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从宋元文人画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社会、历史及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依旧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美术界还是设计界,中国画都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名词。我们从中国画的演变历史中也可看出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亦能领略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通过对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特别是从文人画向现代中国画演变的每一处细小变化着手,来分析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和文人画永恒的笔墨精神。  相似文献   

2.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文人画更是文人画的重要时代,代表人物有赵孟頫、钱选、"元四家"等,而元前期艺坛足以领袖群伦的必然是提出了"书画本来同"的赵孟頫。他开创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先河,开创了元代文人绘画的新面貌,使文人画走向成熟,对明清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元四家"更是将文人画推向了巅峰。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流派和画体,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当今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简议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它在创作上强调作者的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的手法。作者多是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士大夫。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文人画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职业画家所做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创始者,并称之为南宗之祖。宋代以前,中国绘画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并出现了"关家山水"和"黄徐异体"的花鸟画。  相似文献   

5.
"画家画"与"文人画",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中生成的,蕴含着文化身份冲突的绘画艺术分野。张大千从文人画中觉悟,自觉追求"画家画"的新境界。其关于"画家画"的认识与实践,从中国画内部有效回应了20世纪初"中国画衰败已极"的时代挑战,是现代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绘画的总体局面属于多种流派纷呈的局面,其中写实风格占据相对主要的位置,但没有形成一边倒的局面,新文人画派和表现主义与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众多流派之间,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对抗的矛盾状态,并存在于画家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和各种思潮之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与中国哲学的渊源很深,可以说中国哲学是整个中国画的灵魂,是中国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与中国哲学水乳交融,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中国哲学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在中国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从中国画中能够看出中国哲学的的发展趋势,那些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哲学和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8.
问:就画种而言,中国画所特有的本体语言凝聚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从中国画里,可以透析到精博的中国画美学意蕴.从目前中国画的写生和创作来看,写生是面对自然,想请老师谈谈自然美在写生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以新文人画理论支持者或“精神领袖”来定义陈绶祥,却忽略了他作为一名中国画家的身份。他与其他新文人画家一样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对“中国绘画的现代性形态”展开积极探索。他的作品沿袭着海派的绘画风格,并有独特的自我表现方式,形成了“明艳磅礴”的风格面貌。陈绶祥新文人画表现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多次的探索。陈绶祥自少年时期在家乡学习花鸟画,而后在中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师承的影响下,绘画风格从“岭南”转向“民间”,最终走向了新文人画。结合陈绶祥的生平经历,阐述其新文人画绘画艺术中牡丹意象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并对牡丹意象的寓意加以分析,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在千年发展历程中的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流派、人物、理论和作品,但总的来说中国画分为写实写物和写意写心两个重要方向,从历史看中国画早期是以写实写物为主,在隋、唐和北宋早期最为兴盛,从北宋后期经南宋末,中国画开始出现以写实写物为主转向写意写心为主的萌芽现象,至元代中国画已基本以写意写心为主,明、清至现代中国画也都是以写意写心为主基调,所以现在中国画也被称为写意画。因此研究中国画艺术从写实写物转向写意写心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理清中国画发展的大方向脉络,丰富和补充中国画艺术从写实写物转向写意写心具体原因的理论内涵,从而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提供进一步的多角度的理论支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的灵魂是意境,意境就是对自然景物的提炼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无论是提炼意境还是感悟生活都离不开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有人提出"地域特征对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或技法、风格及意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黑龙江省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形成了当地的风格特色。以黑龙江省中国画创作大体艺术特色为例,研究影响这种艺术特色产生的地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形式。从中国人物画上来看,不同时代的绘画代表人物,其形式语言风格就大不相同。在意境方面,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具有写意性和诗意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构图方面,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在点、线、面的基础上,形成有意味的形式。在色彩方面,中国画以主观意识为主导,表现画者自身的审美心胸。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需要在秉持水墨为上、线性为骨精神的同时,合理吸收西方绘画理论,发扬中国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13.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自隋创立科举制,以文取仕,历代沿袭,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官,都擅诗词,工书法。因此,官僚和文人难以分割,古称"士大夫"。士大夫们以画自娱或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是必然的,并逐渐形成一种风气。因此,文人画的兴起与科举制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明代前期的文人画,上承元人传统,初期亦有诸多名家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画、墨竹画、墨梅画等。虽然明代时期文人画风在前期的画坛上未能形成一股巨流永奔不滞,但对中后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与壮大却产生着极其重要的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自成化、弘治而后,随着院体、浙派的盛极而衰的局面,以古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吴门画派。这一画派在画坛上,渐渐取代了院体和浙派,在画坛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这一画派出现的时间是在元明交替时期,也可说是在特殊的历史、特殊的文化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绘画艺术主流,犹如一望无际的夜空中划过的那道流星,虽灿烂,但又短暂。明代前期文人画的兴起,可作为某一时期的某种文化现象,他明显带有古代文人历来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韵味。也可说在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坛中,都有着孰优孰劣的争议,这也是直到文人画家被画坛所认可后才开始改变这种不明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画中有通过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巧妙处理来反映风土人情、展现社会面貌的传统。各类绘画题材中,在有限的平面内将不同的场景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融合到极致,这些手法和方式也应该为现代中国画创作所体认和应用,使极具时代风格的元素与画作的人物、背景形成有机的联合,从而展现中国画创作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庞世伟 《美与时代》2007,(11):42-45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民族自强和"门户开放"的呼声中最终爆发了以高举"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而引发了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中国民族文化之前途问题的大辩论,而"文人画之价值"问题正是这场辩论的焦点之一.针对以康有为、陈独秀等为代表的"西化"派对明清"文人画之价值"的全面否定,陈师曾撰写了<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对明清"文人画之价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积极的辩护.该文对近百年中国绘画的发展与变革历史研究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一辩论及其后来近百年的历史与实践证明:今天的中国画仍是大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7.
文人画不仅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流传到国外,对国外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苏轼在文人画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从苏轼开始,画工和文人画得以区分,他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人画艺术,比较提倡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反对单一地追求形式美的画工风格,尤其重视写意文人画,他的主张的提出对后世文人画的创作影响非常大,导致后世的画家在画画的时候,总是力图营造出一种意境。苏轼所提出的文人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开辟了文人画的新的画风,使得中国绘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苏轼的文人画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的形式美表现在中国画特有的材料、特殊的笔墨效果、特有的画法程式、诗书画印、装裱款式、构图以及画家具备的技法风格等方面。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怎样画有"味道"、有"品质"、有"格调",是画家们反复思考的事。事实上,形式美是中国画的根本,是核心。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熟悉、理解、探索、研究中国画的形式因素,保持中国画样式的东方性、民族性,使中国画的形式之美代代相传,绵延不断,使传统中国画的菁华永续流传。  相似文献   

19.
元代大画家赵孟(兆页)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时代新风,使文人画走向全面成熟,对明清绘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赵盂颊的画是由宋入元、从繁到简过渡的代表,他集唐及北宋诸名家之大成,力矫南宋院体画的流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长安画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北以陕西西安为主要地区兴起的一个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画派。是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一个绘画流派。主要创作了一大批表现西北地区朴厚自然、苍凉雄浑的西北风情,黄土高原绘画作品。展现了陕西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大西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热烈感情,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人民红军,歌颂劳苦大众,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种精神面貌。不仅继承了中国从古提出的"文人画"观,也对新时代中国画创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理念。论文主要通过对"长安画派"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探索长安画派的艺术价值以及对中国画坛绘画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