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征 《心理科学》2016,39(5):1204-1209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通过2个时点对209名员工进行配对问卷调查,探讨了下属-主管匹配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尤其是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作用和政治技能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下属-主管匹配对工作幸福感具有积极的影响;(2)领导-成员交换在下属-主管匹配和工作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政治技能调节下属-主管匹配和领导-成员交换间的关系,即当个体的政治技能水平越低,下属-主管匹配对领导-成员交换的正向影响越强。  相似文献   

2.
朱玥  王晓辰 《心理科学》2015,(2):426-432
通过对191名员工及其领导的配对问卷调查,探讨了服务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服务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有积极影响;(2)服务型领导通过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效应影响员工建言行为;(3)员工的学习目标取向对领导-成员交换与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即员工的学习目标取向越强,领导-成员交换对建言行为的影响越大;(4)学习目标取向调节了领导-成员交换对服务型领导-建言行为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究仁慈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以及在该关系中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和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的调节作用。以68名主管和215名员工为对象,通过对两阶段主管-员工配对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仁慈领导可以借助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2)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能调节仁慈领导和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关系,即当关系差异化水平越高,仁慈领导与内部人身份感知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3)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能调节内部人身份感知在仁慈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表现为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式,即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水平越高,仁慈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的间接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家长式领导影响员工建言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在三个时间节点上对176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技术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1)家长式领导对员工的建言行为有显著地影响;(2)德行领导通过领导-成员交换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员工的抑制性建言行为;(3)德行领导通过领导-成员交换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员工的促进性建言行为。  相似文献   

5.
以情绪安全感理论为依据考察父母冲突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情绪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8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在所有青少年被试中有自伤行为的比例占41.49%,青少年的自伤水平在年级、学校类型和是否为独生子女这些人口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2)父母冲突能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自伤水平,情绪不安全感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控制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对情绪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只有当控制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很低时,情绪不安全感在父母冲突和青少年自伤水平的中介作用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采取职业使命感量表、人生意义感量表、学业满意度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79名免费师范生进行调查,考察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使命感与其学业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感在其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师范生的职业使命感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2)师范生的职业使命感对其人生意义体验、学业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3)人生意义体验在职业使命感与学业满意度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人生意义体验也在职业使命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4)人生意义寻求在职业使命感与学业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未得到支持;人生意义寻求在人生意义体验与学业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也未得到支持,这可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李燕萍  涂乙冬 《心理学报》2011,43(8):941-952
采用结构化问卷, 在2个时点进行2轮问卷调查, 共收集到206份问卷。根据Edwards和Lambert (2007)推荐的程序, 检验了领导-部属交换与下属职业成功间的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表明:(1)网络能力、人际影响、社会机敏性、外显真诚4种政治技能调节了领导-部属交换对下属职业成功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 (2)在上述4种政治技能的调节下, 心理授权在领导-部属交换与下属职业成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或完全中介作用; (3)人际影响调节了领导-部属交换对下属心理授权的作用, 外显真诚调节了心理授权对职业成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社会交换理论和角色理论,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中下属的回报不仅受到互惠规范的约束,还受到上下级关系权力不对称的影响。因此,将探索互惠信念和权力距离导向单独及交互项对领导-成员交换与情绪枯竭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两个时间点172名员工的匹配数据,运用层级回归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领导-成员交换(T1)与情绪枯竭(T2)总体上呈显著负向关系。互惠信念(T1)和权力距离导向(T1)单独对领导-成员交换与情绪枯竭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但是二者的交互项的调节作用显著。即,领导-成员交换、互惠信念和权力距离导向对情绪枯竭有显著三维交互作用。具体的,高互惠信念和低权力距离导向的员工,领导-成员交换与情绪枯竭呈显著正向关系;高互惠信念和高权力距离导向的员工,领导-成员交换与情绪枯竭呈显著负向关系。研究验证了领导-成员交换过程中互惠规范的作用,表明互惠规范的适用性受到上下级关系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震宋萌 《心理科学》2014,37(3):723-728
新近研究发现辱虐管理对下属互动公平感的负向影响受下属权力距离调节:对低权力距离下属来说这种影响相对较强,反之较弱。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本文对现有研究做了两方面拓展。首先,引入下属针对领导的总体公平感,考察权力距离在辱虐管理与总体公平感之间的调节作用,扩展那些仅关注互动公平感的研究。其次,引入领导-部属交换,解释权力距离具体是如何在辱虐管理与下属总体公平感之间发挥调节作用的。以296名企业员工为被试,研究发现:(1)下属权力距离在辱虐管理与下属总体公平感之间有调节作用;(2)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领导-部属交换的中介作用实现的,即对不同权力距离的下属来说,辱虐管理对领导-部属交换有不同作用,进而对下属总体公平感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郑晓旭  陈娇  骆瑒  孟慧 《心理科学》2019,(2):350-357
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采用两时点追踪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了313份数据,探讨了员工的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社会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倦怠之间有着显著的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社会比较调节了社会自我效能感通过领导-成员交换关系预测工作倦怠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