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诸多学科,其中养生思想也是很丰富的。修身养性,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历来为诸子百家所重视。本文拟就《管子》养生思想作以粗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发扬光大之。 《管子》书中明确地谈到养生,如“欲爱吾身,先知吾情,周视六合,以考内身。  相似文献   

2.
《管子》养生思想钩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管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诸多学科,其中养生思想也是很丰富的。修身养性,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历来为诸子百家所重视。本文拟就《管子》养生思想作以粗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发扬光大之。《管子》书中明确地谈到养生,如“欲爱吾身,先知吾情,周视六合,以考内身,以此知象,乃知行情。既知行情,乃知养生。”(《白心》)“养生何也?曰:滋味也,声色也,然  相似文献   

3.
《管子》的科技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乐爱国国家要富强,就必须发展经济、发展生产;而要发展生产,关键是要发展科技,运用科技,这是现代人们对于科技的最基本的看法。然而,早在战国时期的《管子》书中,就已经有了这种科技思想的萌芽。《管子》书的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凡...  相似文献   

4.
养生是道家黄老之学的一个重要面向。《管子》中的黄老道家篇章,蕴含着丰富而深致的养生理论,其思想要点是:一、"精气"本源论;二、形神交养的养生论;三、养生必且体道;四、养生通于治国。从以上方面出发进行考察,《管子》诸篇所表述的养生思想,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战国及秦汉之际黄老养生之学的理论结构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张晓明 《管子学刊》2016,(3):125-128
近三十年来,《管子》法治思想研究出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管子》法治思想内容阐释;二是《管子》法治思想特点研究;三是《管子》法治思想批判及其当代意义价值挖掘。不同角度与层面的探究,充实和完善了《管子》法治思想研究体系,并为当今法治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中国,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典型的“圣人”具有导向作用,《管子》塑造圣人品格,当然也是为了给人们确立人生目标。故而,学习圣人也就包括学习养生在内。在《管子·白心》篇中有一个养生的重要命题,叫做“执仪服象,敬迎来者”,这不仅是就如何“成圣”说的,而且对于一般人的生活而言也具有养生的借鉴价值。根据圣人理想人格的修养标准,《管子》不仅将治国与养生结合起来,而且具体探究如何“理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管子》的经济管理思想与现代经济法有着深厚的渊源。经济法体系的三个基本构成——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法都可以从《管子》一书中发现其思想的萌芽或者雏形。研究和发掘《管子》所蕴含的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的思想、对国民经济的国家参与思想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经济法理论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东 《管子学刊》2003,(4):15-21
《管子》是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蕴涵着丰富人学思想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库。《管子》在人欲横流、思想动荡的大变革浪潮中完成了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和挖掘。《管子》的人学意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人的地位和尊严,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发掘人的独立性价值;二是“人与天调”思想,提倡人的和与合,从人与自然(人与天)的关系中发掘人的完美性价值;三是“长年、长心、长德”思想,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养生,从人自身的发展中发掘人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管子》法律思想初探宋玉顺《管子》法律思想是对管仲法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丰富,其思想深刻,并且有独具特色之处。本文仅从内涵丰富的《管子》法律思想中择取几个重要问题加以论证,以期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所借鉴。一、先富而治《管子》关于先富而后治...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以来《管子》研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管子》研究回顾 本世纪以来,从宏观纵向的视角来看,《管子》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情形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1900~1949年。这一时期共出版、发表有关《管子》研究的专著与论文60多篇,其中专著主要有黄汉的《管子经济思想》,俞寰澄的《管子之统制经济》,梁启超的《管子传》,罗根泽的《管子探源》,王毓瑚的《管仲》等。这一时期的研究涉及《管子》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和原著注释。其中经济思想研究占绝对多数。  相似文献   

11.
论《管子》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思想史上,《管子》一书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管子》中的“以人为本”包含着“人本”和“民本”两层含义,并且着重点在后一层意义上。在《管子》一书的作者看来,人民对于政权稳定、国家富强、战争胜利和称霸天下都是决定性的力量,因此统治者必须做到“顺民”、“富民”和“爱民”。《管子》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尽管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人本主义思想,并且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落后的东西,但在许多内容上,都达到了同时代的著作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管子》佚文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巩曰国 《管子学刊》2004,(4):20-24,45
《管子》一书,有部分内容亡佚。本文在前人基础上,辑录整理《管子》佚文19条,并对这些佚文与今本《管子》的关系及其思想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管子》的健身养生思想是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健身养生的终极目的是健康长寿。在新世纪人类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一个因生活方式不合理而导致的各种疑难病症,即“现代文明病”正日益侵害着人们的机体,制约着人类的寿命。为寻求解决途径,众多西方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传统养生。这其中《管子》天人合一、形性相葆、节食慎居、充摄和成的健康观、生命观既与当今世界的整体健康观不谋而合,又对“现代文明病”的保健医疗发挥着惊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作者后面括号内,圆点前是总 期数,圆点后是页码)·管子研究·论法家先驱者管仲的出现徐喜辰强权政治家管仲宣兆琦管仲学派伦理思想的特色及其成因 陈升《管子》书作者〔台湾〕徐汉昌《管子》“乘马”释义李学勤《乘马》篇考证李曦谈《管子·八观》有感夏普论《管子》的重数思想周瀚光《管子》的军事思想初探哀德金论《管子》的富国富民思想 曹旭华《内业》等四篇的精气思想探微 李存山《轻重》篇重农抑商思想的体现 周乾滞《管子》的本末观胡显中“相地而衰征”考辨李衡梅《管子》人才思想笔谈李德明 宋锦秀张雅琴《管子》的君主人格思想探…  相似文献   

15.
《管子》经济思想中的伦理观翟广顺《管子》所蕴藏的经济思想,不独在我国经济思想史中是出类拔萃的,就以世界古代经济思想而言,它也是一颗稀世的明珠。也许《管子》博大精深的经济理论太具穷追之魅力,也许古往今来的经济活动一直受着《管子》影响力之左右,反正,人们...  相似文献   

16.
《管子》教育思想集各家之大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接受性,同时具有创新与互补的特色。探究《管子》教育思想,对于创立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标题与作者之间用“\”隔开,括号内数字前为总期数,后为页码数)《管子》的君臣观初探\裴传永 孙希国(43·5)《管子》在科技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刘青泉(43·10)《管子》法律思想初探\宋玉顺(44·5)《管子·宙合》辨析\李志超(44·10)论管仲的法律思想对齐国法治的影响\赵玉环 张迎秀(45·5)《管子》一书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居民管理\于云翰(45·10)《管子》水本原论渊源与其内在矛盾探析\陈红兵(45·15)《管子》的朴素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朱松美(46·5)从丹道学角度揭示《管子》的气论思想\王连瀛(46·10)称霸有…  相似文献   

18.
《管子》养生思想是以其哲学世界观及其主导下形成的生命观和人体观为基础的,是其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管子》的养生思想以“天精地形合为人”的生命观与“气者身之充”的身体观为基础,以“顺天之道”为养生原则,以“时动静”的养形论和“抟气”的精气修炼论与“修心静意”的养神论为核心内容,以“为身”、“长寿”及“为国”、“为天下”的体育目的论为旨归的完整体系。这样的养生体育形式强调精气神的修炼为强身健体之本,重视精神意识和内在生命力的精气在身心锻炼中的中心价值,更符合人作为形神合一统一体的生命本性。这是未来体育发展的方向,对全民健身运动具有积极的启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存《管子》一书部分篇章被认为属于法家系统著作。一些学者认为《管子》是齐法家的代表,甚至认为《管子》以齐法家政治思想为主导,其特点是"法教并重",强调《管子》法家与商、申、韩等为代表的三晋法家思想有别。而另一些学者则将《管子》中的一些篇章与三晋法家同等看待。事实上,《管子》中的法家作品应分属不同的两派,一派体现出"法教并重"的特点,可用"齐法家"概念概括;而《法禁》《重令》《法法》《任法》《明法》《明法解》《正世》等7篇则并不体现"法教并重"观念,应属于三晋法家一派。  相似文献   

20.
《管子》的君臣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的君臣观初探裴传永孙希国《管子》一书,内容广博,思想深刻精到,但由于其具体成书年代一直众说纷纭、悬而不决,致使关于《管子》思想的研究迟迟不能得到深入、系统的开展,使《管子》的许多创见迟迟不能得到合理、准确的历史定位,此诚为古代思想史研究的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