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莎·卢森堡著作的出版、翻译和研究,是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中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这三个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前处于相互抑制的关系中,20世纪90年代后转而变成了相互推动的关系。到目前为止,罗莎·卢森堡全部著作的整理和出版,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近完成;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翻译已经有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波兰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日语、中文等多种文字的译本,不同语种的《罗莎·卢森堡全集》的翻译和出版或正在进行,或处在启动阶段;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研究在解读冷战后新解密的罗莎·卢森堡文献、评价罗莎·卢森堡与列宁的关系和阐释罗莎·卢森堡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些都使罗莎·卢森堡著作和思想的研究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热点,从而证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结,而是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思想嬗变,在世界历史的变革中建构起新的思维框架,获得了新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今天出版和翻译罗莎·卢森堡的著作,研究罗莎·卢森堡的思想,既是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变革的历史,也是在当代思想的平台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热潮是由一场"马克思与正义"的争论引发的.从立场上看,主要有"马克思反对正义"和"马克思赞成正义"两派,议题涉及正义价值的来源问题、道德善和非道德善问题、道德现实主义问题、道德改良主义问题等.在争论中,虽然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现作出了合理客观的评价,但从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和西学立场来看,英美学界实际上是想借助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为新型的资本主义良序社会扫除障碍.所以,由这场争论带动的正义问题研究,从程度上讲,尽管很深入,但却不彻底.  相似文献   

3.
刘黎红 《哲学动态》2001,(11):21-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与现代化所伴生的意义危机和文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新一轮更加广泛、深层次的冲击,文化保守主义问题在中国凸现了出来.当国内学者发现了这一问题的现实性和它仍将持续存在的必然性以后,文化保守主义很快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就近代文化保守主义[1]而言,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学者们对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现将国内10余年来的主要研究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简称MEGA~2)的编辑出版计划重新启动后,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基于MEGA~2新文献的研究热潮。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一方面依据MEGA~2启动了法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工程(简称GEME),积极推动MEGA~2的国际研究;另一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初,法国学者就开始利用MEGA~2新文献,围绕着《资本论》及其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重新探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内涵、马克思思想形成史中的问题式转换、马克思与黑格尔、斯宾诺莎、亚里士多德、青年黑格尔派等理论关系问题。法国学界的思想研究动态,对我们开展MEGA~2研究的借鉴意义在于必须处理好文献考据与思想研究间的关系,避免将MEGA~2研究等同于文献考据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编者手记     
南斯拉夫实践派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学术团体,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分化和演进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起陆续编译了实践派的部分代表著作,但到80年代末研究相对沉寂下来  相似文献   

6.
张亮 《哲学动态》2001,(3):40-44
与卢卡奇、马尔库塞和弗洛姆、乃至新近的哈贝马斯研究相比 ,国内的阿多诺研究基本没有展开。虽然 90年代初以来 ,阿多诺的主要作品都已经陆续有了中译本 ,〔1〕不少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和 2 0世纪美学的著作都辟专章论述他的思想 ,但是 ,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一本专著 ,更令人遗憾的是 ,学界的评价依旧停留在对国外相对陈旧的观点的转述上。在 1 982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中 ,徐崇温先生实际承袭了 70年代正在朝“右”转的哈贝马斯的观点 ,从“左”的方面批评阿多诺不仅是浪漫主义的而且还是哲学唯心主义的。〔2〕时过境迁 ,在 1 998…  相似文献   

7.
信念修正的理论大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由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的,但很快就引起了计算机界和人工智能领域学者的浓厚兴趣,20世纪90年代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点.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介绍并研究信念修正的理论,近年来逻辑学界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科恩、布坎南、柯林斯、坎贝尔以及希普诺维奇等学者运用分析哲学的概念分析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从而形成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他们试图重构、修正和澄清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概念。他们对社会主义法的必然性、社会主义权利理念的本质属性、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分析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人类本质概念及其激进的批评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马克思的早期作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首次出版以来,一种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发展起来了,这种传统把异化概念置于马克思的全部作的核心之中。鉴于苏联所具有的专政本性,这种传统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之中并没有得到多少鼓励,也就不令人感到惊讶了。只有法兰克福学派的作家们、特别是H.马尔库塞和E.弗洛姆,使对于马克思思想的人道主义解释保持了活力。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早期,诸如E.卡曼卡(Eugene Kamenka)的《马克思主义和伦理学》、I.麦扎罗斯(Istvan Meszaros)的《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B.奥尔曼(BertellOllman)的《异化》从学术角度所作出的解释,重新激发了人们对人道主义有关马克思思想的解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伯特尔.奥尔曼(Bertell Ollman)被国内学者誉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美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领军人物。[1]但国内对于其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并不多,仅有的数篇文献也只是非常简单地介绍其个别观点,并没有对他关于马克思辩证法的思想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11.
日本马克思主义近来正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学界以及日本哲学学界的一个新话题。这一话题的直接起因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在出版的首批日本马克思主义译丛,本译丛不仅包括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性著作,即望月清司的《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田畑稔的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中国流行音乐的诞生至今,流行音乐似乎已经跟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同样流行音乐的传播形式也逐渐从电台、黑胶、光盘向现在的虚拟数字媒体音乐转变。在每个形式的发展过程中,设计包装的形式与材质更新成为推动其进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数字音乐时代,实体唱片的革新与发展,将对未来流行音乐市场创造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3.
正金宜久,1933年10月生,安徽寿县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曾得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证书。金宜久先生著述宏富,专著与主编著作近20部,论文近百篇,著述涵盖伊斯兰教诸多分支学科,重点研究领域为伊斯兰教历史、伊斯兰教与政治、明清之际中国伊斯兰教思想等。主要代表性著作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史》《当代伊斯兰问题》《中国伊斯兰探秘》《王岱舆思想研究》等。金宜久先生是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立场与方法研究伊斯兰教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事实与价值的融合--公共行政伦理学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西方理论界出现科学化倾向,公共行政管理被归入科学的事实领域,伦理学则属于价值领域,两者被人为地分离;行政与伦理的结合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从行政学产生之时起,行政管理的价值问题与伦理目标就成为学者们思考的一个焦点;20世纪70至80年代,行政与伦理真正开始融合,不仅出版了理论著作,而且在行政实践中接受了伦理规范.至此,公共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15.
<公共行政评论>作为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会刊,反映出了行政伦理研究视点在20世纪的变迁.40-60年代,行政伦理研究从改变公共行政学的价值中立预设开始,以行政责任为关注点,从行政伦理的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研究,发展到关注行政组织、行政制度的伦理内容研究.70年代,以"社会公平与公共行政"为研究焦点形成新公共行政学派.80年代,关注对"行政伦理"立法的反思,建构"公民主义"的研究进路.90年代,研究方法与研究立场逐渐多元化,研究视阈拓展.21世纪初,批判进路的行政伦理研究继续深化发展,学者也关注行政伦理学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除了继续前几年有关问题的讨论之外 ,在探讨重点、理论推进等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 ,从而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世纪谋求新发展的某种可能性。一、从真理观与价值观统一的高度把握实践标准1998年 ,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大陆得以持续传播,并于20世纪末一度形成了中国的"本雅明热"。中国经济及文化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嬗变,是本雅明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得以持续传播的社会条件,中国文艺理论现代化发展的"内需",则是本雅明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得以持续传播的根本动力。本雅明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界,普遍地把它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  相似文献   

18.
应用伦理学研究在中国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发展阶段和2000年之后的深化阶段。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应用伦理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学科定位和学科性质不明确、本土化程度较低、实际应用能力有待加强、学科体系尚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19.
徐梦瑶 《学海》2006,(2):205-206
在西方,女权主义作为文化研究的铁三角之一获得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研究成果也是层出不穷。而国内对这一问题,特别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女权主义的新发展的研究,还急待深化。在当今中国历史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潮流中,这种研究视角的缺乏就不能不令人扼腕。正如钱乘旦先生所言,我们缺少的是“一种解读社会的视角,一个判断社会的立场”。(序第2页)在此背景下,吴庆宏博士的专著《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权主义》于2005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作者以伍尔夫为研究对象,精辟地论述了其女权思想特别是其新女权主义的思想,这部著作就成…  相似文献   

20.
陆月宏 《学海》2003,(6):191-194
20世纪 70年代末到 80年代中期 ,是我国西方哲学研究得到恢复并逐渐走上正轨的阶段。这个时期 ,发表的论文、译著与专著 ,数量上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代的总和 ,内容上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提高与拓深。同时原著的翻译与出版方面 ,在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的著作都被翻译和介绍进来了 ,西方哲学原著、国外学者研究西方哲学成果的翻译和国内学者对原作的专题研究等都得到了加强。概括地说 ,在西方哲学研究的前一阶段 ,先后出现了“萨特热”、“弗洛伊德热”和“尼采热” ,表现了该研究领域恢复期的繁荣景象。“三热”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