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清除帝国主义文化的思想影响以及当时对知识分子思想再教育运动”,曾被认为就是对“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倾向”的批判。真正说来,这是一种打“政治烙印”,几乎与纯粹哲学问題无关。只是到了六十年代初期,中国的哲学家们才开始加深他们关于现代外国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的孔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丘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深远影响的政治思想家。在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不同的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及其知识分子,都曾对孔丘和他的学说作过不同的评价。到了“五四”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战斗口号,对孔丘及其学说作了进一步的批判。但是,资产阶级不可能完成对孔丘及其学说批判的历史任务。因此,正确地全面地评价孔丘及其学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邢兆良 《学海》2003,(4):77-85
建国初期 ,思想改造运动中知识分子在思想、心理方面面临着两难选择。由于历史的积淀 ,知识分子群体的缺陷 ,现实的环境 ,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在思想、价值、话语、道德、心理诸方面形成了以政治为主导、为基础、为标准的选择模式。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定型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的思想改造运动,提出一条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新路径。我将重点描述,在共产党统治下,"知识分子"这个社会范畴是如何具体化的。在这场运动中,"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被一般化、普遍化,各种各样的人群被纳入这一范畴,并在此范畴内确立了多元主体的立场(multiple subject positions)。这一具体化过程持续到思想改造运动以后,对中央政策、地方组织和个体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的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国家-知识分子"关系以及所谓"中国知识分子"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1 科学拥有自己特殊的话语卡尔·博格斯 (CarlBoggs)是美国洛杉矶民族大学社会科学院的教授。他长期以来 ,在工业化、技术变革、社会力量的变化以及大众运动的语境下 ,对知识分子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 ,从而形成独有的知识分子理论。博格斯认为 ,知识分子是思想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从古希腊以来 ,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就是决定性的。知识分子团体在知识和权力之间、统治和合法性之间、社会运动和意识形态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随着现代化的到来 ,知识分子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日益失去了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占主导地位的知识分子类…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考察汉代的社会与思想时,会发现汉代史籍中记载的大量的“谣”与当时的社会特别是政治生活密切相联.这些“谣”往往以曲折的方式对后来出现的政治事态作出预言,表达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及一般社会民众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态度,因而它们构成了汉代社会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里,我们试图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对汉代作为预言的“谣”所表现的社会批判意识作一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非基运动发生后,作为基督教徒知识分子,马相伯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他站在护教的立场,从学理的角度以及历史的事实,对当时反教一方所持的宗教与科学进步不相容的理论观点以及"科学万能"、"宗教是束缚自由的"、"宗教是麻醉民众的鸦片"等论调一一进行了驳斥;他又从政治的角度对反基督教运动的动机予以揭示,指出当时非基运动的政治实质是一些反教的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把反基督教作为宣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情绪的符号对象。在回应过程中,马相伯所发表的见解、思想观点以及所表现出的理性态度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上的思想政治分歧。  相似文献   

8.
秦朝禁儒运动及其社会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朝禁儒运动以号称先秦显学的儒家学说为打击对象,然其影响所及却绝非儒学一家,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争鸣论战被强行划上了终止符;所导致的后果亦非只限于思想领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左右和影响。一秦国历史对法家思想的选择是禁儒运动一个深...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这个“科学的世纪”里,尽管由于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一些国家先后发生了社会性的反科学运动,例如纳粹德国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批判、前苏联的“李森科”事件以及中国大陆在“文革”期间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批判等等,但是,在科学最为发达、最崇尚自由和民主的美国却发生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的反进化论运动,并且至今仍未结束。与其他反科学运动不同,美国这场反进化论运动既非出于科学上的无知,也不是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在批判宗教、批判各种“宗教批判”理论及方法的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青年时期对宗教的本质及其“尘世”根源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从人的理性或自我意识的认识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的演变过程,得出物质生产与交往关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基础性地位的重要结论。宗教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切入点,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关键性意义。深入研究马克思宗教批判与唯物史观形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宗教批判的思想涵义与方法,提升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辨析力,避免因片面理解马克思的宗教理论所导致的或“左”或右的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11.
周兵 《现代哲学》2012,(3):49-56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极为重视知识分子的教育和改造,除组织知识分子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外,中共还在组织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实践这一层面进行了探索,比如,中共在建国初期号召知识分子参加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本文将回顾这一运动的发展过程,并评价其历史成效。本文认为,中共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其核心在于要改变知识分子脱离实际、脱离工农的习气。现在,我们仍然需要发挥社会实践在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当然,我们对于知识分子参加社会实践应该把握好尺度,避免出现极端化。  相似文献   

12.
在几十年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第一期发展侧重于批判理论建构与工业文明批判;第二期发展侧重于批判理论重建与现代性批判;第三期发展完成了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如果说,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商谈政治理论,意味着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一定程度实现;那么,霍耐特承认理论及其多元正义构想,则标志着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最终完成。尽管霍氏徘徊于批判理论与后批判理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一元主义与多元主义之间,但是最终从批判理论走向了后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几十年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第一期发展侧重于批判理论建构与工业文明批判;第二期发展侧重于批判理论重建与现代性批判;第三期发展完成了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如果说,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商谈政治理论,意味着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一定程度实现;那么,霍耐特承认理论及其多元正义构想,则标志着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最终完成。尽管霍氏徘徊于批判理论与后批判理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一元主义与多元主义之间,但是最终从批判理论走向了后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宗教批判思想的关系进行了不少研究,大体可概括为三种主张。一是“开端说”,把费尔巴哈看作是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转变的开端;二是“中间环节说”,把费尔巴哈视作是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转变的中间环节;三是“批判超越说”,认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和超越。三种主张达成了某些共识,但还存在一些争议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进化论在近代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后,对东西方文化的评判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当时中西文化论争一部分的中西医论争自不可避免。进化论思想使中医得到“落后”的价值评价,在现实中给予了批判中医论者政治上的正当性,并成为他们废止中医的思想来源之一;同时,由于被评价为“落后、迷信、不科学”,中医表达自身的话语权也逐渐发生了转移,造成了中医的“失语”。  相似文献   

16.
关于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过不少论述。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集中说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未能充分阐述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葛兰西则不同。他为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主要活动于本世纪初三十五年世界政治大动荡的年代,经历了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挫折和失败,对伯恩斯坦、考茨基等用“进化论”、“宿命论”代替革命的辩证法,崇拜自发的群众斗争的教  相似文献   

17.
孔子对天命的理解和体认,是在对殷周时期对天的基本价值观批判继承与创造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孔子的天命观,经历了一个由信仰、怀疑直至超越的历程,经历了由神学、道德天命观向带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念转化的过程。在人性论上,孔子作为“人性”理论的首倡者,奠定了以后儒家思想中对人性问题叙述和理解的基调,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关这一问题的基本框架,后来的孟子、荀子将人性问题从善恶两个方面做了极端性的发挥。本文指出,由于受殷周以来传统政治思维模式的影响,孔子把其天命论、人性论作为其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政治价值依据。如果说天命为孔子政治思想体系建构的外在价值依据,那么,人性则成为孔子政治思想体系建构的内在价值依据。孔子的思想体系正是寻找到了具有超越性的两大价值依据,因此,不但具有了超稳定的仁—礼政治结构模式,而且成为影响中国政治社会与政治文化的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李虎群 《法音》2006,(1):25-30
太虚大师生长于清末民初,活动于民国。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时代,其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格局变幻莫测,中西各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就中国而言,表现为满清王朝的覆灭、民国的初建、军阀的混战、日本的侵略这一混乱格局,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思想文化界也历经动荡,传统文化受到普遍的批判和指责,“五四”运动更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必欲尽除而后快,同时西方的科学民主思想、各类哲学思潮又如滚滚洪流涌入中华,人心摇荡,莫知所归。太虚大师本着一腔悲愿,发心拯拔,遂倡导教理、教制和教产…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以来,受救亡运动、疑古风潮和极端阶级分析法的影响,先秦儒家的“法先王”思想屡遭抨击和批判,其实质被保守、虚妄、反动的表象所遮蔽,其价值被“厚古薄今”的思维定式所消解。从伦理向度看,“法先王”是先秦儒家以“立德”“弘道”为基本价值取向对先王之德、先王之道的形塑与倡扬,是阐旧邦以开新命的政治智慧。先秦儒家以“可施于礼义”的伦理标准,萃取和凝练了“五经”中的王道思想;从伦理维度进行理论开新,奠定了王道政治的坚实根基;用中庸之道为王道政治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方法论。先秦儒家“法先王”思想既具有强烈的批判功能,又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它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王道政治范式,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刘剑 《管子学刊》2010,(2):34-41
《荀子·非十二子》顺应了当时天下学术总归一统的思想潮流,同时也以不容异己之势遮蔽了自身学术思想的好多问题。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看,荀子批判十二子的诸多论点盲视与洞见并存,与其自身的学术占位、理论体系和现实政治关怀密不可分。他的立论呈现出那个时代知识思想和政治权力难分彼此、相伴相生的原生态,并对后世知识分子言说与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