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句子—图形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verificationtask)探讨了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的项目顺序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语义水平较高的不可逆句,还是语义水平较低的可逆句,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和被动句后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受事→施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印尼学生理解印尼语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表层结构(印尼语主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施事→受事”、印尼语被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受事→施事”)建构相同的深层结构(语义内容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受事→施事”),可能是一个按照“受事→施事”固定方向进行的系列认知心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汉语主动句、被动句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金桥  莫雷 《心理学报》2006,38(3):317-323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 verification task )探讨了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特点。结果表明,无论是语义水平较高的不可逆句,还是语义水平较低的可逆句,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施事→受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表层结构(汉语主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施事→受事”、汉语被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受事→施事”)建构相同的深层结构(语义内容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施事→受事”),可能是一个按照“施事→受事”固定方向进行的系列认知心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析句的目的先搜集大量的言语材料,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是研究语言组词成句规律的最古老的方法,也是现在仍然继续使用并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假设我们对研究的语言的句法规律一无所知,纯粹用经验的、归纳的方法,从言语材料中发现语言的规律。用现代语言学的术语来讲,我们不但能够发现语言的表层的结构规律,而且可以透过表层,探讨表层的句法结构和深层的语义结构之间的关系,探讨语言从深层语义结构到表层句法结构之间的转换生成关系。例如,我们可以从下列例句,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法研究中总是习惯于把句法结构看作语法分析的唯一依据。其实,结构与语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它们是互相制约的,甚至语义影响着句法结构。因此,把语义分析运用到语法分析上来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走结构、语义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语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句子-图形验证任务初步探讨了不同汉语水平的印尼留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的项目顺序特点。结果表明,初级汉语水平印尼留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后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受事→施事”;中级汉语水平印尼留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为“施事→受事”,而其理解汉语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为“受事→施事”。母语主动句、被动句的理解特点影响印尼留学生汉语主动句、被动句命题表征项目顺序;这种影响作用与其汉语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已有研究表明内隐韵律能够促进书面文本的理解,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重音节拍语言,而较少关注汉语这类音节节拍语言。为了探究内隐韵律作用的普遍性,研究采用眼动技术探讨了句子阅读中“N的V”结构加工的韵律制约。研究发现,“N的V”结构加工中存在稳定的韵律形式效应:动词为单音节时比动词为双音节时的注视时间更长,回视更多。韵律形式和语义关系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表现在受事语义关系条件下,在反映早期加工的凝视时间上,单音节动词条件长于双音节动词条件。但这种交互作用在晚期加工阶段则不受语义关系影响。表明“N的V”结构加工中的韵律形式效应稳定且持续。研究支持内隐韵律假说。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的动宾短语中,其宾语大部分是受事宾语和结果宾语。所谓受事宾语是指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事物,例如“吃饭”、“穿衣”,“洗脸”“走路”、“唱歌”、“打球”等,其中的“饭”、“衣”、“脸”、“路”、“歌”、“球”都是受事宾语。所谓结果宾语是指动作或行为产生的结果,例如“盖房子”、“订条约”、“写文章”、“织毛衣”、“包饺子”等,其中的“房子”、“条约”、“文章”、“毛衣”、“饺子”都是结果宾语。以上这些动宾短语都是正常语义搭配,所以从字面语义上都容易理解。但是,还有一批动宾短语,动宾之间的语义关系是超常搭配,从字面的语义不容易理解。例如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美国分析哲学家乔姆斯基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在西方引起很大反响。概括起来说,这种语法理论由句法、语义和语音三部分组成。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句法部分。句法部分包括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两个规则系统。短语结构规则生成语言的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而形成语言的表层结构。下面试图借用这种语法理论举例对辩证语句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1 1.1 现代汉语语有一个奇特的语言现象,甲某见到日夜思念的某,其思念之情,可用下面形式不同的句子表达: ①我可想死你了。②你可让我想死了。③你可想死我了。④你可把我想死了。⑤我可把你想死了。 1.2 这种奇特的语言现象有两个特点:(一)施事和受事(“我”和“你”)位置对调而语义不变。(二)例④是由例③变换来的,按照主动宾句式变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副词“又”的基本意义是表示“同类动作、状态或性质的加合关系”。①“又”字句总是与另一情况相关联,这一情况,我们称为“又”字句的“前项”。“又”字句的前项可以在前文出现,(包括紧接与隔离两种情况,)也可以隐而不现。隐含的前项与“又”字句有多种语义关系,构成多种语义模式。不同模式中的“又”具有不同的语用意义。本文初步描述四种基本模式的语义关系,进而揭示各式中“又”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1~5岁儿童使用结构助词“的”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描述了儿童使用结构助词“的”的情况,指出影响儿童掌握“的”字各种用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的”字前后语言成分及其语义关系的理解难度。作者假设儿童运用模仿、替换及句法同化等手段逐步掌握了“的”的句法和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语言伴随性手势是人类语言交流的一个普遍的特征, 它可以发挥信息交流的功能。依据产生目的以及适用范围的不同, 手势可以分成表象性手势和非表象性手势。多数研究者认为, 语言和手势动作是“近亲”, 具有“家族相似性”。来自语言发展、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均表明, 手势和语言共享同一个交流系统。当手势动作和发音单词意义相同时, 手势动作受到单词发音的干扰, 同时引发发音共振峰2 (F2)的放大。手势和言语之间遵循互相作用理论, 它们作用的基础是语义一致性, 镜像神经系统完成了两者语义一致性的传递。由于语言伴随性手势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是语言和行为结合良好的特例, 因此, 对语言伴随性手势的研究将有助于对人类心智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修辞学、美学、文艺学上所讲的“悖论”一词借自逻辑学,逻辑悖论以表面的逻辑矛盾的形式映射人类认识发展中的某种辩证特征,当某一理论或语言系统试图以自己的规律和方法无条件地绝对地解释或表述任何对象时,就会产生思维层次之间的缠绕,于是悖论应运而生。 文学理论和修辞理论中讲的“悖论语言”,与哲学或数理逻辑上讲的悖论都有较大出入。文学理论和修辞理论中讲的悖论之“悖”,往往只体现在语表(语言表层结构、表层意思)上,而不是体现在命题上,文学作品中的悖论语言,很像立体交叉桥,构成多层次车道,有的语义、语旨向东,有的语义、语旨向西,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交错。  相似文献   

14.
一、主语和施受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七回中有: ①你那老和尚几曾吃他? ②师父不曾吃。这都是多义句。一解:吃的动作由“你那老和尚”、“师父”发出,是施事主语句;另一解:“你那老和尚”、“师父”是被吃的对象,是受事主语句。作为受事主语解的,当然可改写为: ③我几曾吃你那老和尚? ④你那老和尚几曾被吃? ⑤那妖怪不曾吃师父。⑥师父不曾被吃。  相似文献   

15.
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和精确度与动作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采用实验室实验法,被试自我报告分析及调查访问法,以三个年龄(10岁、14岁、18岁)组学生及专项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揭示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和精确度及其与动作学习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被试的短时动作记忆容量为“5±2”,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与动作学习的练习次数相联系;短时动作记忆的精确度与第一次动作练习的准确度相联系。(2)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3)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被试对于同类动作学习的练习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徐乐春 《心理学报》1994,27(1):21-27
该研究采用实验室实验法,被试自我报告分析及调查访问法,以三个年龄(10岁、14岁、18岁)组学生及专项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揭示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和精确度及其与动作学习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被试的短时动作记忆容量为“5±2”,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与动作学习的练习次数相联系;短时动作记忆的精确度与第一次动作练习的准确度相联系。(2)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3)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被试对于同类动作学习的练习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语言单位大小在短时和长时记忆中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喻柏林 《心理学报》1989,22(1):3-10
本研究选用汉语的单字词、双字词、四字成语和七字句作为实验材料,考查这些大小不同的语言单位对于STM和LTM的影响。实验采用自由回忆的设计。结果发现:①单位大小效应主要存在于STM中,具体表现为STM容量随单位的扩大而降低。这意味着,语言的表层结构(主要是发出的音节数)对STM有重要影响。语言的深层结构语义对它们的STM容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否则STM容量应更好地符合巴德利(Baddeley,1983)的模式。②语文材料的LTM实验结果表明,单位大小效应不存在于LTM中。对LTM有重要作用的是各个单位的语义特征,如语义的紧密性和确定性等。这些语义特征深受各单位在语言结构中的地位、语用习惯以及语用频率等条件的制约。③相对无意义的数目字的比较实验,其结果证实了上述关于有意义的语文材料所作的分析和推断。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     
一种哲学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界观的基本范畴是“人”的概念,并断言唯有从“人”的概念出发,才能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概念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人本主义的拥护者有的站在唯物论方面,有的站在唯心论方面。唯物论人本主义的杰出代表是克·爱尔维修、路·费尔巴啥和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费尔巴哈的著作阐明了人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报》1992,24(4):109-114
发展心理独生与非独生儿童认知发展的比较研究(广州市)·”·”·“·“·······”·”·······一焦书兰纪桂萍等(12)月一14个月儿童的语言获得一一成人的言语教授与儿童的模仿学习·”·“·”·”二许政援郭小朝(1 48)儿童理解数量词“几个”、“很多”的发展特点···”一~“···············,.··“·“·”二李文馥马谋超(158)儿童早期工具行为发展的研究·”·”···”·”·““··“························“·”···”一许景行黄春雨(165)记忆训练对改善少年、青年和…  相似文献   

20.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创立有关人的学说的时候,曾提出并论证了描述作为个性的人的重要原理。但是可以说,在科学里直到现在,对于“个性”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尽管这种概念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哲学和社会学文献,运用于政论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去。如在“个性理论”的专题学术论著集中就有人谈到:在今天对于‘个性’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看法,应该对这种概念作出科学的回答。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七十多种个性定义和二十五种以上的个性结构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