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从贝塔朗菲的系统认识论谈起贝塔朗菲在晚年把他的一般系统论研究工作归结为系统科学、系统技术和系统哲学三个领域,在系统哲学领域,他指出了由于引进系统的新科学范畴,从而产生了思想和世界观的重新定向。系统哲学的第一部分是系统本体论,而第二部分系统认识论及第三部分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则涉及了系统认识论的一些新见解,就其观点来说,与波普尔后期从知识论角  相似文献   

2.
“系统论”作为一门精确化的新兴横断学科,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Bertalanffy)在20世纪上半叶创始的。但是,科学思想史上任何大的成果,都会有一个发生、发展、开花、结果的过程。系统论的历史更是渊远流长:古代,德谟克利特的《宇宙大系统》;近代,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拉普拉斯的《宇宙系统论》(也译为《宇宙体系论》)……都明确地表达了系统思想。贝塔朗菲在论述“系统论的历史”时,也认为系统思想有“漫长的历史”。他本人明确提出,“马克思与  相似文献   

3.
系统科学作为一门横断学科,是本世纪中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讯、神经生理学、数理逻辑和运筹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的积极成果。奥地利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在创立一般系统理论的工作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把一个有结构的对象系统,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4.
系统哲学(Systems Philosophy)或系统思想(Systems Thinking)、系统世界观(Systemic world View)等,指的是一个研究领域,它目前还是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从一般系统论中最后分化出来,因此从世界上的一些著名的系统科学著作中,我们很难严格区分那一些是专门的系统哲学著作,那一些是专门的一般系统论著作。例如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就带有很浓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闵家胤研究员所著的《进化的多元论——系统哲学的新体系》与读者见面了。自贝塔朗菲创立系统论以来已有5 0多年 ,在这 5 0多年中不仅系统论本身已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包含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等在内的系统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6.
拉兹洛美学思想述介钱兆华,朱志宏拉兹洛是继贝塔朗菲后当今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系统论和系统哲学方面的领袖人物,他的系统哲学思想在西方和其他许多国家已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许多当代哲学家的首肯。有人认为,系统哲学将来很有可能会取代分析哲学而成为哲学的主流,至...  相似文献   

7.
信息即负熵,熵的概念早已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本文拟从共时态和历时态两个方面,考察熵在系统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一、熵是联结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的桥梁在系统的整体性观点统摄下揭示系统的层次性和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特征。在贝塔朗菲看来,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组成系统的要素在宏观和微观双向运动上的一种相对性。而要素与系统之间的这种相互转化则部分地表现为二者之间的相互制  相似文献   

8.
二协同学的科学贡献(一)协同学通过提出协同效应原理把系统论从远离平衡态推广到近平衡态和平衡态,使它广泛适应于无机界、有机界和社会领域。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来自对生物系统的总结,它虽然运用微分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对系统元素进行定量描述,提出系统中任一元素量度的改变都会引起其它元素以及整个系统的变化,从而使系统变成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定量描述的科学概念,然而从系统行为和关系推导  相似文献   

9.
系统科学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科学哲学论纲苗东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一学科的命名与界定本文讨论的这个研究领域应该如何命名和界定,国内外学术界均存歧见,以为西方学者都称之为系统哲学,是一种误解。它只是贝塔朗菲—拉兹洛学派的主张,并未得到普遍支持。例如,加拿大的本格称之为“系统...  相似文献   

10.
贝塔朗菲提出的一般系统论开启了系统哲学的研究。随着系统科学发展到当代的复杂性科学,系统哲学开始以复杂系统哲学为核心,成为当代科学哲学范式下的一个新领域。无论是系统哲学还是复杂系统哲学,其旨趣更多是探索如何建构一种理解和认识世界复杂性的系统整体论理念和系统方法论。目前形成的三类较成熟的系统方法论,或者说是三类系统思维是:开放性与系统性的整体性系统思维、非线性与自组织性的协同性系统思维、适应性与生成性的突现性系统思维。系统整体论理念和系统思维是人类认识和处理系统复杂性的重要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在 2 0世纪 2 0年代 ,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Bertalanfy)提出了机体系统理论 ,强调生命现象是不能用机械观点来揭示其规律的 ,而只能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加以考察 ,贝氏于 1937年首次明确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原理。其同时代的生理学家坎农 (Cannon)于 192 9~ 1932年提出稳态概念 ,心理学家柯勒 (Kohler)于 192 4年提出的完型(Gestalt)概念 ,都可看作是系统论的思潮。贝氏认为一般系统的任务是要找到不同系统、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语言和共同术语。我们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一般系统论理解为关于任意系统研…  相似文献   

12.
海外书讯     
《世界哲学》2009,(2):160-160
牟博主编的《中国哲学史》(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一书最近由国际知名学术出版社Routledge出版。该书是第一部较全面论述3000年来构成中国哲学的主要思想运动和主要论题的英文学术参考书,其各章由国际哲学界对所述主题发表过系统论著的专家撰写.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重视研究并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的同志越来越多。从发表的文章看,开始,一般是介绍、研究和讨论系统论本身;之后,主要是研究它的哲学意义,探讨系统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再后至目前,不少文章又研究系统论与一些具体学科的关系,如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并运用于社会实践,探讨系统论与  相似文献   

14.
一般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 Bertalanffy)创立的一门逻辑和数学领域的科学,它的主要目的是企图确立适用于系统的一般原则。它运用完整性、集中化、等级结构、终极性、逻辑同构等概念,从而找出适用于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模式、原则和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论与哲学的关系,特别是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意见还没有充分发表,争论还没有充分展开。我们发表这份材料,目的是引起大家的注意,以便使讨论能更深入地开展起来,并通过讨论,取得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系统论等横断学科的产生,表明在客观世界中除了具有数学所研究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之外,还存在着一些普遍关系。这些学科还提出了一系列研究这些普遍关系的科学认识方法。这对于人类理论思维和实践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需要从哲学上给予正确的回答。国外哲学界和科学界对系统论的哲学意义看法很不一致;国内哲学界和科学界对系统论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应该从系统科学中吸收什么东西,意见也不相同。本期发表的孙凯飞同志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当代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引起一场哲学革命”,“系统规律是本世纪人们发现的一条新的规律”,它“深化发展了辩证法的规律”,“把唯物辩证法规律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文提出的问题是重要的。研究和讨论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很有意义。我们希望哲学界和科学界的同志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和哲学各学科学会(研究会)联合主办,哲学研究所负责编辑的我国第一部中国哲学年鉴——《1982年中国哲学年鉴》,即将由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本年鉴内容相当丰富,设有特载、专文、研究进展、新书选介、论文选介、哲学界概况、哲学界动态、1981年新书目录、1981年部分论文索引等栏目,大体反映了哲学界概貌。  相似文献   

18.
正叶秀山先生是我国西方哲学研究大家,也是一位哲学研究和行文写作独具风格的哲学家。他对西方古典哲学尤其是古希腊哲学造诣精深,其研究并不简单地停留于一般哲学史的理论知识和思想逻辑研究,也不只局限于古典哲学,而是涉及现代和后现代哲学及跨学科性的宗教、科学、艺术、中国哲学等领域,并能够"以史带论"乃至"以论带史",深刻地面向哲学问题本身而阐发其独到  相似文献   

19.
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企图将哲学和其它科学区别开来,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人。他认为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呢?本文作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求知是人的本性” 大家都知道,古代希腊哲学以讨论本体论的问题为主,认识论所占的地位并不象在近代哲学中那么显著。但是,哲学既然是一门知识,要讨论它就不能不牵涉到认识的问题;因  相似文献   

20.
正维特根斯坦用其一生向我们展示了在科学与宗教之间,在信仰之路与非信仰之路之间确实有一条中间道路,沿着他的道路行进也可以达到那种真善美的统一,这种统一既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实现,也是整个人类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特根斯坦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中提出的两种哲学对分析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尽管他本人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