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农场的一个“万元户”准备盖一套住宅。申请刚一呈上,立即得到该场基建科长的热情支持:亲自绘图纸,亲自批木料,亲自……。而后,这位基建科长便来到“万元户”老张家里,对老张说:“眼下建材物资如此紧缺,批这么多材料可不容易呀!”老张听出了弦外之音,立即从大衣柜里取出两条“前门”塞给了科长。事后,这位科长若有所失地说:“他妈的,老‘万’也没油水,两条‘前门’值多少钱!”原来,这位基建科长如此热情是为了捞“油水”! 由此,我想到《后汉书》里《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东汉安帝时候,杨震被任命为东莱太守,  相似文献   

2.
贵刊1982年第3期《“非”的妙用》一文写道,“由于对‘非’字的逻辑意义不甚了解,致使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下,‘非’字用得不当,从而作出不恰当判断的现象还是常常见到的。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家里很忙,你别去看电影!’‘我非去!’‘那是我的铅笔,你不要拿!’‘我非拿!’……这些句子表达出来的意思,同作者原来想要表达的意思恰恰相反。毛病就是‘非’字后面没有‘不’字。”其实并非如此。作者只道出其一,未说出其二。《现代汉语词典》“非”字条指  相似文献   

3.
名片     
计文 《天风》2009,(9):1-1
一次,偶尔走进一间打印社,见一个青年吞吞吐吐地问店主:“给我制作一张‘总经理’头衔的名片,需要什么证明吗?”店主头也不抬地应道:“不用证明,有钱就行。别说印‘总经理’,就是把中间的‘经’字去掉,我也敢给你印!”哇,原来名片可以用来“明骗”!  相似文献   

4.
褚洪深 《中国道教》2001,(3):47-48,52
茅山顶宫山门两侧有“道炁长存,万寿无疆”八个大字。这个不多见的“炁”当作何解?据《句容文史资料》第五辑《“炁”字解》:“道经中用‘炁’作先天气的代号,用‘气’作后天气的代号;在丹经里,精化之气用炁,吐纳导引之气用气,‘炁’字实即丹田的同义词。”又引“《抱朴子内篇·至理》论行气之妙,凡有关道术的都用炁字,有关呼吸气则用气字,两字用法有明显的区分。”  相似文献   

5.
水北为阳     
今年第二期《逻辑与语言学习》的《地名的逻辑分析》一文,有这么一段话:“不少地名还是名实相符的。‘河北’就在黄河以北,‘山西’就在太行山以西;‘山东’当然在太行山之东……‘汉阳’又确在汉水之阳;‘汝阳’也在汝河之南。如此这般,使人见名知地……”联系上下文看,作者是将“阳”当作“南”理解的。“汉水之阳”也就是“汉水之南”的意思。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对“阳”字的第一条解释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又引用了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位私塾先生,学问浅薄,但乡里仍有不少孩子前来向他求学。那时候人们白天一般都不睡觉,那位私塾先生却特别爱在白天睡觉。有一天,他刚想睡午觉,有个学生拿着《论语》来问他“宰予昼寝”是什么意思。先生伸伸懒腰,解释说:“‘宰’就是杀;‘予’就是我;‘昼’就是午昼、白天;‘寝,就是睡觉。‘宰予昼寝’的意思就是:即使杀了我,也要在白天睡一觉。”说完就钻进被窝里去了。这个私塾先生在解释“宰予昼寝”时之所以闹笑话,就是因为没注意到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语词表达了几个概念。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无穷的,而词汇是有限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概念和语词不完全对应的情况。上述故事  相似文献   

7.
一个故事 阳历年初做避静时,神父给我介绍一本小书,题目是礼物,封面上还画着一盒装饰漂亮的礼物,翻了几页方才发现原来书的内容不是‘礼物’而是‘现在’,因为英语中同一字present有这两种意义,必须藉上下文而决定该用那一种,接下看时却又发觉作者字中行间的意思是要指出‘现在’这时刻是人人皆有的礼物。  相似文献   

8.
1983年第5期的《中国语文》上刊登了李芳杰同志《“畸零人”?》一文,文章认为“‘畸零人’一词的新造值得商榷。”共实,“畸零人”一词并非新造。《红楼梦》第63回中,妙玉给宝玉下了个帖子,因她下着“槛外人”三字,宝玉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于是,邢岫崓给宝玉出主意,说道:“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人扰扰之人,他便喜了……”  相似文献   

9.
或曰:相术之奇,造物有心生之。余曰:子何以知之?曰:古人生而有文在手,唐叔虞曰“虞”,鲁季友曰“友”,宋仲子曰“鲁夫人”,非天有心生之乎?余曰:按《左传注》云,孔《疏》:“隶书起于秦末。石经古文,‘虞’作‘(从从)’,‘鲁’作‘(止衣)’,手文固当有似之者。”由此说推之,则“友”字、“夫人”字,笔画不多,  相似文献   

10.
躲开风口     
2005年台风“麦莎”过后,央视主持人采访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这次抗台风时您有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兴趣,抗台风不一定要在风口上。这是什么理念?”习近平说:“我在福建时,有一位副省长是负责抗台风的,他总结了抗台风几字诀,最后一个字是‘跑’。这次是124万人跑。”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梁启雄曰:“《淮南·原道》注:‘中,适也。’《汉书·刑法志》注:‘中,当也。’归纳:《天论》‘中则可从’,《正名》‘心之所可中理’,《赋》‘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儒效》‘比中而行之’,《哀公》‘行中规绳’,各句的‘中’字都有‘适当’之意。”(《荀子简释》) 句中两“中”字均当读去声,动词,义为“符合”。《穆天子传》“味中糜胃而滑”,郭璞注:“中,犹合也。”《管子·四时》“不中者死”,注:“中,犹合也。”《商君书·君臣》:“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  相似文献   

12.
胡阿祥 《学海》2005,(5):109
(89)1106页:“改江夏石阳曰曲陵。”又1115页校勘记:“改江夏石阳曰曲陵‘曲陵’各本并作‘曲阳’。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云:‘阳当作陵,盖涉石阳而讹,据上文订正。’按成校是,今改正。”按:成孺所谓“据上文订正”,“上文”盖指此安陆公相条“江夏又有曲陵县,本名石阳”。而检《宋志》郢州刺史江夏太守条“又有安陆、曲陵”云云,则各本并作之“曲阳”确为“曲陵”之误。(90)1117页:“南郡太守,秦立。汉高帝元年,为临江国,景帝中二年复故。”又1159-1160页校勘记:“‘汉高帝’各本作‘汉文帝’,‘中二年’各本作‘中元年’,并据《汉书·…  相似文献   

13.
(89)1106页:“改江夏石阳曰曲陵。”又1115页校勘记:“改江夏石阳曰曲陵‘曲陵’各本并作‘曲阳’。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云:‘阳当作陵,盖涉石阳而讹,据上文订正。’按成校是,今改正。”按:成孺所谓“据上文订正”,“上文”盖指此安陆公相条“江夏又有曲陵县,本名石阳”。  相似文献   

14.
荆棘篇     
汪维藩 《天风》1995,(8):26-26
(十九) “以扫对雅各说:‘我累昏了,求你把这红豆汤给我喝。’……雅各说:‘你今日把长子的名分卖给我吧!’以扫说:‘我将要死,这长子的名分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以扫轻看了他长子的名分。”(创25:30—31)  相似文献   

15.
姚永抗同志在他的《要全面理解“一分为二”》一文中,(見《光明日报》1964年6月12日)针对我的文章:《“合二而一”不是辯证法》,提出要全面理解“一分为二”。在姚永抗同志看来,艾恒武、林青山同志的观点不够全面,而項晴同志的文章更不全面。姚永抗同志在以不要完全否定“合二而一”命题为借口,提出了他的所謂“全面”的理解。姚永抗同志认为,“企图用‘合二而一’来代替或补充‘一分为二’的做法,是对‘一分为二’片面理解的表现”(指艾恒武、林青山二同志的观点),但“以‘不是辯证法’来籠統地加以否定也是不对的”。姚永抗同志的“全面”理解认为,“‘合二而一’也可以理解为矛盾的同一性的一个侧面——对立統一规律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因此,‘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不能說是根本对立或‘针锋相对’的。如果有对立,也只是部分与整体的对立,艾林二位提出‘合二而一’的思想不能被当作用形而上学代替辩证法,而只是对‘一分为二’作了片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陈汉章何许人也 ?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但我说的就是胡适之前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那位先生 ,你一定会恍然。笔者对此先生的最初印象得之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自序》 :“给我们讲中国哲学史的那位教授 ,从三皇五帝讲起 ,讲了半年 ,才讲到周公。我们问他 :照这样的速度讲下去 ,什么时候可以讲完。他说 :‘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若说讲完 ,一句话可以讲完。若说讲不完 ,那就永远讲不完。’到了一九一七年 ,胡适到北大来了。”这里的“那位教授”就是陈汉章 ,在有些材料里是言明的。就回忆中的形象而言 ,确实近乎冬炽先生 ,年青一代留洋学者登…  相似文献   

17.
这本书是我近四十年前开始写的,因为事务冗忙,时作时辍。原来计划,除现在书中的五章外,还有三章是有关中国与外国佛教关系史的,因佛教协会已有这方面资料的编辑和著作,所以不重复了。我写成第一章后,曾以《楞严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句话中提出“饮水”二字作为笔名,陆续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有一位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小题目?”我说:“我喜欢‘小题大做’,而不愿‘大题小作’,更害怕有题空做。”这本书名很合我的心意。几年前,一位青年僧人用日文翻译这本书,我应他的要求写《序》时,曾记下与本书有关的一件事:一九五…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画家俞仲林的一幅《牡丹图》被人买走。过了两天,那位买主要求退画。俞仲林问其原因。那人说:"那图上有一朵牡丹花正好画在边沿上,只有半朵。人们都说这叫‘富贵不全’,不吉利;要么退货,要么减价,我总不能把‘富贵不全’挂在家里呀!"俞先生听完后,故作惊讶地说:"哎呀!我可没想到您叫它‘富贵不全’。我在动笔之前,可是按‘富贵无边’来构思的,您愿意退就来退吧。"对方一听:"噢?是‘富贵无边’啊,不退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当我们看过了“哲学研究”1956年第2期刊登的陈连舫所写的“介绍普列汉诺夫著‘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一文以后,发现了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剽窃和杜撰,全文共计约12,500字,其中引文约3,000字,抄袭约4,800字,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进行揭发。  相似文献   

20.
吴月新 《天风》2001,(11):29
记得第一次听到“基督徒”三个字,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外地工作,回家探亲,路过车站广场,顺便买几个香蕉带回家。但一想,车站附近的水果摊都是短斤少两的,于是在卖香蕉的阿姨称好后,我便半开玩笑地说:“可别给我不够秤!”谁知那阿姨扬起脸来,笑着说:“放心吧!我是‘基督徒’,保证够秤,”我不以为然,难道“基督徒”就不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