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艺术家刘飞笔下的光头女性形象表现了画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对女性解放事业的关怀;通过对头发含义的颠覆,以超前的方式,引领女性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塑造,体现了包括女性中性化、性别模糊化、改变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追求.这些光头女性形象,不仅是对传统女性美的思考和超越,也是对后工业时代性别多元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女性心理学的进化与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的产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女性经验主义、女性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女性经验主义强调男女的共性,女性立场论强调女性经验的独特性,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认为尽管在女性经验主义和女性立场论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但是两者都认为存在着某种内在的东西决定着社会性别,因而是本质主义的观点,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后现代女性心理学认为,性别乃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女性作家中,虹影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虹影对女性的表现有独特之处,她不仅表现女性对自身存在、自我价值的认可,更将女性置于历史与社会的背景中,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外部世界进行女性本体意识的观照,显示了女性在认识自我、理解社会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感受以及所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4.
女人占了人类的一半,她们因文化、职业、年龄、个性以及境遇等方面的差异,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女性群体。其中,独身女性几乎存在于社会各层面,她们已构成为数不少的、受到关注的女性群体。女性独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机遇、条件  相似文献   

5.
宋璇 《美与时代》2013,(5):115-117
Karen Lamonte(凯伦·拉蒙特)运用丰富细腻的玻璃艺术语言,通过服装、女式镜子等具有女性象征意义的物件来表现女性身份的存在,表达了对女性身份意义的理解,向观者传递出一种古典、柔和的女性美。女性主义艺术可以说是早些年代的热门话题,至今仍有很多相关方面的争论或探讨。一些女性艺术家发起对女性意识的认知运动,进行自我观照,甚至由此产生了很多激进的艺术作品。还有的以身体自喻,借以表达自我意识的觉醒,引起人们对女性身份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体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证明,大众媒体会对女性的身体意象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女性身体不满意、饮食失调等。这篇文章回顾了已有研究,综述了媒体和女性身体意象的关系,以及媒体影响女性身体意象的四种相关理论及内在机制。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徐晗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44-144
中西方的女性虽同属“第二性”的地位,但中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的差异,以及中西方传统文化内涵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文学形象并不能一概而论。自80年代开始,中国大量译介、借鉴、吸收西方女性文学理论批评来探讨、解析中国女性文学形象,将中国女性文学形象与西方女性文学形象放在同一纬度,明显显示出了其局限性。因而,我们要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重新构建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以吴伟业所有的女性诗文为考察对象,能从中分析其女性观的内涵及其文化意义。吴伟业宣扬女性的"精明强固"之气,肯定女性在国政、军旅、支撑门户、教育子女等方面的谋略见识与能力才干,反映出明末清初文人对妇女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提高的认可。吴伟业赞赏女性的才情气韵,并领风气之先深情歌咏当代才女,体现了他对女性"德""才""容"关系的评价标准与对理想女性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女性意识和后来的女性主义艺术运动不仅给西方美术史及西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东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文章从女性艺术家被艺术史"忽视"的原因为突破口,以中国女性画家潘玉良的女人体画为例,分析了潘玉良女性意识的觉醒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旨在了解女性意识对于女性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父母性别偏见对女孩影响的研究多聚焦于幼儿与青少年时期家庭领域,忽视了其对女性成年后工作领域的深远影响。基于自我概念理论,探讨了父母性别偏见对女性职场表现的负面影响机制。基于225份多时点、多来源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父母性别偏见通过降低女性自尊加剧其职业妥协;(2)职业妥协负向影响女性工作绩效和创造力;(3)父母性别偏见依次通过自尊、职业妥协削弱女性工作绩效和创造力。研究结论从原生家庭界面拓展女性职场表现研究视角,为识别影响女性职业选择和职场表现根源因素、促进职场性别平等和女性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测查问卷的编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向葵  张林 《心理科学》2002,25(2):152-155
本文根据心理素质涵义的分析,结合高校知识女性的实际情况,将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的测查问卷划分为六个维度:智能素质、个性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社会心理素质、职业心理素质、女性角色心理素质。以1430名高校女教师为被试,对编制的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的测查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确定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问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相似文献   

12.
仇小梅 《美与时代》2008,4(5):36-39
龙应台的"女性批评"基于女性对个体生命的真实体验以及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批判了父权文化观的男权意识,剖析了女性自身思想认识的不觉悟,揭示了女性的艰难处境和悲剧命运.在向男权价值体系的挑战中,传达了现代女性观念,强调女性主体意识,召唤女性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做一位真正独立自强的现代女性.  相似文献   

13.
女性艺术家辛迪·舍曼于1977年到1980年创作了《无题电影剧照》系列,她通过炮制媒体赋予女性的不同身份,使其作品富有了一种浓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以及对男权体制的批判。她的作品拥有与时代精神相抵触的思考方式,以背对世界、面对自己的艺术理念从而发现了女性身份的奥秘——集体无意识。基于荣格的原型理论,《无题电影剧照》中女性形象映射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内容,暗示了被忽略的原型,通过整顿女性心理内部秩序,调节传统女性概念上固有的人格面具和男性欲望,从而能够在对男权的批判中找到自性化的女性自我人格。  相似文献   

14.
性选择在人类心理、行为等表型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其对女性食物选择的影响却相对较少被关注。性选择塑造了男女不同的择偶策略,男性择偶时对女性外在吸引力的关注使得女性更加重视身材等外在吸引力信息。而女性身材与饮食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示性选择过程应该会对女性的食物选择产生影响。以之为基础,梳理求偶动机激活可能引发的女性食物选择的变化,以及女性生理期不同阶段在食物选择上的变异,有助于了解性选择过程对女性食物选择的影响。未来研究中,进一步从行为、激素、脑等不同层面剖析对应影响及涉及机制,对该领域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女性建筑师的职业发展状况调研,对世界著名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作品及思想进行了探讨。女性建筑师从女性性别特质出发去思考、实践、颠覆。  相似文献   

16.
乐府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的诗体,它继承发扬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汉乐府诗的特点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汉代社会现实的再现,在乐府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既有社会底层的女性,也有平民之家的女性,还有富贵之家的女性。她们身份各异,家庭地位也不相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政治、经济、礼教等方面对汉代女性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总结先秦妇女参政的方式、特征、内容和先秦时代人们对妇女从政宽容的态度,先秦妇女参政方式有摄政、辅政、干政等多种形式。先秦留有上古女性母系社会的遗风,并且注重女性教育,使得当时的女性得以在政治舞台上有机会展露才华。但不同女性参政也打上鲜明的个性烙印。汉代以后才礼法观念逐渐打压了女性参政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从"身体社会学"视角来解读莫言的小说《蛙》,可以发现,"我姑姑"、"小狮子"等女性的身体是被政治化的,"王仁美"、"王胆"等女性的身体是被工具化的,"陈眉"等女性的身体则被商品化了,而这正是小说中女性悲剧的主要成因。《蛙》实际上已经提出了一个如何让女性身体乃至女人本身克服异化、回复本真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国家的女性艺术家来讲,她们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在这些差异性当中也体现着最原始的、最基础的共性。如俄罗斯女性艺术家在表现艺术作品时经常融入了夸张、大胆的风格,中国女性艺术家在表现作品的时候,其风格会更加细腻、柔和,但这差异性并不影响女性艺术家中独特的感性之美。中国和俄罗斯女艺术家都注重展现女性的地位以及女性的美态,在相关的女性作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人体艺术还是摄影艺术,艺术家们都能将女性优美的形态或者独特的气质展现出来。此外,中俄女性艺术家们还注重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将生活的所见所闻化成一个又一个的作品,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潘娣 《美与时代》2007,(4):114-115
本文以中国女性电影和女性导演为切入点,审视近年来女性电影创作中的女性表达,运用女性主义观点对女性电影重新定位,从女性视点、观影方式、叙事风格和主题四个层面探析女性电影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