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秀丽 《美与时代》2004,1(10):74-75
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其使命不在于完整地再现生活的原貌,而在于致力表现由生活触发的诗人内心特有的情绪和感觉.情绪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一定的态度,满意、喜爱、爱慕或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诗的审美价值就取决于这种情绪的典型程度:是否本质地反映了它所赖以产生的客观世界,凝聚了这一事件的全部神韵;是否"蕴含"着深刻的群体意识,能深入读者心灵,激起强烈共振.我们面对着的就是这样一首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勾勒出生活的场景的乐府诗<公无渡河>: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其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态体验。不同特性的主体有着不同的情感需要,选择不同的情感对象和手段,从而形成不同的情感方式。不同的情感方式,直接影响着主体对客观现实的评价,影响着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演变。当前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正  相似文献   

3.
人同外部世界既有认识关系,又有价值关系。也就是说,人一方面要认识客观事物自身,一方面又要评价客观事物对主体的价值。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通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的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所  相似文献   

4.
一些教科书中所下的感觉定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什么是事物的属性?“一个事物的性质与关系,都叫做事物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而“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它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检形式表现出来的”(《普通心理学》下册第41页曹日昌著)这就是说,一个爱学生的教师,不仅在他接触学生时会流露出自己“爱”的态度,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与温暖,而且在教师自己内心也伴随以“爱”的体验,有着“爱”的感受。热爱学生的教师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心体验。作者根据大量资料和直接与教师交谈的情况认为,可以把教师的这些体验归结为“三感”,即亲近感、期望感和理解感.而且就其深度来看,从肤浅到深切,也有很大差异。如果一个教师根本不爱学生,他就会毫无所“感”了,如果只是一般的对学生喜欢、不讨厌,那他在行为表现上以及反映到他的整  相似文献   

6.
决策就是立足于现实而指向未来目标的认识活动。任何一项决策目标都是依据一定的决策问题而确定的。这里所讲的决策问题是指客观事物应有现象与实际现象之间的差距。所谓应有现象,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了高一层的价值认识,期望客观事物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出现能够满足人的一定需要的现象。实际现象就是客观事物现有的状态。按  相似文献   

7.
何为快乐?快乐是因你对客观事物的满足而带来的心理愉悦,是一种快活的心态,是一种美丽的心境,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体验。它不由客观事物本身所决定,而是由你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评价、看法、态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8.
一、现行“情感”定义有重新探讨的必要现在国内外流行的情感定义,基本上有如下三种:第一,“所谓感情或情绪就是人对其所认识与处理一切的体验”。第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第三,“情感是人对于某一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所谓“体验”,就是对情感过程中机体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的感知。它虽然对后继的  相似文献   

9.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类,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有丰富的情绪表现。幼儿同样拥有丰富多彩的情绪世界。有的孩子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有的孩子受了委屈只是暗自流泪,有的孩子快乐自信,而有的孩子冷淡退缩。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认识儿童的情绪表达也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我们有义务培养孩子学会拥有积极、快乐的情绪。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0.
现代心理学特别是现代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揭示了道德情感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我们如何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所谓情感,就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而道德情感则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的对事物及社会生活喜好、厌恶的情绪体验。它是决定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卷,第255页)。具体说来,道德情感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皮亚杰的儿童道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学生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七情”是情感的外壳,情感的实质是对德智体美诸方面肯定或否定的体验,情感的差异性正是由对这诸方面的需要、渴求或意向所决定。情感的基础、观察、发展和培养等,必须从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新需要和原有水平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12.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薛慧:文化的价值指向是人的需要的满足世界万物中只有人需要赋予自己的生存以意义;也只有人要赋予其他事物以意义。万事万物有无价值,依据于它们同人的需要的关系。人的创造物的产生和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创造者的需要。文化作为人的创造物,其存在理由就在于由文化功能所提供的价值。从文化成因的历史考察来看,如图腾崇拜、禁忌、巫术等原始文化的产生无一不是指向保障人的需要。而它们以这些形式出现,原因是当时的人们在自己的需要与这些文化现象之间虚构了一种不容置疑的联系。再从文化变迁的动因来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具有一劳永逸的永恒性,都在或快或慢地发生着变迁。变迁一般由于两个原因促成,一是原有文化的功能不再指向满足人的需要,因而丧失价值;二是原有文化不足以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需要,因而须更新和补充。总之,它始终是围绕着人的需要的发展而进行的,始终体现着人们对文化与自身需要的关系的认识。从“文化的价值指向是人的需要的满足”中,可以引出这样的结论:人作为创造文化的主体,对一切形式的实存文化应具有一种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认知、审视、判断、选择和更新的态度、权利、能力。只有这样,人类才不会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所束缚,人类才能永远具有探索向前的  相似文献   

13.
情感这一词汇在心理学中的含义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生活现象与人心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感受。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提到:人们运用语言传递与他人的思想交流,而运用艺术传递情感。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情感,可以运用审美语言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无论喜悦与悲伤都能感染到他人,形成艺术。古代诗人崇尚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现代人们依然把情感的表达当作艺术必不可少且崇高的表现手法,情感被视作作品的精髓与灵魂。文章采用横向与纵向的分析对比,解析水彩风格的图书插画的情感表达在图书中的作用,从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情感表现以及情感的作用等方面来论证情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爱情既包括感情因素,也包括理智因素。爱情应是在理智指导下的感情的融合。 一、爱情的感情因素 感情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人的愉快与苦恼、喜欢与愤怒、尊敬与轻视、亲近与惧怕等等,都是人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感情体验。 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高尚感情,无疑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但是它又融合着低级感情。它既是异性之间性吸引的凝固物,也是理智感、道  相似文献   

15.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且使人的心理染上特殊的主观色彩。情绪依其强度和稳定性,可以分为三种:激情、应澈和心境。激情是一种突然爆发、反应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如见义勇为、狂喜、暴怒、恐惧、悲伤和绝望等,它通常与一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意外刺激等引起的激烈的内心冲突相关。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应激使得整个机体的生理处于高度激活的水平.表现出心律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血糖增高等等变化。  相似文献   

16.
张海迪的事迹见报以后,引起了全社会很大的反响。她不惧病残,不畏生活中的艰辛,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自学,以满腔的热忱帮助邻里,为广大群众解除病痛。她的这种精神,使意志消沉者为之震动,使后进者奋起向上,使先进者更加先进。她的事迹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写照,闪烁着共产主义道德和情操的光芒。这就是张海迪事迹的道德价值所在。看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有其价值,首先要看他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满足人需要的一种属性,是客观事物与人们需要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和美学 要谈亚里士多德的美学,不能不简单叙述一下他在哲学上和美学最有关系的几个根本论点。 第一,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把理式看成宇宙的原型而客观事物只是理式的摹仿的说法,相反,他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存在,这些事物  相似文献   

18.
一、《墨辩》逻辑三范畴的含义范畴是人们从某一角度,对事物某一因素、侧面或环节的抽象。人们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总是在范畴这一浓缩的形式中得到表现和确定的。一门科学的认识成果,需要集中体现于一定范畴之中,而成为这门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是范畴在思维过程中的功能表现。方法不是思维的外在形式,而是客观事物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一 自然相似律 自然相似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既不可能与别的事物完全不同,也不可能与别的事物完全相同。换言之,对客观事物间的关系而言,相似是绝对的,相同和相异都是相对的。 现在,我们假定客观事物间的相同关系是绝对的。则必然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客观事物是完完全全地重复存在的。我们知道,任何客观事物的存在都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20.
天下的一切事物,只有人心最广大,因此有了“心比天高”之说,人即使得了现世的各种事物,也不能满足人心的,那么可以满足人心的只有信望爱了。 天主是极明智而极仁慈的,他的作为,使人没有话可说。他可依照事物的本性,而造生事物,人不能有所非议。禽兽的欲望只在当时,他们要求吃饱而能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