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理性的圣门,同时也确定了"在场"的哲学特质。自然,"理性"、"主体性"、"自由"等术语在"现代性"那里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合法地位。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现代性"仅仅是哲学意义上的概念。因此,笔者更愿意把"现代性"视为福柯意义上的"一种态度"或者思维方式。诚然,作为在批判意义上出现的"后现代"概念,笔者也把其视为一种与"现代性"对位存在的"另一种态度",即"后现代性"。据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后现代性"如何在态度上批判了"现代性"以及两者在"批判"意义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批判学派:进化认识论的先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判学派是活跃于 1 9、 2 0世纪之交的科学和哲学学派。该学派是现代科学革命 (物理学革命 )和哲学革命 (维也纳学派及逻辑经验论 )的先驱 ,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 ,即名副其实的哲人科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虽然肇始于对上一个世纪之交的科学危机的反应 ,但由于他们深厚的哲学素养以及对科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机敏反思和洞见 ,他们在哲学上也颇有建树。他们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的伟大哲学传统的继承者 ,是“前”现代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3.
软智能体的认识论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人类已经开始创建一个崭新的世界———虚拟世界。如今 ,它不仅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更具意义的是其中出现了一类新的人工智能系统———软智能体。尽管目前这类系统的认知能力还很有限 ,但正在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这将使人类认识进化的轨迹发生深刻的变化 ,同时对认识论研究提出新的问题。一、虚拟认知主体的涌现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 ,文字的发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此 ,人们不但可以将知识或信息记录在一个人工媒介上而超越时空的隔阂 ,更为重要的是突破了以往那种主要依赖人的自然记忆系统保…  相似文献   

4.
5.
“视域”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解释学的视域概念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这一概念,但多数是在解释学和现象学意义上使用的。实际上,这一概念有着更为一般的认识论意义,它不仅涉及认识的广度、深度和创新性,而且有助于理解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内在联系。所以,笔者认为很值得深入探讨视域自身的功能和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认识论研究会、武汉大学现代认识论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研究》编辑部等十个单位联合发起的“现代认识论研讨会”,于1988年12月20日至25日在厦门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认识论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会集一堂,回顾和总结了1978年以来我国认识论研究所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和透视了十年来认识论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着重探索了我国认识论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在他的生命哲学中,柏格森的目的是很明确的:超出机械论和目的论之外,按照与空间和并列秩序相对立的持续秩序确定变化和进化的本质。他的意图是深入研究持续秩序的特性。关于时间,以前的哲学家的分析已被证明是骗人的,因为,按照他的看法,这些分析归根到底都把时间归结为同时性的连续。建立在量的秩序上的机械论把连续作为一系列数字排列起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以来,西方的科学哲学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浪潮猛烈冲击下,终于形成了一股与人本主义相并列的哲学思潮。如何分析和看待这股思潮?我们认为,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显然,哲学思潮既是一种国际现象也是一种阶级现象。从总体上看,西方科学哲学代表着资产阶级世界观,它与代表着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冲突。不过,由于哲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微妙性,这种冲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本文将要涉及的西方科学哲学家马诺·邦格(Mario Bunge)所持的反辩证法的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认识论的核心是对“物”的透视。青年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时期,马克思在对象性的物中发现主体性的劳动活动与异化关系;二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期,马克思从实践活动出发去认识周遭之物,并从社会关系总和出发去认识人的现实性;三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性、社会性的活动和关系出发提出了对“物”的全新认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这一认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既肯定了物的感性存在,又透视了物看不见的存在,即物何以成为物、活动何以生产物的过程,此双重透视的科学认识论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强調指出:无产阶級的政治意識、科学社会主义不可能自发产生,这种意識只能从外面灌輸进去。并說:“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輕視与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級思想体系的加强。”因此,經常对无产阶級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对无产阶級政党說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务。阶級教育和革命传統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用自己的思想体系去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一环。是否重视阶級教育和革命传統教育的問题,关系着无产阶級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問题;革命胜利后,是否继續重視阶級教  相似文献   

11.
《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一,幸福是最高的善与合德性的灵魂活动,卷十,则仅与智慧同一。这是对立的两种。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亚氏对快乐与幸福的讨论具有连续性。他认为一种快乐与欲望有关;另一种与自身值得欲求的活动有关。每一活动有相应的快乐,故快乐有多种。完善活动的快乐是整体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尽管今日"社会批判理论"已不具有法兰克福学派最初的意义,但它依然保持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本性,即寻求一种具体的规范性批判形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