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作者是苏联科学院院士,《哲学问题》杂志的主编。他于1963年秋随苏联代表团出席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哲学会议,本文是他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的补充修改稿,发表在《人和时代》(1964)一书中。全文分八节,这里译出的是头三节的全文,共后五节(“人和社会”、“人的精神世界”、“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自由问题”和“社会主义的人在劳动中日臻完善”)未译。在第一节里,作者概述从古希腊到十九世纪西方著名哲学家对人的本质的看法。共中,他特别强调康德关于人应当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思想和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见解,并且着重叙述了费尔巴哈哲学的人本主义原则。在第二节里,作者评述了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特别是存在主义者关于人的问题的见解。他首先评述了叔本华、尼采和斯宾格勒的有关观点,其次以很大的篇幅论述存在主义者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尔、马赛尔等人的见解,并特别吹捧法国存在主义,说什么“‘存在哲学’的法国变种发展到从人道主义立场否定战争,为和平而斗争,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发展哲学思维的良好的思想‘气候’。”最后,作者评述了出席哲学会议的某些托马斯主义者、唯灵论者的有关论点。在第三节里,作者阐述了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即所谓“现实的人道主义”的观点。作者曲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言论,抛弃具体的阶级分析,只字不提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空谈抽象的人,说什么“把物质生产的一切内在可能性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创造力”,就是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说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学说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创造者、人-劳动者上面,而且首先研究把人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建设性的可能性解放出来的途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2.
由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还不为人们所广泛了解。因此,在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即认为心理咨询面对的都是心理失常的人,因此许多人不敢轻易地去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害怕别人知道了认为自己不正常,这是对心理咨询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美学界占压倒优势的理论是美在客观论。在他们看来,美在主观论是唯心主义,美在客观论是唯物主义。中国美学界存在着“对主观的恐惧”。我们就此问题发表一点意见。一审美活动的主观性。“花是红的”,“花是美的”,“红”是花的属性,“美”当然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8,(5):59-66
潘光旦提倡的人的科学,既是对西方自然科学过于重视知识与技术、忽视对于人生价值的反思,也是对五四运动以来唯科学主义思潮、科玄论战的回应。在潘光旦看来,科学是一门学问而非技术,强调理性与客观事实。只有用这样的科学研究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人,了解并合理地解决人的心理与情感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潘光旦对于优生学与性科学的研究,正是他试图推动人的科学的努力。这一努力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被整合进他的新人文思想理论体系中,这既接续了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中的人本主义,又借鉴了西方生物学理论中重视人的文明资源,并在根本上构成了潘光旦反思现代科学发展、重塑科学与人文互动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科学思想史是科学史研究的深层发展。一般说来,这种深层发展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它是科学史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认为,科学史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经验阶段,这也是科学史研究的早期阶段,其特点以收集材料,陈述、描述科学事实为主。2.内史论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科学的内在逻辑矛盾是科学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  相似文献   

6.
系统科学的对象、方法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系统运动已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仍显得方兴未艾,甚至一浪高过一浪。但对“究竟什么是系统”这个问题,即便是在系统运动中起带头作用的那些专家学者的圈子里,似乎也还没有得出一个一致的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人的问题(确切地说,是一种问题的综合)在现代科学知识中日益被提到首位,是与其发展的前途有关的。“人”的现象的独一无二性,是以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的统一性为特征的,这就给人创造了作为科学研究的客体的特殊地位。在这一领域里,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部分技术科学的兴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安纳耶夫已令人信服地指出了这一点。用社会科学来研究,人是任何一个社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质的基本的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将自己的哲学称为科学。只有通过考察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之间的差异,明确它所承担的任务、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它的活动领域,黑格尔的科学概念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它是关于本质的科学,不仅是诸门特殊科学到达自我理解与奠基的前提,也是诸门特殊科学确证自身的真理性与可理解性的保证。这一承担着传统形而上学之使命的哲学的科学是关于纯粹概念自身之科学,是在哲学之中得到把握的存在者之存在的整体,是达到了自身概念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宏观上从数学美学看:微观上围绕“数学是思想的体操,数学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是‘聪明学”’立论,论述命题“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人是什么     
关于人的本体论界定在基督教世俗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于人是什么有这样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对人类理性的盲目崇拜,认为人仅仅凭借自身就能实现自我救赎;另一种是反理性主义的狂热,它的典型表现是尼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在当代社会,不论是个体主义还是整体主义都过于强调人的动物性一面,社会正在走向以物质利益为唯一追求的歧途。马里坦认为,只有走向重建上帝信仰的完整人道主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只有具备神圣精神追求的位格才能达到对真理、自由和博爱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本书的大部分读者大概对科学——一门,也许不止一门——较为熟悉。那么头脑中可能会产生下列问题:究竟什么是科学哲学?它与科学有什么不同?它与哲学的其他领域关系如何?在此,我们将试着对这些及有关的问题作些解答。  相似文献   

12.
对这个问题,有三种回答,即三种科学理论观:(1)语法学理论观;(2)语义学理论观;(3)结构主义理论观。坎贝尔首先试图给科学理论作出确切的规定:一个理论就是命题的一个连通集。以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都知道,自然科学之所以能在短短几百年时间里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学科门类齐全,而且各学科间可以相互贯通,可以相互佐证的严密严谨的庞大科学体系,其最主要、最有效的鉴真识伪的思想武器就是科学共  相似文献   

14.
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冯彦华“怜悯”是同情、帮助有急需的人。而人的“急需”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向乞丐施舍钱物,如今成了社会问题的一个焦点。道理上说,帮助贫困的人是一种美德,但有人争议说,不分缘由的帮助穷人,是助长懒惰。有些流氓无产者利用人的怜悯心,以...  相似文献   

15.
2003年8月10日,美国心理学界大脑生理学界对最近一例裂脑人思维状态做了新的探讨,重新认识裂脑人思维、左右半脑的意识关系,据称是人类在新世纪探索大脑奥秘的重大进展,但对裂脑人心理活动却无法解释。本文以思维科学理论进一步作出解说。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是幸福还是不幸,这个问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科学进步和伦理之间关系的问题尖锐地摆在各国科学家和哲学家面前,能否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成了科学技术前进还是停滞不前的关键。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哲学博士和教授И.Т.弗罗洛夫的《人的前景》(1979)一书对科学发展中这一激动人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这本书受到苏联学术界的好评。弗罗洛夫的学术活动和作品主要集中在科学的哲学问题和社会伦理问题、人的问题和当代全球性问题的领域。他写过许多有名的著作:《遗传学和辩证法》(1968)、《理论生物学的方法论原则》(1973)、《现代科学和人道主义》(1974)、《科学进步和人的末来》(1975)、《辩证法和关于生命的科学中的伦理》(1978)等等。他的一系列著作被译成多种外文。本文摘译自他的《人的前景》一书的第六章。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的旗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医学科学的旗帜,主导和把握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方向。在现代社会各种复杂的因素影响下,医学与人文的关系受到严峻挑战,出现了医学脱离人文的倾向。纠正这种倾向,重新建立医学与人文之间和谐互动的关系,实现人文对医学的引领和把握,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一只心高气傲的小狮子听说人是最坏的动物.于是出去找人,想给人一番教训。 路上碰见的第一个动物有长脸大耳四条腿。“你是人吗?”狮子吼道,震得树林的叶子落了一地。  相似文献   

19.
美国哲学家克劳弗写了《西方文明的基本价值》一书,吹嘘资本主义世界把人当成最高目的,并诬蔑社会主义制度使人的个性遭到摧残。本文就是从批判克劳弗开始的。文章的第一部分批判资产阶级学者对西方文明的美化。指出在社会主义以前的各阶级社会里,由于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人们始终受着自身的活动及其产品的统治,所以是异化了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情况更加发展,一切生产关系都变成人类劳动生产物之间的关系,人变成了“抽象的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不可能成为目的,个性自由、人人平等都是虚伪的词句。要消灭这些异化必须首先消灭私有制。第二部分驳斥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的诬蔑,论证社会主义如何消除异化,把人作为世界上一切价值中最高的价值确立起来。作者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人,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不再是异化的劳动了。个性得到真正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里虽然存在着国家、纪律、组织、劳动分工,但这并不意味着异化。只是在意识范围内还存在异化,这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除。文章中暴露出作者许多修正主义观点。如以抽象的异化理论代替具体的阶级分析;绝口不谈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行动,而胡说什么以“真正人道的道德原则战胜不道德的社会,战胜这个社会与工人相背离的道德”;抹煞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区别,说什么“人不再是阶级的人”,人与人之间“不是敌人,而是朋友”;鼓吹全民国家的谬论;认为意识形态范围内存在的“异化残余”不必通过阶级斗争,只要通过“发展社会消费基金的办法”即可消除;甚至把共产党人说成是为了人道主义、为了人而斗争(根本不提与谁斗争)的战士等等。  相似文献   

20.
人是道德的主体肖雪慧道德起源于人类对良好生活原则的探寻,并以规范的形式把有利于个体和类的保存发展的行为确立下来。它既应为人们满足起码的生存需要提供必要的社会准则,又应为人们满足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提供导向和行为方式。因此,道德在本质上是产生并服务于人的需要的工具。道德的工具本质揭示了人作为道德的主体与道德之间的基本关系:道德是为人而存在,不是人为道德而存在。然而,在道德实际运行中,它的工具本质常常被忘却,出现道德由工具变为目的,人由道德主体变为被道德役使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切文化规范起作用的特点往往是要由工具上升为目的方可更好地实现其作用。道德必须具有它的神圣性,使人们把它作为值得追求的事,道德规范的作用才由于具备自律的基础而得到保证。不过,这个原因还是潜在的。只有当它与某些社会原因结合在一起时,潜在的原因才会转化为现实。比如,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各社会集团的利益斗争导致社会形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对峙格局。统治集团的道德作为在全社会占支配地位的道德,一方面或多或少包含一些体现人类社会生活共同要求的因素,但另一方面,这种道德的核心内容却是直接从他们的特殊利益中引伸出来的。因而道德在本质上就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