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魂是否不灭?上帝是否存在?上帝意志是否具有超必然的自由?这三个问题涉及宗教的根本基础。宗教神学家一直把上述三个问题视为神学的基本问题。一方面把它们奉为神圣的信条,不许信仰者怀疑;另一方面,也不断利用哲学和理性的形式,对之作出各式各样的证明。但是历史上的启蒙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之发出了公开的挑战,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从自然科学新成就出发,证明统一的自然界不可能有任何超自然存在。围绕三大神学问题的争论,一直是哲学与神学关系史上的中心问题,它也成了宗教哲学必须解答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制度入宪肇始于德国的<魏玛宪法>,自此,许多国家的宪法开始出现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国家干预的条款.然而,由于对经济制度的宪法属性的忽视和对宪法政治功能的偏好,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宪法规范的形式明确规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然而私人财产权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的平等,某种所有制经济能否占"主体"地位应视其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不应由国家基本法直接规定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主次地位.本文基于经济制度宪法属性的分析,提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表达模式,以期避免经济制度因不科学的设定而频繁修改,使其能够稳定地指导经济立法和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3.
《哲学研究》1987年第6期上刊登了毕志国同志对我们《论经济制度的双重属性》(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一文中的学术观点提出质疑的文章《经济制度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吗?》(以下简称“毕文”)。这一质疑促使我们对自己的观点作了不同角度的反思,深感分歧不仅关系到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密切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涉及对唯物史观基本范畴、原理理解和运用的方法论,有必要做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刊载了田心铭、桑新民同志《再论经济制度的双重属性》(以下简称“再论”)一文,对我在《哲学研究》1987年第6期上发表的《经济制度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吗?》的质疑文章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辩驳,对他们在《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刊登的《论经济制度的双重属性》(以下尚称“属性”)一文的思想作了进一步解释发挥。从双方的论点看,我们的讨论关系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范畴、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关系到当前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方法论,因此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无论在经济学、法学或哲学的理论研究中,“经济制度”这个概念都是被当作经济基础的同义语看待的。但是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却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经济制度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仅从经济基础、物质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和把握经济制度,很难解释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甚至导致理论研究中的混乱。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什么?这是过去长期未能认识清楚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改革的动力作用根源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辩证统一;改革的动力作用集中体现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不应把马克思早期和晚期对异化概念的使用等同看待,二者在目的、内容和理论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早期的异化理论主要是用以论证私有制产生和消灭的必然性的“理论钥匙”,人的本质的发展被看作私有财产运动的依据,其理论基础尚未超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辨人本主义”;而在晚期的异化论述中,由于马克思已经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作为“理论钥匙”来阐述私有制的产生和消灭,因此异化概念只是描述异化状态,揭露和谴责资本主义社会反人道现象的哲学术语,其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鉴于这种原则上的区别,作者进一步指出:(一)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应强调的是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相互关系中的个人”,不应从个人出发去推演社会关系,更不能从人的人类学本质的发展去推演历史的进程。(二)是用人的本质异化说明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还是用经济制度的本质说明社会的异化现象,是历史观上的人本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区别。(三)在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社会历史时,是否以较具体的社会科学规律为媒介,是区别成熟前后马克思思想的标志之一。(四)异化概念不是“剩余价值理论的概念基础之一”;以异化理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只属于人本主义,不属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同林彪、“四人帮”在政治上的假左真右的表现形态相适应,他们在理论形态上表现为一种教条主义形式和修正主义实质的奇特的结合,换句话说,他们的修正主义带有教条主义的特征。这个论断是不是一个科学的论断呢?如果肯定这一点,那么是否就混淆了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是否就会影响或转移批修的锋芒?或者说,揭批林彪、“四人帮”的带有教条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是否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呢?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否存在着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呢?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同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一大争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学。总以为在人类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先验的、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但是,谁也没有说清楚这先验的、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于是便把道德问题涂上了神秘的色采。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以后,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他人和自我眼中的人类尊严。作者提出的问题是:人类不可分割的尊严是何时产生的?在生命乃至死亡方面,是否存在尊卑差异?作者从"尊严与人类状况"、"人人都应重视的东西"、"不朽与尊严"、"有尊严的生与死"、"固有的尊严,矛盾的观念"等方面对尊严问题进行了阐述。在结论部分,作者提出,漫长的人化过程是否达到了完美的人性化结果?人类身上具有非人性的一面是否可控?人们是否能减少它对个人和人类的损害?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解答。我们在把人类尊严看做固有尊严时会遇到重重困难,应当从思想和行动上为我们和子孙后代建造一个"宜居世界"。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国家在其发展现代经济的过程中,究竟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和模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论是学者还是广大读者都希望了解和认识当代伊斯兰教国家的历史、宗教、文化与传统,认识和了解伊斯兰世界内部及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中东石油资源更是备受关注。显然,对伊斯兰世界的关注与研究目前已成为世界学术研究的热点。从这个意义上讲,由民族出版社2004年4月正式出版的《伊斯兰经济制度论纲》一书,可以说填补了这一空白。作为一部具有拓荒作用的学术专著《伊斯兰经济制度论纲》是民族经济学博士王正伟先生,继…  相似文献   

12.
政策知识答问问:寺院自产的香菇、蔬菜、水果等,为了以寺养寺,或内销外销,是否应按国家规定交纳税款?答:解放以后,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重大改革,我国宗教的状况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共中央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推行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以荀解荀的方法论自觉,本文取一种元伦理学的进路,在荀子本人"共名与别名"的逻辑架构之下,内在于荀子哲学的固有脉络考察和分析了荀子"性"概念的多重意涵,揭示了荀子人性理论的多层次性,进而在道德主体的理论层面探讨了荀子人性观念的语境、意义及其哲学重构的可能性。本文以如下三个基本问题为线索:第一,荀子的性恶观念在何种意义上是成立的?第二,既言性恶,则善从何而来?易言之,善在荀子那里是否也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先天根据?第三,如果对第二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否就意味着荀子人性理论中存在着结构性的悖论和矛盾?通过对这样三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本文认为,荀子的"性"概念乃是一种结构论的人性观念,而非本质论的人性观念。  相似文献   

14.
邱飒爽 《学海》2005,(1):192-194
21世纪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必须求中国基本国情之真 ,求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和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之真 ,坚持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是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谋发展、如何抓经济 ?发展生产力是否一味追求GDP的增长 ?如何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多年来盲目争投资、上项目 ,不顾效率的顽症在我国难以克服 ?从生产力理论上来分析 ,在生产力的要素中能否把劳动产品排除在外 ?今天我们又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和规律 ?涂金坤、王志国两人合著的《生产力理论的研究与当今世界》 ,共 7章、2 9.8万字 ,以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初启动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即"新医改",既是改革开放前30年改革的继续,也是全新改革进程的开始。10年来医改成就惠及人民并得到广泛肯定,体现了改革在经济制度上科学性与伦理性的统一。站在生命道德哲学立场上反观改革的进程,可以为改革方向和道路的合理性提供道德哲学的辩护。医疗卫生体制及其改革是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政策科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也是涵括诸多哲学课题的认识和实践领域,生命道德哲学提供的是价值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结合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有关论述,探讨和阐发了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下人的物化问题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应该说,这是一项有益的工作。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同人本身发展的关系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课题。在我们强调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如何看待商品经济的正负两面效应,也已成为理论和实践上无法回避的突出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认真而不是敷衍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正视并科学分析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保证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正如本文作者所指出的:“我们既要热情地支持和发展商品经济,又要冷静地分析商品经济中的问题和矛盾,以便为社会进行有效地引导和调控提供一个清醒的哲学头脑。”无须讳言,我们在这方面还不能说已经足够冷静和清醒了。目前尚有诸多糊涂观念亟待澄清。例如,如何看待拜金主义的泛滥?这种泛滥是否仅仅缘于观念上的原因(如外来影响或旧思想的影响)?承认拜金主义有其现实根源,又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由泛滥?或者说,批判拜金主义会阻碍还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像有的人那样把“一切向钱看”和讲究经济效益,商人“视顾客为上帝”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产品的商业价值(如“票房价值”)和其文化价值直接等同起来,难道就是科学的认识吗?实践已经证明,有意无意地助长诸如此类问题上的思想混乱,对于我们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绝不会起真正的促进作用,而只能是设置新的障碍,加剧改革的难度。这是值得我们理论、宣传工作者深刻反省和充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17.
本刊在1979年第6期发表了蔡俊生同志的《对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定义的置疑》(以下简称《置疑》)一文以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对生产关系是什么?斯大林把所有制纳入生产关系是否正确?所有制形式是否权利意志形式?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否必定从物质生产关系开始?所有制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决定物质生产关系?等等,提出了不同看法。为了深入研究和讨论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现将来稿中的主要不同意见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8.
格雷.  J  张敦敏 《世界哲学》2000,(1):73-77
我要集中讨论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 ,在现代美国公共生活中 ,是否还有哲学的位置 ,我对这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 ,所以我要讨论其原因 ,为什么我认为哲学在美国的公共生活中不起作用。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要问 ,在讨论公共事务时 ,哲学家是否有作用。哲学家的观点是否被美国公共生活中有影响的决策人所关注。哲学家是否处于一种权力地位上 ,使他们对老百姓有影响力 ?哲学家的看法是否在主要的媒体 ,如报纸、广播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电视上得到讨论 ?哲学家是否被要求把自己的建议提供给政治家、大公司头目以及与全体美国人的健康和幸福相关的社…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什么是无神论?什么是科学无神论?什么是马克思无神论?本书的回答是,无神论是揭示鬼神并不存在的理论。反过来说,只要是揭示鬼神并不存在的理论,都是无神论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历史上,所有的无神论,在揭示鬼神不存在的同时,往往又同时创造或维护着一种新的鬼神理论。所以,它们又是新的有神论。反过来说也是一样。历史上新出现的有神论,往往同时又是否定旧的有神论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不言而喻,要成就这样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样要遵循十四大提出的指导原则,即“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这些精神来指导我们的改革开放实践,自然也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例如,怎样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发展市场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有没有自己的市场经济理论,这个理论对于当今我国现实条件下的改革实践具有何种意义,怎样结合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具体国情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如何看待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及其相互关系?怎样科学地认识和处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而出现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各领域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等等。而这些重大的现实课题的解决,也需要把哲学研究、特别是哲学历史观的研究提高到新水平,实现新的突破;同时,改革的深化,也为这种新的突破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以往探讨过、争论过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民族的发展道路的关系,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能动性的关系,历史过程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主体性的关系,社会生活的自发因素和自觉因素的关系,历史观中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社会进步的尺度等问题,由于对市场经济的强调和重视,被赋予新的意义,注入新的实在内容。有志于为改革实践排忧解难的理论工作者,会把亿万群众开创新生活的实践活动视为理论创新的大好课堂,使自己真正从脱离实际的抽象思辨中解放出来,并以自己扎扎实实的努力而对社会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真正这样做了,“哲学无用论”还会有多大的市场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