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未来走向,与过去和现在的研究现状密切相关,必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时代与时代主题、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世界性的哲学交流与对话等等。论文就相关问题,如哲学与政治、学术性与现实性、理论与实践、哲学与群众、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革命家与哲学家、哲学研究方式与实证研究方式等进行讨论。论文的结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将仍然是主流,过去哲学研究那种大一统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多样性的研究、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并存,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各种研究路径互相竞争、互相切磋、互相促进,未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走向世纪之交的中国当代哲学盖勇,徐庆文当代中国哲学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伴随着20世纪帷幕的徐徐落下,我们将走向新的世纪.面对这样的一个历史时刻,中国哲学将如何定位,一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意义的课题。从哲学的现状看,当代中国哲学应着力处理好下列几个问题:第一,处理好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中国当代哲学的历程昭示我们,过分强调哲学的党性和政治价值,片面理解哲学为政治服务口号,甚至将哲学与政治等同起来,对哲学过分干预和不断施加压力,就会使曹竺私大独立性,成为政治的附庸和为政治宣传作论证作辩护的工具。第二,找寻哲学走向现实的关键环节,使哲学从理性抽象过渡到理性具体。必须处理好哲学与现实的关系,既不能要求直接对应,又不能远离实际生活。第三,应淡化一下哲学研究中的体系建构热。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闭门造车式地建构种种体系,是一种浮澡心态的体现。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认为应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哲学研究,展示哲学的鲢力,这是世纪之交哲学努力的方向。首先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关注现实生活,既是哲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也是走向未来的重心与主题,这是它获得恒久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当代中国哲学走向世纪之交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27日至29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许全兴、陈正夫、宋志明、郭齐勇、李存山、陈卫平等先生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江右哲学”、“传统儒学和现代新儒学”、“道家哲学与佛教哲学”、“中国哲学的创新和未来走向”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哲文 《学海》2001,(5):205-206
“文化”问题历来是一个激动人心而常谈常新的话题 ,这一话题的魅力在于文化本身就是人的本质特征与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由虞友谦、陈刚主编 ,江苏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人员共同撰写的《当代中国文化走向》(河海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1 2月出版 )一书 ,以崭新的研究视角 ,回顾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考察当代中国文化现状 ,展望中国文化未来走向 ,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深刻的思想启迪。第一、世纪回眸 :考察当代中国文化走向的历史感。历史、现实、未来 ,是一个时间链 ;传统、时代、理想 ,是一个文化链。《当代中国文化走向》一…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哲学史学会、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6日至10日在杭州、上海两地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的近120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 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科学发展观与环境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中国环境哲学年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七十多篇,先后有三十余人作了大会发言.大会围绕着"科学发展观与环境哲学"这一主题,在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理论的融合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黑龙江省哲学学会、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承办的"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历史与未来"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于2018年9月22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16-18日,中国无神论学会在北京圆山大酒店召开了学术年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在中国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2010年9月11-13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大学和东北大学主办的第13届技术哲学学术年会在上海大学隆重召开。此次技术哲学年会的主题是技术、城市与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史学会第四届年会于8月21日至24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哲学与现代化”是这次年会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了大会发育和小组讨论。现将会议情况述要如下:  相似文献   

1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哲学应该研究这一主题。建构中国的发展哲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4日至6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05年会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主办、西北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协办.来自全国各地中国哲学界的一百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五十余篇,四十多位学者作了专题发言.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这一大会主题展开了深人的讨论.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于 1999年 10月 15日至 17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是中国自然辩证法 (科学哲学 )界的大型双年会 ,从 78年以来 ,已陆续举办了八次 ,本届会议的主题为“中国科学哲学 :回顾与展望”。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约 12 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比较宽 ,我们可以把代表们的发言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回顾。中国科学院的范岱年教授对 80多年来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  相似文献   

14.
寻找新的生长点──全国“哲学与时代”研讨会暨社科院系统第四届哲学年会综述晓晨全国“哲学与时代”研讨会暨社科院系统第四届哲学年会于1994年11月12日至15日在苏州大学召开。会议由江苏省社科院哲学所、苏州大学政治系、江苏省哲学学会发起和主办,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哲学的积极因素陈正夫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哲学)对现代化的价值如何,一方面要看它本身有否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看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它的选择、改造和利用而定。中国传统哲学内容丰富,思想精湛,对构建和发展未来哲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哲...  相似文献   

16.
姜锡润 《哲学动态》2002,(10):18-20
"中国第六届价值哲学暨中韩第一届价值哲学研讨会"于2002年7月21日至24日在云南玉溪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价值理论研究室、<哲学研究>编辑部、韩国道德教育研究会、云南玉溪师范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学部、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党校、科研机构及韩国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新世纪的价值冲突和人文精神"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时代思潮的回顾和前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记略郁振华(华东师大哲学系)1996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现代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冯契哲学思想讨论会在华东师大召开。中国现代哲学会、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学术月刊》社和华东师大哲学系共同...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于1995年6月21日召开学术会议,主题是“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及其展望”。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央党校哲学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师大学报编辑部、师大社科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师大哲学系的教师4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中国哲学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哲学的未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哲学家的素质、哲学的功能、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中国传统哲学的转型等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关于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与会者认为,今天的中国哲学处于世纪之交的转折时代,而转…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2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高端学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论坛召开之际恰逢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先达九十高寿,学者们围绕其新著《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以"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为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十多家媒体单位,共计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1.发哲学新声,立时代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刘伟校长在致辞中表示,陈先  相似文献   

20.
龚群 《哲学动态》2001,(10):15-17
20 0 1年 7月 2 4日 ,历时四天的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落下帷幕。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有 2 50人之多 ,其中港澳台地区和美、英、德、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学者和中国大陆学者大约各占一半 ,超过了以往各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的规模。这次大会以“中国哲学与 2 1世纪的文明”走向为主题 ,点明了古老的中国哲学与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意义。大会围绕这一重大主题 ,从中国哲学的特点 ,在新世纪如何发挥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积极作用 ,如何深入研究与发掘经学与诸子学的原创性贡献 ,并揭示其现代意义与价值 ,以及对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