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两天看香港作家亦舒的文集,其中有篇文章很合我心意,题目叫《从宽处理》。文章大意是说,她的生活哲学是宽松处理法——买衣服,不要那么紧身的,大一码好了,会觉得很舒服;和人约会,时间不要是大清早,以免他人很紧张;写作的时候,实在写不出长篇,就写个短篇好了,不要对自己太严格……  相似文献   

2.
香港作家亦舒有篇文章叫《从宽处理》。文章大意是说,她的生活哲学是"宽松处理法"——买衣服不要那么紧身,大一码好了,会觉得很舒服;和人约会,时间不要定在大清早,以免他人紧张;写作时,实在写不出长篇,就写个短篇好了,不要对自己太严格……欣赏这种人生态度:对人、对己、对世间事物都宽松一点,宽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生写好记叙文很重要,要把一件小事写精彩,首先要选好材料,要坚持新颖、典型、真实的选材原则;要挖掘材料的价值,表现有意义的主题;不要孤单单地只写事情,还要给事情添加恰当的背景;对小事的关键细节要浓墨重彩写,突出亮点;要巧妙地构思,使小事也可成功书写,产生力鼎千钧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正>作家夏有志曾要求学生:“记叙文应该写得有情趣一点儿,不要成人化。”作家的要求是针对时下小学生作文存在的思想老成、内容枯燥、少了想象、语言呆板等现状而言的。小学生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作文内容理应鲜活、有灵气,充满生活情趣。阅读实践证明,有情趣的文章才能使读者受到情绪感染,吸引读者阅读目光。怎样把文章写得有情趣一点儿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述四个路径指导小学生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主教》2001,(2):1-1
耶稣自己背着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名叫“髑髅”的地方,希伯来话叫“哥耳哥达”,他们就在那里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同他一起另有两个人: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耶稣在中间。比拉多写了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写的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这牌子有许多犹太人念了,因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离城很近,字是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文写的。于是,犹太的司祭长就对比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君王,该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君王。”比拉多答复说:“我写了,就写了。”兵士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后,拿了他的衣服,分成四份,…  相似文献   

6.
一少年写了篇文章,自己十分满意,就将文章寄到晚报社,并告诉家里人,要给他们一个惊喜。很长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少年很沮丧,母亲见状,乐呵呵地抚摸着少年说:孩子,那篇文章写得很美,是我见过的最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建议,写完文章至少要看两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是把文章写短的良策。“说短话,写短文”是工作的需要,读者的希望。有人提出“不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要‘有话则短,无话则免’”,这实在是高明的见解。也就是说,要把“可有可无”的东西一律删去,毫不可惜。本文试图以一个实例来说这个问题。有一篇谈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的论文稿子,讲到目前有些企业建立的培训中心,只是换个牌子,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时,说:  相似文献   

8.
存在与价值     
新生 《天风》2003,(2):53-53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写的很有意思,大意是,一位教授拿出一张崭新的二十美元,问台下的人要不要,要的人举手,结果有很多人举手要。教授把二十美元用手捏成一团,然后问台下的人要不要,结果还是有人举手要。最后,教授把二十美元扔在地上,用泥土涂在美元上,然后问台下的人还要不要,结果还有少数人举手要。读完这篇文章,给我留下很多回味和思考。 二十美元并不多,但它有存在的价值。虽然从新到旧、到脏,但它的内涵并没有改变,都值二十美元。很多人喜欢那崭新的二十美元,不多的人却仍旧认可那皱和脏的二  相似文献   

9.
肖荣光 《天风》1994,(1):34-36
传道人要不要学好语文?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假如传道人缺乏语言文字的素质,将对写讲章、讲道、探访、谈道等工作造成困难。甚至因对圣经的字词不理解,以致出现“望文生义”而闹出笑话,或出现道理的偏差。所以说,传道人学好语文是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才能学好语文?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回答的,因为语文这学科的包含量太大。  相似文献   

10.
写叙事类文章,怎样说理,如何表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才易为读者按受呢?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说过:“我以为文章正格是不下议论,不得已时也可夹叙夹议……好文章是不下批评,但忠实的写出,令读者自见(说出方减少阅者趣味).最妙是寓批评于叙事之中.”梁启超所说的“寓批评于叙事之中”,就是指作者不要把自己的评价赤裸裸地说出来,而是要把批评结论同所叙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留待读者去体味.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11)
正有位牧者在讲道中称:"我有一次到一个教堂里布道,坐在长椅上发现,长椅上都写上了捐赠者的名字。我认为这种做法非常不妥,既然我们要把东西奉献给主,就不要留名了,这背离了奉献的真义。"牧者说的情况绝非个案,除了在捐赠品上写名字,不少堂会还会定期在教堂里张贴奉献者的名单,并写上某某人奉献了多少钱。这种做法在信徒中引起了一些争议,有的人认为奉献就不要留名了,不然就是在显扬自我;  相似文献   

12.
来稿要求     
近几年来,凡向我刊投稿者,发现有不少作者汉字,外文字母书写得很不规范,图、表划得也不规范,这样既影响文章的采用,又耽误排版,希望作者今后来稿认真些,同时来稿一定不要超过6000字。  相似文献   

13.
一列宁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說:“我們应該遵守一条規則: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貭量高些。”該文論述的虽然是国家机关及其干部問題;但是,“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則是作为一个普遍規則提出来的。同样,在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和讲話中,“少而精”的思想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例如,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曾明确提出要“‘精兵簡政’。讲話、演說、写文章和写决議案,都应当簡明扼要。会議也不要开得太长。”又如,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給党八股定的第一条罪状就是“空話連篇,言之无物。……我們应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相似文献   

14.
顺叙,是常用的一种写用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顺叙看起来没什么,做起来并不容易。初学写作的同志,由于没有掌握“顺叙”的技巧常常把文章写得平铺直叙、淡而无味。因此,认真地研究一下“顺序”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重读《水浒》中,“武松打虎”的故事,仔细分析故事中顺叙手法的使用,觉得很受启发,施耐庵不愧为大手笔,他严格按照时间顺序结构文章,有声有色地叙写了打虎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刻划了打虎的英雄,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在运用顺叙手法上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十年前,面对着网上万人签名要求取消中医,中医学界和中国哲学史界的一些朋友们,与热爱中医和中国文化的广大干部群众一样,心情都很不平静,感到很受压抑。他们在一起商量:应该怎么应对?我们怎样发声?有人建议写几篇有份量的文章,对虚无历史、以偏概全的要求取消中医的理由一一驳斥;也有人建议在网上发动挺中医派人士的更大规模的签名活动,看主流民意到底在哪个方面。我们其实很不愿意看到打口水  相似文献   

16.
一字立骨法写文章讲究炼意、立骨。意不炼,不能深刻感人;骨不立,不能紧凑挺拔,炼意又立骨,则意深而文俊。文章的立骨之法很多,清人概括出的“一字立骨法”,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方法要求:通过一、两个字,把文章的“主心骨”树立起来,使文章的叙事、说理、描写、议论都有所遵循;文章的左曲右折,千变万化,都是为了把那个立骨之字写深写透。立骨之字写透了,文章也就成功了。据《史记》记载,年轻的张良在桥上遇一老者。老  相似文献   

17.
简单人生     
正人字两笔,一撇为天,一捺为地;人生两步,一步为阳,一步为阴;人世四季,生老病死。人字好写人却难做,心字简单却难懂。做人难,难做人。一句话,很轻,也很重,普通,也很珍贵,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说话也要心中有尺,口中有度。不要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要动脑子,敏事  相似文献   

18.
一个冬日的午后,明明叩响房门走了进来。他是一个不很帅气,但很有礼貌的男孩子,个子不高,稍胖,声音里还带着一些稚气,在我鼓励的眼神下,他慢慢地讲述了他的故事:他是大二的学生,自从进入大学以后,就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起初,他在写东西时必须要每个字写得都很好,特别是文章最后几个字,以及最后的那个句号,必须要写得在他看来无可挑剔。而他又总是忍不住地反复地观察这个字的一横是不是太长,那一撇是不是太短,句号是不是不够圆,于是就开始反复地涂改,描来描去,甚至有时因涂改太多而把纸弄破,不得不重写,直到最后自己认为满意为止。而这时…  相似文献   

19.
妙语化险     
语言这个东西,说它平常,确实平常,因为每个会说话的人,每天都在用它;可说它神奇,又真够神奇的了,因为有时候,有些语言确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效果。 美国俄勒冈州一家大银行就发生过一次极富有戏剧性的抢劫案,很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一天,一名蒙面的歹徒突然冲进这家银行,用枪逼住一个年轻的女职员。他为了不暴露自己的声音,递给女职员一张字条,上面写的是:“不要作声!我有手枪,迅速把钞票放入纸袋,交给我。不然我就开枪了!” 这个女职员看后并没有声  相似文献   

20.
审题浅谈     
审题,是写好命题作文的第一步,至关重要。题审好了,就有可能写出切合题意,符合要求的文章;审题不准,文笔再好,也绝不会写好文章,甚至可能南辕北辙,白废笔墨。那么,怎样审题,才能正确地领会题意,恰当地把握写作要求呢? 一般说来,审题要弄清三个问题:第一,认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