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许恩杯 《天风》2005,(12):42-45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这是非常美好,也是很必要的。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先构建和谐家庭。每个家庭是社会的小单元,小单元不和谐,就谈不上大单元的和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回到家时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可是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现在的社会的确有许多的问题,在建国初期我国家庭离婚率不到  相似文献   

2.
周琰 《美与时代》2006,(6):20-21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五四”、“文革”颠覆性的冲击和涤荡,强烈地动摇了中国人的道德观、信仰观。上世纪末,汹涌而来的滚滚“韩流”激起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对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生活的向往。“韩流”得到中国人的青睐,是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新回归中国社会的侧面反映,认可“韩流”作品、崇尚“韩流”是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一种深深的致意。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社会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社会正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准则,既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价值诉求,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社会正义和谐统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分配正义、社会交换正义、社会补偿正义和社会共同的正义价值,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中,私房钱现象大都存在着。面对这一现象如何评说?存私房钱者心态若何?夫妻一方对对方存有私房钱持何态度?私房钱能否根除?此种现象既是一个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5.
齐红军 《天风》2007,(1):42-4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浪潮中,我们基督徒何尝不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主作出见证,为社会的和谐尽一份力量呢!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个叫冉阿让的年轻人,因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刑十九年,漫长的牢狱生活使他变得孤僻和凶狠,出狱后,他途经教堂,饱餐一顿后,却将那儿的银餐具偷走了。不一会儿,警察将人赃俱获的冉阿让再次带到教堂,问:“是你们的餐具吗?”神父平静地回答:“是我们的,但是是我送给他的!”神父的一句话,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使一个苦役犯从此后成为该市市长。  相似文献   

6.
关于和谐社会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政治理论提出,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演进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一个深刻转变。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见解。这些观点和见解丰富了人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这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学术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倾向,过于强调人类思想史上的和谐理论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和谐理论的重要性,过于强调和谐理论超越一切时空的所谓普世情怀,等等。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妨碍…  相似文献   

7.
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郑重倡导“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愿景和主张,向世界表明了“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和谐是人类共有的美好愿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家和”才能“万事兴”。只有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家庭与社会和谐,才有利国家的和顺兴旺,民族的和睦团结,社会的祥和稳定。中国宗教界在与社会各界共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这是宗教界值得思考的大问题。一“你们是世上的盐……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隐…  相似文献   

8.
天主教会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关爱弱势的光荣传统。如何继承天主教会的优良传统,在建构和谐社会中发挥天主教会的特殊作用,是时代赋予天主教人士的神圣职责。本文结合辽宁省天主教社会服务中心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充分发挥宗教组织要履行这一神圣使命,就要从“和谐”二字上下功夫,从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家庭和睦和关爱弱势群体等方面着手,大力兴办天主教会社会服务事业。文章也对如何进一步促进天主教会服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登杰 《学海》2005,(6):127-131
社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是由许许多多的子系统构成,社会的和谐也将取决于构成社会大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和谐。高校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人才培养、发展科学和社会服务的重任,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使命,因此,大学毫无疑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怎样的校园才是和谐的校园,这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和谐校园并非是“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和谐校园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  相似文献   

10.
韩丽雯 《管子学刊》2013,(4):120-122
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后,“构建和谐社会”尤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热切讨论,和谐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之间的关联也引发学者们的思考和争论。但关于“和谐社会”和“和谐”理念的问题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歧见和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是一脉相承的,有的学者认为它与儒家的“和谐”观或传统的“和谐文化”是具有本质区别的;甚至学者们对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讲“和”,贵“和”或崇尚“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所在,有的学者认为“贵求与人同,不贵与人异”[1]209是中国文化的特征,还有的学者认为“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2]4,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从而使“和谐”理念和“和谐社会”成为一个充满争议而有待深入辨析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时代呼唤的状况下,林存光先生主编的《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一书于2013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出版为我们重构了中国古典和谐理念和治国方略的完整图景,填补了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不仅具有划时代的学术价值,而且为更好地实现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助益,其出版的社会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1.
蔡建伟 《天风》2006,(3):28-32
“没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人不能拥有真正快乐与光明的远景。同样,也没有任何的成功,能弥补婚姻、家庭的失败。”当全社会都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家庭的和睦与和谐就成了社会和谐的基础。本文从实践神学的角度,立足圣经的教导,阐述了基督徒家庭的儿女教育。前言部分为提出问题的社会与家庭背景;第二部分阐明了基督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身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第三部分从灵、德、智、体、群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塑造一个健全平衡的孩子的方法和建议。结语部分在于强调基督徒的家庭教育必须从现在做起。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夫妻婚姻生活是家庭生活的载体,夫妻之间的和睦是家庭和谐、稳定的基础。本文将以夫妻间的和谐为主线,从《古兰经》的家庭和谐理论出发,以及结合在临夏的实地调查,分析论述伊斯兰教在构建和谐家庭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克全 《天风》2006,(23):36-3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和谐也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政治概念。我个人理解,“和谐”这个概念含括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和睦相处”、“社会团结稳定,具有良好的秩序”、“社会成员的精神生活获得极大的丰富和高度的自由”等不同层面的意义。今天,包括基督徒在内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良知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良知”是阳明学说的核心。“致良知”是他的宇宙论、道德论,也是其修养论。“致良知”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如今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冲突、矛盾、对立,比比皆是。但归根到底是人自己与自己不和谐,即身心不和谐。为此,需要从阳明学中,吸取一些智慧“省察克治”,限制乃至祛除无限膨胀的私欲,抛弃消费主义,过勤俭生活。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宗教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又说:“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必将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们要在和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增强和谐。和谐必将推动发展,发展一定促进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笔者拟…  相似文献   

16.
一、如何“建设和谐香港”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所主办的“弘扬精神文明,建设和谐香港”论坛;感谢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长庄世平先生和理事长李国强先生的盛情邀请。当前,祖国内地正在热烈研讨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现在看到香港各界文化人士也在热烈研讨如何“弘扬精神文明,建设和谐香港”,说明香港和内地的人心是相通的。但我个人长期在内地生活,不一定能对香港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切实中肯的意见,我只想借这一论坛,介绍一下我对内地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些思考,也许可供香港朋友们的研讨参考。二、内地将如何建设和…  相似文献   

17.
刘世阳 《天风》2006,(8):34-3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然而,时下家庭纠纷、家庭暴力、离婚……成了司空见惯的事。一个和谐、充满温馨和幸福的家庭是人们所追求、羡慕的。基督徒是这个社会的良知,是这个时代的“光”和“盐”。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应当是充满爱、喜乐、和谐的家庭,荣耀、见证主名的家庭。因为家庭是我们心灵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与稳固对于社会的安定有着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某些年轻人当中,至今还明显存在着“未婚时知音难觅,成婚后关系难处,倘离异苦果难咽”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然而,当事人缺乏必要的逻辑训练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探讨如何以逻辑的头  相似文献   

19.
本刊“专题讨论”栏从本期起,分期刊出一组有关“基督化家庭”的文章。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位(又称“细胞”),中国传统文化也十分强调家庭。我们基督徒要发光作盐,为主作见证,必然要先从家庭做起。今天传统的家庭观念受到来自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基督徒当如何面对?基督徒的家庭信念是什么?基督徒应当有什么样的家庭见证?这是本期以下文章要讨论的问题。 盼望读者对本刊的“专题讨论”予以留意,让我们都来关心、建立基督化家庭。  相似文献   

20.
陈凡  盛国荣 《哲学动态》2006,(11):75-76
由东北大学主办、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承办的“科技进步与和谐社会的哲学反思”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10日至13日在东北大学隆重召开。与会学者围绕这一主题,从多视角、多层次、多方位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并取得了积极成果。一、对“和谐社会”概念的辩证理解中央党校许全兴教授在“和谐社会与矛盾辩证法”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应是矛盾辩证法。和谐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协调、有序、稳定的状态。和谐与矛盾、系统、联系、平衡、协调、有序、稳定等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