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研究与灵感思维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214400)陈振民灵感是指脑海中的瞬息闪念,又叫思想火花。它是医学研究工作在思维上的起点和引爆剂,在医学的发现创造上有巨大意义。灵感的爆发是突然的、闪电式的。但在爆发之前有一个长期积累、反复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头...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6,(6):212-216
灵感思维是人类用于获得灵感认识、创新性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兼具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特征,而又高于二者,是理性直观或者是柏格森所说的"创造性直觉"。研究生中不乏聪慧过人、学术悟性很高的人才,但是一些研究生仍然局限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方式,缺乏灵感思维和灵感思维能力,以至于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学位论文鲜有闪光点。我们认为,高校培养研究生灵感思维的主要路径有三条:一是转换研究生培养模式,变"知识灌输型"为"学术讨论班"模式,诱发研究生养成灵感思维方式;二是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德性转化为灵性,激发研究生的灵感;三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人—机交互"的智能系统,催生研究生的灵感。  相似文献   

3.
灵感初探     
灵感是人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最佳的创造性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巧妙地融合,使问题获得迅速地解决。灵感同其他心理想象一样,也是人对各种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否认灵感的存在,或者把灵感神秘化,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我们不应回避对灵感的研究,而应该科学地探讨它,逐步阐明灵感的规律。本文拟对灵感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灵感的心理与生理机制、捕捉灵感的心理条件等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们崇尚灵感,渴望它的君临.因为灵感是创造力的爆发、思维力的升华和表现力的高涨.君不见,灵感来的,“思如风发,言若泉流,摇笔挥洒,骏利无状.”(陆机《文赋》)郑板桥也赋诗描述过灵感的有无对创作的影响,“十日不能下一笔,闭门静坐秋萧瑟.忽然兴至风雨来,笔飞墨走精灵出.”灵感是人的高度积极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思维加工的高层次功能,是用脑艺术的最高境界.普希金说,灵感是“一种敏捷地感受印象的情绪”.它是思维云层的闪电,能够照彻幽冥的思维穹宇,接通“短路”的思维导线,高度激活思维的创造活性.所以,灵感便因其令人惊异的创造魅力,赢得了人们的神往和赞叹.  相似文献   

5.
论医学创新中的灵感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感是一种奇妙的创新思维方式。通过对古今中外医学史上运用灵感思维完成创新的实践过程进行考察、说明灵感思维可以划分为酝酿--顿悟--验证在阶段基核心是顿悟阶段。在此阶段中有自悟型和外引整两大类,主要是十种形式。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与之相适应的医学领域地出现惊人的创新,研究医学创新中的灵感思维,有助于我们探讨和认识新思维的机制和规律,用以启迪和培养全民族的创新能力,为人类飞向未来插上金翅。  相似文献   

6.
灵感是在创造活动中突发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灵感“火花”的爆发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灵感状态下,人的思维十分活跃,情绪特别高涨。此时,科学家会成功地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有所发明创造;文学艺术家会兴致大发,构思出美妙的篇章,勾勒出动人的形象。灵感产生于创造活动中,但灵感何时到来是不可预期和控制的。当然,这不等于说我们可以消极地等待灵感的出现。相反,我们可以积极地创造条件去捕捉创造的灵感。第一,致力于长期而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这是产生灵感的基本条件。灵感并不是什么神秘…  相似文献   

7.
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指在创作、科研等创造性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思虑成熟而突然豁然开朗,迅速解决问题,完成创造发明的最佳心理状态,是最佳创造思维能力和最佳想象力奇妙结合而爆发出的思想火花,是智慧的闪光。它是人脑处于高度激发状态下的左脑和右脑巧妙协作的功能。从灵感思维产生的方式看,可把发它区分为两种类型:(1)外部机遇型。即由于受到某种偶然机遇的启发而产生的灵感思维,它又分为三种情形:一是触发点燃型,即受到某种观念、图表、思想等的启迪而产生的灵感。莱布尼茨在研制乘法计算机时,有…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其美学、文艺思想中最富于启发性的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着西方美学史上灵感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主要从中西方角度关于“灵感”的来源、表现特征作出比较,并阐释其差异的背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灵感捕捉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诗人苏轼在概括写作经验时说:“作诗之急追亡捕,情景一失永难摹。”就是说的对灵感要及时捉住。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的,人们由于长期思考某个问题,大脑中便会建立许多暂时的联系,突然在某一刹那产生了新形象、新概念、新思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灵感。大量事实说明,对问题的长期探讨,是灵感降临的基本条件。德国著名科学家黑姆霍兹在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等几个科学领域都有着重要发现和发明。他在庆祝他70岁诞辰的宴会上,谈到灵感问题时说:“就我的经验范围说……首先,始终必须把问题在一切方面翻来复去地考虑过,直到我‘在头…  相似文献   

10.
医学创新中的灵感和想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医学创新活动是探索未知规律的创造性活动。任何一项医学上的重大突破,既是对传统观念和理论的变革,又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在医学创新活动中,无论课题的确立、观察、实验的设计、科学假说的提出、新理论的创立,都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灵感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从一般方法论的角度考察和认识医学创新中的灵感和想象,对于开发智能,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灵感在创造的过程中,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人们把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创造过程达到高潮阶段出现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心…  相似文献   

11.
科学研究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它与文学艺术创作活动有某种程度的相似,心理过程极其复杂,思维活动往往出现一些诸如灵感之类的高级心理状态。探讨科学家在科学创造活动中的灵感状态,既是科学心理学中的一个极富兴趣的问题,也是科学方法论研究中不容回避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刘奎林教授新近出版的《灵感———创新的非逻辑思维艺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1月出版 ,以下简称“《灵感》”) ,是一部探讨创新思维方法的佳作 ,其重点在于破解“灵感之谜” ,弄清灵感与创新的关系。本书内容丰富、创见颇多 ,现撮其要点 ,作一简单介绍。第一 ,作者通过对意识与潜意识关系的研究 ,阐明了灵感发生的基本原理和奥秘。作者认为 ,要达到这个目的 ,就必须先从揭示灵感发生的原理入手 ,然后以“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 ,按线性科学与非线性科学提供的理论 ,去深入地探讨灵感发生的基本规律。那么 ,灵感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蕊 《美与时代》2016,(9):22-23
版画作为一种平面艺术形式早已走入了人们的视线,版画在创作过程中灵感思维给画家们带来的绘画思路也是创作源泉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而作为平面艺术表现之一的铜版画,对于灵感思维的需要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加上顿悟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辅助作用,使得铜版画在抛开了平面艺术的效果之外,同样作为一种魅力无穷的绘画形式而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生命灵感常性的生成与儒家思想观念是息息相关的,其中合乎"礼"之规范的儒家正色系统长久以来对华夏民族的生命灵感常性与情感状态产生了更加深入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生命灵感常性及随时代不断变化的灵性结构的互动和发展。从人的生命灵感常性全面生成的影响力来看,中国传统艺术中以"育人""游于艺""得至美而游乎至乐""游心于物之初"的本真境界,生成了生命灵感常性恒久的传承,并被不断地扬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灵感是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其中如何激发灵感的问题尤具理论的难度,也更有实践的价值,因此也就更有诱惑力。多少年来,为寻找开启灵感之门的钥匙,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从各个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努力地探求着、追索着、体味着,对灵感发生的规律和引发机制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灵感曾经闪烁着神秘的色彩。使普通人不敢对她心存幻想,然而普通人要取得事业上的突破和工作上的成功,电离不开灵感所赋予的特殊智慧。我们曾与激发的秘密有了进~步的认识、真切的感爱和初尝圣果的欣喜。我由亲身体验确证了灵感不是上帝的恩典,也不是个…  相似文献   

16.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在科学创造和艺术创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本认为诱发灵感的基本条件有五方面:一是要掌握丰富的信息,造成深刻的大脑信息网络系统:二是要张驰结合,创造灵感脱颖而出的心境;三是要善于捕捉灵感出现的偶然机会:四是要敢于怀疑,超越常规思路;五是要有执着苦索的毅力。  相似文献   

17.
正"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的这句诗真实地道出了创作灵感的特点及重要性。对于文人墨客来说,创作灵感确如雨后的第一缕阳光,初春的第一声惊雷,弥足珍贵。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无不绞尽脑汁地捕捉灵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诗成癖,有"诗魔"之称,他一生创作诗歌近3000首。白居易平时捕捉灵感有一个绝招:随时随地把灵感装进陶罐里。白居易的书房中,放有很多陶罐,每个陶罐上面都分门别类地贴有标签。创作灵感光顾时,他便立即写下来,  相似文献   

18.
灵感通常被认为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么灵感究竟可不可以被激发?事实证明,灵感是可以被激发的,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为探索灵感的激发及其规律打开了大门。灵感的激发是在意识和潜意识的进阶过程中完成的,激发灵感离不开四大核心要素:开放性思维模式、知识储备与跨越、社会需求与责任以及全球发展中的创新平台。主动构建"人圈门"模型,在运作过程中激活四大核心要素的协同联动作用,显现了灵感高效激发的一般规律和过程。在"人圈门"模型的启示下,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要协同作用,形成激发灵感的合力,充分激活创新潜力。  相似文献   

19.
灵感是主体结构中多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马长英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古往今来一直是哲学家们注意的课题。柏拉图认为是神赐的;现代西方有人认为灵感是在幻觉条件下产生的,甚至用致幻剂来诱发灵感;弗洛伊德等则用无意识理论来说明;还有顿悟说等等。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揭示出灵感产生的生理机制及客观条件。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灵感是主体结构中多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两种思维方式的转化与灵感的产生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是认识的理性阶段,也是认识的过程与结果。思维有两种基本方式: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目前也有人把直觉、灵感看成是第三种思维方式,这是一个有待于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灵感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正是在这两种思维的作用与转化之中,灵感得以产生。钱学森说过,得灵感的人总是要经过一长段两种思维(即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苦苦思索来作准备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它们都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射,形象思维侧重于对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抽象思维侧重于对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从哲学角度讲,它们都是主体对客  相似文献   

20.
灵感问题曾经是我国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禁区。粉碎“四人帮”之后,一些学术刊物发表了几篇专文,给灵感恢复名誉。1980年7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一封信中明确把“灵感”看作是创造性思维中的“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1981年初,他再次著文,把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