计下, flanker可觉察时(实验1A), 观察到经典的刺激冲突效应和反应冲突效应; 而flanker无意识时(实验1B), 重复了反应冲突效应, 却观察到刺激冲突效应发生反转, 提示了无意识信息的反应加工及刺激加工。实验2采用符号材料促使刺激−反应的自动联结, 减少刺激−反应规则的难度, 结果重复了实验1B的发现--无意识信息引起反转的刺激冲突。刺激冲突下反转效应的一致结果表明无意识信息的刺激表征影响了认知加工。实验3考察这种影响在时间进程上的特点。无意识刺激表征的影响随反应时变化:在快速反应中观察到刺激冲突效应, 之后该效应发生反转且反转量随反应时增加而增大。相反, 无意识反应表征的影响在不同反应时下保持稳定。以上结果提供了无意识信息存在刺激表征的行为学证据并揭示了其时间特性, 提供了无意识领域中不一致研究结果的整合思路。  相似文献   

18.
无意识情绪启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声立  陶德清 《心理科学》2004,27(3):701-704
本文对目前无意识情绪启动的两种方式、无意识情绪启动在认知领域和人格领域实证研究、无意识情绪启动的神经生理的研究以及无意识情绪启动模型理论研究进行理论的综述;同时对无意识情绪启动研究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研究方向作了简评。  相似文献   

19.
以远距离联想测验(RAT)和字谜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进的掩蔽启动实验范式,探讨无意识加工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发现:(1)无论是完成远距离联想任务还是字谜任务,被试在启动和无启动条件下的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2)在两类任务下,对于高难度的创造性问题,启动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无启动条件。对于低难度的创造性问题,启动条件下RAT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无启动条件,字谜的正确率在两种条件下无显著差异;(3)随着创造性问题难度降低,无意识信息的促进效应逐渐减小,对于低难度的创造性问题,无意识信息反而会起到抑制作用。这表明,无意识加工对随后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具有促进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只有在解决高难度的创造性问题时才会体现。  相似文献   

20.
明莉莉  胡学平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2):2147-2160
人类嗓音作为听觉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含了大量副语言信息以帮助识别个体身份, 尤其对于盲人而言, 视觉面孔经验的缺乏使得嗓音信息成为其感知对方个体特征的主要来源。通过结合正常视力者和盲人在嗓音选择性加工和嗓音身份加工方面的研究, 尝试揭示普遍的人类嗓音加工模式以及盲人特异的嗓音加工机制。此外, 与视觉面孔加工相关的梭状回脑区也参与并卷入了两类人群的嗓音加工任务, 以此为基础梳理的视听整合模型和基于去掩蔽效应的跨模态重组假说, 为这两类人群嗓音加工神经基础的差异性提供了相应的解释机制, 未来研究希望可以进一步探究盲人的嗓音加工策略, 以及考察左侧颞上沟/回脑区在嗓音加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