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通常指的煤气,实际上就是煤炭没有燃燒完全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气,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混有杂质的可能有臭味)的气体,所以容易令人疏忽。它能危害人,主要是因为它能妨碍人对于氧气的摄取,造成医学上所說的“缺氧証”。人活着,需要不时地把外面的空气吸到肺里,这样才能保証生活必不可少的氧气的供給。全身各个細胞都必須有氧才能燃燒养枓,发放能量,进行新陈代謝,維持每个細胞与整个人体的正常生活活动。一个人在平靜的时候,每小时差不多要呼吸130升氧气。打一个比方说:人身体上的血管就象交通运输线,血液就象交通工具,氧气就象各种物資,氧气涵过肺胞透入血中,与紅血球中的血紅素結合,然后这些运載氧分子的“紅血素”列車,便  相似文献   

2.
天安门礼贊     
人们提起天安門,总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庄严而又亲切的感觉,总会自然而然地激起許多丰富而又美丽的联想。人們崇敬它,景仰它,热爱它,向往它。它正象莫斯科紅場上的克里姆林宫一样,巍然屹立在平坦的广場上,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一片片紅墙向东西伸展着,那迎着太阳閃閃发光的琉璃瓦,昂首挺胸地护卫着它的华表和那别具风格的白石橋,构成一幅色彩鮮明、协調的图案,它是那么庄严、雄偉,那么美丽,那么古雅,又那么年輕。每逢佳节来临,它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大紅灯籠悬挂在城楼上,墙壁被油刷一新,广場四周,彩旗遍布,新紮起的(火旬)丽多彩的牌坊上写着振奋人心的标语,五星国旗在广場中央的旗桿上随风飘揚。这时,你站在广場上,面对着日夜放射着光芒的国徽,凝神注视偉大  相似文献   

3.
去年十二月底,我們滄县紅旗二社杜林村的宗教職业者在領导上的帮助下成立了学习小組,共有组員六人(后来发展到十四人)。从一开始,他們就一边学习,一边参加生产劳动——包种六亩菜地。将近半年的实践証明:又学习又劳动,是我们加速自我改造、逐步达到自食其力的良好方式。因为,学习帮助我們认譏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前景,清除輕视劳动、輕视劳动人民的資产阶级剝削思想。同时,也懂得了:作为国家的公民,我們宗教職业者也有为国家建設事业作出应有的貢献。正是在这种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丁瓚 《心理学报》1960,5(1):11-16
1959年是我們伟大祖国建国十周年。全国各地无論在工农业战錢上,教育、科学、卫生和艺术等文化战綫上到处都是万紫千紅、碩果丰收,說不尽的光輝灿烂的动人景象。就拿我們心理学这顆幼苗来說吧,十年来在我們这块“換了人間”的祖国大地上,已經有了迅速的成长。尽管它的成长速度和其他科学比較起来是緩慢一些的;但是,和它在旧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珍惜今天     
张艳 《天风》1996,(5):42-42
唐伯虎是明朝一位伟大的画家和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一首七十词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这首词表示人寿有限,岁月催人。摩西在诗篇90篇中提到“  相似文献   

6.
“半”这个字,在词典中解释,一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另一种是中的意思;再一种是不完全的意思。若将它运用得当,那独特的涵义,却透出神韵,令人叫绝,以致有人把它作为“半”字文化。古人称见过一面者为“半面之交”;人品高者为“半天朱霞”;年纪较大但尚存风韵的妇女是“徐娘半老”;做事不彻底叫“半间不界”;彼此不分上下的称“半斤八两”,还有什么半生半熟、半青半黄、半推半就、半信半疑、半真半假乃至半途而废、半身不遂云云。诗词中的“半”,描绘出神奇的景姿。色如:“一道残阳落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李白《峨眉山月歌》);声如:“锦城丝…  相似文献   

7.
“超前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综合反映,不是脱离现实的胡思乱想。“超前意识”的精髓是从现实出发,认识未来。它的鲜明特点是:①客观性。它是来源于实践而又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认识。②主动性。是具有改革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著作是太阳,驳倒观潮算账派, 字字行行放光芒,右傾保守一扫光。越学思想越解放,毛主席著作是指南, 民族团結幸福昌。人人学了心里甜, 毛主席著作是明灯,意气风发移山河, 照得思想紅又紅,五年計划二年完。心紅眼亮多舒畅,毛主席著作是鮮花, 样样事情看得清。花开遍地香天下, 毛主席著作是珠宝,人人爭采紅花戴, 一字一句比山高,劳动光荣倍倍加。  相似文献   

9.
“山魔的国家”在巴尔干半島东南部的群山之中,在阿得里海东南岸,屹立着一个又古老又年輕的国家。它就是我們的兄弟之邦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这个字,就是“(?)”的意思。这不仅是因境內山地多(?)而得名,同时也象征着阿尔巴尼亚民族坚强不屈,英雄豪迈的性格。我們如果閱讀一下阿尔巴尼亚的历史,就会了解这一点,并且会被阿尔巴尼亚人民的英雄事迹所激动。阿尔巴尼亚是巴尔干半島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然而从紀元一世紀开始,它就隶属于罗馬。到15世紀,又受土耳其暴君統治了四百五十年。在这悠久的  相似文献   

10.
学会知足     
对一个常人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套用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烦恼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如影随形;默默在心底,无声又无息。”而对于主内信徒来说,有很多的人也同样不能摆脱烦恼的纠缠。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忧心忡忡、郁郁终日而不能笑  相似文献   

11.
王少贵 《天风》1994,(5):18-18
河北新乐市靳家庄农民高老根,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牢记经训:“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辛勤劳动,用科学种田,使得亩产超收。 怎样在黄沙贫瘠的土地上获得亩产2000多斤呢?老根弟兄着实动了脑筋。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苗多结果。”老根弟兄首先选好优良品种。而后他根据土壤科学来分析黄沙地缺什么肥料,对症下药。他既用磷肥又针对近几年土地缺钾施了钾肥。所以他种的秋玉米长势喜人,引起了市农业局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一、“以人为本”的宗教观与“以神为本”的宗教观从宗教发展的历史来看,在欧洲, “神”与“人”的对立是自文艺复兴开始凸显出来的。在中世纪,有神论的宗教观,确切地说,使基督教的宗教观的独占统治达到了顶点,不仅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如哲学、道德、文学艺术和科学成了它的婢女和仆人,而且人也成了神的创造物和奴仆。在宗教中,神或上帝是作为世界之“本”,即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被确定为世界的“本原”的。因此,上帝被说成是具有创造一切的、至高无上的无限和绝对: 它创造了万物,又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它威力无边,赏罚分明;它预知你的来生,又支配你的今  相似文献   

13.
三是怎样一种宇宙論《略論》大意說:“法相宗建立了精神性的单子——‘种子’說,认为种子是构成世界的原因。”即“物界心界都是种子的产物”。“种子是各各独立的、最小单位的实体,一粒一粒的。”“它不是物质性的,只能是精神性的”。“他们又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心)最根本的是第八識,种子藏住的地方在第八識里面。种子和第八識是虚构的互相依存的精神实体。”又据他說:“第八  相似文献   

14.
徐雅 《天风》2006,(14):9
一、肯定身份从撒母耳记上1章1节的描写:“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使我们知道因着以利加拿生活的环境,他就成为一个以法莲人;又从下半节“是苏弗的元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1”的记载中让我们看到本着血统的遗传,使他成为一个以法莲人。而以法莲是从约瑟出来,约瑟又从雅各出来,故此以法莲  相似文献   

15.
语言在句子中一般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例如“人”的词汇意义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它的语法意义则是名词,在句中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等.但是当它进入具体的言语活动后,“人”所具有的语义往往是非常丰富、又非常复杂的,不能单从“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去理解,而要联系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例如: ①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②这件事办不好你可别埋怨人。③这是给人捎的东西,请带好。  相似文献   

16.
对200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文艺点评”——胡山林先生《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以下简称“点评”)一文观点,作者不敢苟同,特提出质疑,求证于专家学者。 “点评”说,“终极关怀所指向的是关于人的生存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按作者所概括,第一是“人的自我认识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第二是“人的处境问题: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第三“人生价值、人生意义及人的根本困境  相似文献   

17.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年第3期上,陈国华同志在《推销产品的广告要合乎逻辑》一文中,批评了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推销酒的广告:“饮酒要饮佳味思,送礼要送金皇后”,说它“犯了逻辑错误。”陈文说:“既然饮酒的人喜欢饮‘佳味思’,为什么送礼的人偏要送‘金皇后’呢?到底是哪种酒好呢?无所适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条广告的上下两句蕴涵着逻辑上的自相矛盾,也就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我认为陈文对广告的批评是错误的。上述广告并未犯逻辑错误,相反上述广告是一条好广告。好就好在,它运用了逻辑学上的蕴涵式。“饮酒要饮佳味思”蕴涵着“佳味思是好酒”,又蕴涵着“佳味思是  相似文献   

18.
焦虑是人性正常状况的一部分。但是,它既浪费时间,又损耗人的精力,既费时又伤神,而长时间的焦虑更是如此。在有些人身上,可以看到一种荒诞的习惯,他们总是因为担心:“万一……”之类的事情而失眠。事实上,他  相似文献   

19.
巧与拙     
《论衡》里记载这么一个故事: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涂者。人或问之:“何为泣者?”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 “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 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相似文献   

20.
“不A不B”四字格因语境不同而存在着多种逻辑关系,它或用来表达概念,或用来表达判断,有较强的表现力。下面分别说明。一、“不A不B”可用来表达正概念用公式表示:不A不B=半A半B。例如: 不新不旧=半新半旧不中不西=半中半西不死不活=半死半活这类四字格中“不”的否定意义显然被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