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心理学是以犯罪心理为研究对象。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简单地说,他是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侦查心理、审讯心理、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中的心理学问题。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部分。在这里,仅对广义的犯罪心理学中的临界犯罪心理进行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这是十分可喜的。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又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谓犯罪心理结构问题。在我国的犯罪心理学教材和研究论文中,“犯罪心理结构”这个词时有出现。最初,它只是作为犯罪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其含义也比较模糊。近来发现“犯罪心理结构”已经被提高到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高度了。如有的同志说,“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科学,也就是研究行为人的犯罪心理结构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有的同志甚  相似文献   

3.
关于“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4.
高汉声   《心理科学进展》1987,5(1):55-60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各家界说不一,认识不同,值得探讨。本文认为它必须突出自己的特殊矛盾,必须将犯罪主体同他的犯罪行为和心理联系起来,不可单纯只讲“犯罪行为”或“犯罪心理”。本文在谈及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人的心理活动时,必须明确几点:是从犯罪主体出发,还是只从犯罪心理出发;是着重研究犯罪主体的整体心理结构(个性心理结构)及其社会化的种种偏离和缺陷与犯罪行为的规律性联系,还是只着重研究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是否有纯粹独立的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是否即犯罪人整体心理的低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犯罪心理学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本文通过对《尚书》、《周易》、《诗》、《周礼》等历史文献的研究,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预防、审判心理、刑罚心理和罪犯改造心理等四个方面,对殷周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771年)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殷周时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虽然是一种比较朴素、直观的理论形态,但它作为中国犯罪心理学思想史的肇始和开端,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有关犯罪心理的见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实质及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和心理学一样,它也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古代中国和西方的许多思想家已对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了一些探讨。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他们“从生活实践的经验中总结出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并积累了大量资料。他们对犯罪心理学也作了朴素的探  相似文献   

7.
武伯钦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27-33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值得认真、深入地研究探讨。近年较多的同志都已采用狭义的犯罪心理学体系。在已公开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书中,存在着一些薄弱和不足之处。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笔者认为不能只研究严格法学意义上的“犯罪主体的心理”,还包括在年龄、精神、健康状况方面无责任能力的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的人的心理,即泛指有危害社会行为的人的心理。又如犯罪心理学的“原因论”,笔者认为不应简单照搬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犯罪原因论,应当采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确定影响犯罪心理产生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再如“犯罪心理结构”这一概念,存在主要的十方面缺陷,本文重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不良的心理个性倾向→动力定型”的心理学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8.
泰力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124-127
犯罪心理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犯罪心理的成因研究是犯罪心理学中研究较早,内容较丰富的一部分。这些研究不仅对我们的犯罪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指导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造犯罪者。由于这些实践意义,国内外对此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发展,深化,具体。目前该方面的研究逐渐朝向融合贯通的趋势发展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介绍了本世纪20─40年代我国犯罪心理学方面有代表性的专著(包括译著)和论文。对几本专著的主要内容、特点作了简介,并就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性质、成因及社会历史制约性等重要问题,联系当前有关著作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和讨论.对当时发表的文章,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了分类介绍,大致分为:介绍国外青少年犯罪和犯罪心理研究的。就有关理论进行评论的,探讨犯罪心理的研究方法的,对犯罪人心理一行为特点进行实验研究的等4类.  相似文献   

10.
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的犯罪心理学思想比较丰富,对后世的犯罪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里,我们拟从人性与犯罪、人欲与犯罪、刑罚与教化等三个方面对宋代理学家的犯罪心理学思想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是战国后期的赵国人。荀子是先秦时期一位集学术思想之大成的思想家,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处在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本文拟对他心理学思想的辩证因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经验总结、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方法,认识到犯罪心理测试仪(即生理心理多道仪)是作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系统主要的设备子系统而在犯罪应对领域加以运用的科学仪器。针对该类仪器在现实中存在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的问题,科学认识和使用犯罪心理测试仪需要在掌握中国犯罪心理测试理论基础上规范化地实测。  相似文献   

13.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罗大华 《心理科学》2008,31(6):1446-1449
犯罪心理学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坚持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社会性与生物性兼顾、内因与外因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新二三论"、"老三论"的观点,整体地,联系地、动态地认识和研究犯罪心理现象;根据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体现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逐渐形成了六种研究类型: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内省研究与客观观察研究、定量研究与质的研究、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个案研究与群体研究、常规研究与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犯罪者身上是否存在着对犯罪行为实施起推动怍用的犯罪心理结构?这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犯罪心理学界争论的热点。首先,我们应该对犯罪心理结构的确切含义有个基本认识。所谓犯罪心理结构,就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前早已潜伏在犯罪人的心理事实中。在犯罪行为实施时发生作用的。导引其走向犯罪的多种畸变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以主张“以法治国”而著称的一个学派。它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和方法,为建立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抑或是在整个中国古代,法家是对法律现象和犯罪现象研究最多的一个学派,在法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犯罪心理学思想。他们的犯罪心理学思想,集中表现为把人心、人情、人性等心理学问题,作为探究犯罪原因和控制犯罪的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汉生 《心理学探新》1990,(1):49-52,F004
人的行为都是由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和调节的。所以,犯罪心理学把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尽管各派对犯罪行为或犯罪心理各有所不同的侧重,但毕竟都离不开这二者及其关系的研究。对于“犯罪行为”,各家无疑都必须根据其国家所制定的刑法作统一的理解,个人不可任意篡改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的概念,因此,对“犯罪行为”的理解甚少有歧义。但各家对“犯罪心理”的理解和界说则颇不一致,这不但严重地妨碍我们对这一概念有一共同的科学的理解,而且也会影响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其理论的和实践的任务的正确界定。所以,对当前流行的几种有典型代表性的“犯罪心理”说加以剖析,探索其究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大师,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音乐思想系统地集中于《乐论》,他继承了儒学重视礼乐的观点,思想体系完整,是我国第一部音乐论著。文章从音乐的本质及特征、荀子的音乐心理学理论及音乐的功能等三个方面对其音乐思想做剖析及总结,旨在对其音乐学的贡献及地位总结梳理,以期对其有一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曾立格 《心理学报》1980,13(4):21-25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生卒年不确。大约生于公元前三一○年左右、卒于公元前二三○年左右。在战国诸子中,他是跟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也是在当时学术研究上最有成就的一位唯物主义者。在现存的《荀子》三十三篇中,约有四分之一涉及心理学问题,是先秦诸子中讨论心理问题最多的一位。因此,对他的心理学思想作一番整理,可以使读者  相似文献   

19.
司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与司法活动有关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我国虽然从二十年代就开始翻译介绍国外的司法心理学,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迄今还没有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系统的犯罪心理学。有鉴于此,司法心理学研究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如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司法心理思想的宝藏、积极引进日本和西方司法心理的成果等,并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写出了一批有一定价值的论文和  相似文献   

20.
罗忠恕 《心理学报》1981,14(1):5-12
荀子名况,字卿。生活在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10—230年)。这时,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大局面。荀子在诸子中最为晚出,他研究了各家学说,既取其精华,又批判其缺点,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是我国古代较全面地论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思想家,以其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为依据,形成了系统的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