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和传统与罗马的帝王崇拜●江华罗马海外扩张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共和国的崩溃,君主制的建立,这一政体的转变使罗马宗教由共和的依托转为王权的支柱,帝王崇拜应时而生,因为罗马帝王们“需要在单纯的法律基础外替他们的权力寻找更多的基础”,于是“一再努力倡导对帝王的...  相似文献   

2.
正每一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都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效应。从时间效应上,宗教需要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而嬗变;从空间效应上,宗教会对所处时代的社会宗教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促进自身与整个宗教生态共同进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宗教多信仰的国家,宗教生态更是一个融汇百川、博大精深的大系统。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融入中国社会,并形成了中国佛教,正是通过在时间坐标上一次又一次的发生信仰形态嬗变,以适应不同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3.
波兰有90%的人信仰罗马天主教,其余10%的人除去一些无神论者外,组成了信仰当今世界各种宗教的36个宗教组织,其中之一是波兰伊斯兰宗教联盟(亦称波兰穆斯林宗教联盟),该组织是波兰人数最少的宗教组织,其总部设在华沙,它在1925年取得了合法地位,1936年4月21日正式开始活动。它由一个最高委员会领导,现任主席是斯泰芬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那珈信仰的起源与嬗变——语言民族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那珈信仰主要见于泰、老、柬、缅四国,是印度河城市文明传播时期,中南半岛与古印度两地蛇崇拜文化交流的结果.在后继的印度宗教文明的冲击下,东南亚那珈信仰发生嬗变,在婆罗门教占统治地位时,得到较大程度的保留;当南传佛教取得正统地位后,那珈信仰大大退化但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5.
正一、天主教文学的存在状态天主教在法国有着坚实的基础,现代法国仍然是一个以天主教为主体的国家,直到20世纪仍有部分作家坚持他们的天主教信仰。本文所选的四位作家都信仰天主教,他们用宗教热忱来看待20世纪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变化,希望从回归宗教的角度为现代人提供一剂治愈精神空虚的良药。本文选取的四位作家在天主教文学领域均有较高造诣,如查理·贝玑(CHARLES PEGUY,  相似文献   

6.
释明生 《中国宗教》2014,(10):36-36
当代,尽管中国佛教界通过对外交流,在凝聚海内外佛教力量、倡导和谐文化理念、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与亚洲佛教信仰国家的海外推广力度相比,中国大陆佛教界的海外传播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勾画了沿线亚非欧国家共荣发展的路径。丝绸之路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信仰之路、绿色之路、和谐之路,民间的文化和宗教交流是丝绸之路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图腾崇拜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灵的原始形态,其形象的嬗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四灵崇拜的形成也是其本身内外兼修的产物。四灵发展为四灵信仰,这与四灵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性特征密不可分,同时也是汉晋时期人们信仰观念转化的结果。随着道教的产生,四灵信仰逐渐被纳入到道教的范畴,其信仰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被神化,从而完成了四灵信仰道教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信仰,虽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但由于它不完全具备宗教的基本要素,因此,按正统说法它不属于宗教。尽管如此,民间信仰在中国的影响不亚于宗教。它不仅渗入到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将从民间信仰对宗教神灵信仰、仪式、组织、教义四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它对中国宗教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汪琴 《世界宗教研究》2012,(4):131-141,192
宗教身份是指某宗教团体(派别)及其信徒在世俗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基督教传入罗马前,各宗教间保持着和平共处的态势。其时,拥有某宗教身份不会影响人们的法律地位。但随着基督教的出现,这种情况改变了。帝政初期,他教信仰者因憎恶基督徒而对其迫害。因基督教身份,基督徒或被剥夺市民身份降为外邦人;或被剥夺自由身份降为奴隶。此时,宗教身份是人格变更的因素。而当基督教成为帝国国教时,信仰正统的基督教则成为完整人格的构成要素。凡信仰正统基督教则享有完整的权利能力;反之则具体权利能力受限,但不会导致身份的剥夺。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以来,天主教在包括南锥体国家在内的拉丁美洲处于霸权地位。20世纪后,南锥体国家的福音派新教徒,与新纪元运动、东方宗教相关的灵性信仰信徒和无信仰人士开始增多,天主教的霸权地位受到动摇。天主教霸权地位的破裂、多元宗教共生是当代南锥体国家的宗教格局。在此影响下,当代南锥体国家的宗教发展呈现出脱离宗教的人数增多、宗教的去制度化与去组织化和宗教流动加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罗马教廷,自从四世纪依靠奴隶制罗马帝国皇帝起家以来,一贯利用宗教维护落后腐朽的制度,反对一切进步的和革命的事业,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庇护九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大宋三忠王信仰是中国人、尤其是粤闽侨乡在纪念南宋末年的三位名臣——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之爱国事迹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民间信仰。自明朝初年开始,粤闽侨乡以及台湾地区就陆续建起了很多供奉祭祀三人的庙宇,而三人也逐渐被人们赋予了宗教方面的功能并升格成神,承载了地方和宗族的相关历史记忆;后来,这一信仰又通过闽粤华侨尤其是闽南人的移民活动而传布至海外,这不仅使其所代表之精神得以在海外传承至今,而且海外相关庙宇对于这一神祇的供奉,也增进了海外华人的福祉、拉近了海外华人与祖籍国之间的距离,成为连结海内外乡谊的纽带。  相似文献   

13.
文化视域与新世纪宗教文化研究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视域的形成是20世纪宗教文化研究的主要成就,宗教与文化的关系是这一研究的核心问题。作者在考察了上个世纪宗教学研究的重大转折及其与一般文化研究的关系之后,指出新世纪宗教文化研究的两大基本走向:第一、信仰论的探讨;第二、宗教与道德相结合的可能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密特拉是琐罗亚斯德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的副神,也是契约神。庞培在公元前67年首次见到了奇里乞亚的密特拉崇拜。密特拉教的西传,极可能经过了小亚等希腊化地区,直接传播到罗马帝国的可能性不大。密特拉在1世纪晚期传入罗马世界后很受欢迎,在军队中很流行,在罗马上层也有传播,得到戴克里先、尤利安等皇帝的支持,被视为罗马的太阳神。在3—4世纪的罗马帝国,密特拉教一度成为和基督教相提并论的两大东方宗教。虽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密特拉教在罗马世界的传播最后失败了,但对罗马社会和文化宗教等领域产生了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宗教伦理化是当代世界宗教的一种趋势,也是中国宗教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宗教伦理化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 伦理化是当代世界宗教的一种趋势宗教伦理化现象并非自今日始,而是早已有之。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上帝的信仰一次次地受到冲击。人们普遍把目光从追求未来的天堂转向现实的尘世。然而,在世俗化、现代化的浪潮中,西方一批知识界的著名人士为保持基督教信仰的活力,试图用现代哲学、科学和各种社会思想重新解释对上帝的信仰。于是,20世纪形形色色的基督教新神学、新哲学应运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道德信仰逐渐成为道德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学界从最初在信仰的领域、道德的领域,到提出"完整范畴论"、"特殊情感论",逐步深化对道德信仰内涵的认识;对宗教道德信仰依据、中国传统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解析,并对现代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学理探讨;分析了道德信仰研究兴起的原因以及道德信仰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在规范伦理范围内,多角度探讨了现代道德信仰的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彩色玻璃的使用至少开始于7世纪,到罗马式教堂兴起之后得到充分发展。其内容主要叙述圣经故事。彩色玻璃可以使教堂内部的色彩更加丰富、绚丽。一在中西方音乐交流史上,西洋音乐是以宗教作为媒介传入中国的。音乐被称为是"无国界的语言",同样,作为提升信众对于教义的理解、减少中西文化的隔膜,音乐当然是一种重要而便捷的方式。它既可以帮助信众理解教义、坚定信仰,也可以起到心灵安抚的作用。这个交流过程始于明清时期来华的天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当代著名天主教神学家保罗·尼特的宗教多元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1)多信仰对话是否可能?(2)解放神学、信仰间合作和全球负责;(3)宗教对话模式与评价;(4)跨宗教对话标准与合作基础.尼特倡导全球负责的多信仰间对话,尽管富有理想色彩,但他的神学思想关注人类和生态苦难,推动全球诸宗教的合作和对话,促进世界和平,具有人文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主教堂建筑风格焦艳美在欧洲,中世纪文化的特征是宗教。教堂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历史上各种教堂的建筑布局最初是罗马式的长方正会堂,而后变为哥特式大教堂。罗马式建筑是10-20世纪教会流行的建筑风格,有的译为罗曼建筑。这种建筑的平面设计以巴席利加式为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社会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宗教社会学的发展第一代是以韦伯、迪尔凯姆为代表,第二代以结构功能主义的帕森斯和默顿为代表,第三代以伯格、鲁克曼为代表;而 20 世纪 8——90 年代的斯达克为第四代。①最近,由杨风岗译的《信仰的法则》正是斯达克的代表著作。 (一)宗教的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