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闲     
有一天,某位朋友捉到了报纸上一个别字:你看,把"休闲"写成"修闲"了!他说得没错。事后查检辞书,真的还没有找到"修闲"这个词;我在电脑上敲出"修闲"两个字,下面立即出现一道红色浪线!但我琢磨,"修闲"虽然  相似文献   

2.
学会享受休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不仅在于休,即停止工作,如公休、退休、离休,更在于一个闲字,如闲暇的时间、安闲的环境、闲适的心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心情。清代全望祖在《阳曲傅先生事略》中称傅山先生“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则取书读之。”干着苦力活,砍柴担柴歇息的间隙,还能取书读之,这是何等样的闲适,这不是也可以称作休闲吗?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主教》2008,(6):46-47
凡对教会名词稍为熟识的读者,对“圣保禄大宗徒”这个名词,定不会感到陌生吧!外国文字的教会名词,更有以“大宗徒”一词来作圣保禄的称号。他们只在“宗徒”一词前面加之一个“冠词”(TheApostle),读者便知道这是指圣保禄(中文没有“冠词”,只有加上“大”字来翻译)。  相似文献   

4.
四季,一艘神奇的船,载着我,驶进春天。啊,春日,红了枝头,春雨,绿了山川。人们争相播种希望,谁不憧憬有一个丰年!就连南来的燕子也发出赞叹:“好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四季,一艘神奇的船,载着我,驶进夏天。啊,夏日,把荷塘绘成一幅画,夏雨,摧着高粱玉米往上窜!斗笠下,闪烁着晶莹的汗珠,哪一滴汗水不孕育着期盼!就连草地上的牛羊也发出赞叹:“好一个忙碌不闲的夏天!”四季,一艘神奇的船,载着我,驶进秋天。啊,秋日,为田野镀上一层金,秋风,把丰收的喜讯传。人们的眉梢挂着喜悦,收获,不仅仅在田间、果园……就连傲霜的菊花也发出赞叹:“好一个果实…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束脩”一词释义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述而》“自行束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句中“束”一词历来颇多歧义 ,主要观点有三种 :一是泛指致师之薄礼 ,二是代称人或人的年龄 ,三即洁身修行之意。经由对“束”一词的历时性、共时性考察 ,可知第一、第三种观点施之于本句解释的不恰当性 ;而从“束”一词的语境义以及“”字的来源发展和与“修”字的区别等方面 ,可证明第二种观点 (以“束”代指年龄 )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張北县魏家山人民公社东坡水庫工地上火箭六中队民工李玉香,外号叫做“失明英雄”。提起他来,工地上没有一个民工不佩服的。这个二十五岁的小伙子,在农业社里也是个好手,还曾經被評选为劳动模范。今春,他听說社里要修东坡水庫了,头一个月就向公社书記提出:“修水庫要人可得先让我去呀!”到政府第一次号召青壮年修东坡水庫时,他就一連向书記要求了四次,結果被批准了。村里人們对他說:“你没出过門,又没眼,怎么能修水庫呢?”当时他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十年前撰写的一篇《谈谈写信》(载《语文学习讲座丛书。应用文写作》,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的文章中,指出过使用“您们”这个词,是“一个语法错误”。笔者试引述有关原文如下: 近来某些人的来信中常常出现“您们”这个词,甚至在某会议给中央领导的致敬电中也用“您们”这个词。其实现代汉语里这个词并不存在。“您”字,北京念nín,是“你”的尊称。这个“您”并没有复数,北京人从来不说“您们”(nín men)。因此普通活也不应该有“您们”(可以说成“您两位”“您三位”等)。最近某杂志刊登吕叔湘先生的一封信,编辑部把信中的“你们”擅改为“您们”。吕先生写信批评了编辑部。他说:“我从来不说‘您们’!”我们写信时,应该注意避免这一个语法错误。  相似文献   

8.
你好     
刚开始上网聊天的时候,我的文字输入速度并不是太快,我用得最多的词就是“你好!”,不管对方是在天南海北,还是男女老幼,统统都是你好.为此,我的同事们笑话我说,你怎么只会一个“你好”呵。  相似文献   

9.
刘绵松居上自闽南来信,说近辑弘一大师全集,要我写一篇序文。词意非常诚恳,使我不能推却。法师圆寂后,我关于法师只写过一篇《为青年说弘一法师》,登在开明书店的中学生杂志上,此外并未写过一个字。因为关于这样崇高伟大的人格,我只能零零星星地为小朋友们说说,却不敢总括地赞一词。现在刘居士要我为全集写序,便是强我总括地赞词。我踌躇了很久,方才动笔,勉强来赞“一词”。我崇仰弘一法师,为了他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凡作人,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作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  相似文献   

10.
简述伊斯兰教的“仪巴代特”(功修)赛生发伊斯兰教的各项宗教功课,诸如礼拜、斋戒、纳天课、朝觐、恭诵古兰等,统称“仪巴代特”(功修),这是一个总的概念。“仪巴代特”()原词义是崇拜,这个词是从“阿卜德”()一词派生的,“阿卜德”意为奴仆,对此,历来人们...  相似文献   

11.
吴映群 《心理科学》1999,(6):563-564
1前言本研究选用中文句子做识记材料,用单字或双字词做探测项,探讨中国人对一般中文句子的信息提取特点。选题的出发点是:①句子比单词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更接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应用,而相应的研究至今很少。②汉语的字、词与拼音文字的字、词具有不同的特点。汉语的字、词本身的形态、意义比较固定。③中文句子中的词相对于句子中的字来说,能更好地表达完整的特定的意思。④汉语的词有80%是双字词,这些双字词是不能再被分解的独立的意义单位。如“白菜”是一个双字词,如果被分解为“白”、“菜”或“白的菜”,便失去了它原…  相似文献   

12.
“开放”一词已从书本进了国策,又从国策普及到社会.透过它的前后左右往外看,不难发现人们的思维方式起了变化.不可否认,也正是它的特有的力量,催动我们去把“国内”二字从原刊名上抠下,这仿佛是拔了栅栏,马儿可在多国的草原上驰骋了.“视及人类之全野”,许是“开放”一词的要义,但无疑是我刊更名的动机和办刊的宗旨.  相似文献   

13.
1992年第3期《西藏研究》(汉文版)发表了署名赵橹的一篇歪曲和侮蔑藏传佛教,伤害信教群众宗教感情的所谓《藏传佛教六字真言考释》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研究藏传佛教专家的姿态,说什么“藏传佛教六字真言,不是不可解的,更不是神秘的”,以轻蔑的态度,采取无中生有,颠倒词序,增添词汇和语法成分,捏造根据等手段,写道:“藏传佛教六字真言,梵文原意,汉译为‘神圣呵!红莲花上的宝珠,吉祥!’是袭用古印度文化中的一句祷祝词。而红莲花上的宝珠,在古印度作为神圣而崇高的女性生殖器的象征,人们祈求生殖繁衍的庄严虔诚的祷祝词。在藏传佛教文化中,不仅引进了印度密教的六字真言,同时也引进了密教的  相似文献   

14.
南宋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休闲之风大盛。这一方面使得南宋文艺作品中流露出鲜明的闲适风格,另一方面也导致当时的文艺评赏之中出现了较前代为多的休闲审美范畴,可归纳为"闲"之子范畴和"闲"之相关范畴两方面。前者有闲雅、闲淡、闲远、闲暇、闲适等;后者有萧散、优游、洒落等。对它们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深化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范畴理论,也有助于当代新兴之休闲美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5.
“的”字词组是结构助词“的”附着在词或词组的后边而构成的一种词组,也叫“的”字结构,如“吃的”、“他的”、“木头的”、“送报的”、“老师讲的”等。如果“的”字后边有被修饰的中心词,则“的”前边的词或词组就变成了修饰成分(定语),不再组成“的”字词组,如“吃的东西”、“送报的人”中,“吃”和“送报”都是定语。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字词组实际上是“定语”加  相似文献   

16.
菩提一叶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党无用。崇德兴仁,务礼修让。——《大无量寿经》这是阿弥阳佛的国土,也是我们理想中的人间净土。我们希望这世界和顺、清明,风调雨顺,灾厉不起;希望国家强盛富裕,人民生活安定…,··战争成为无用之事,全世界水保和平;这仅仅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吗?是理想,但并非不可能实现。实现的关键在最后两句。“崇德兴仁,务礼修让。”我们应该崇尚德行,仁爱、讲礼义、修谦让,而我以为这里最重要的就在一个“让”字上。古人说世界上的东西“争之不足,让之有余”。如果大家懂得礼让…  相似文献   

17.
神父一日     
“神父”一词意译于外文,其拉丁原文是Pater, 英文是Father,这两个外文词都是“父亲”的意思。在讲英语的国家,就称呼神父为“Father”,是一种尊称和爱称。我们中国教会为什么在“父”前又加了一个“神”字,称为“神父”,这里不作什么考据,大概是为了区别于自己的生养之父的缘故吧。不过,加上一个字而称为“神父”后,则较明显地表示出这样的一个群体的身份:与“神”有关,而与真正的“父”则无关,因为他们是一群独身者。由此可见,“神父”是与神,或者同宗教活动有关的人。那么,欲说“‘神父’的一天”,我想,实则是说神父…  相似文献   

18.
“理解”这两个字在我们时代的特殊重要性,也许能从一个口号中看出来:“理解万岁!”但是,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理解,过去,我并不很清楚。 寒假里,我作为首都大学生赴云南前线学习慰问团的成员,在前线度过了二十个终  相似文献   

19.
名片     
计文 《天风》2009,(9):1-1
一次,偶尔走进一间打印社,见一个青年吞吞吐吐地问店主:“给我制作一张‘总经理’头衔的名片,需要什么证明吗?”店主头也不抬地应道:“不用证明,有钱就行。别说印‘总经理’,就是把中间的‘经’字去掉,我也敢给你印!”哇,原来名片可以用来“明骗”!  相似文献   

20.
刘墉勤于学问,整天伏案看书写字,时间长了,难免有点弓背。一天.刘墉上殿,在品级台上一跪,乾隆瞧见,顺嘴说道:“刘爱卿,你这么一跪,岂不成了罗锅儿了?”刘墉赶紧叩头:“谢主隆恩!”乾隆一愣,问:”你谢的什么恩呀?”刘墉回道:“谢皇上封我为罗锅儿。”按当时清朝的规矩,皇帝亲口封一个字,每年就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