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138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家庭仪式问卷、亲子依恋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探讨了家庭仪式与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仪式、亲子依恋、生命意义感与自我控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在家庭仪式与自我控制之间起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包括三条路径: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以及亲子依恋-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朋友支持与幸福感的关系,并重点关注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比较倾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该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比较观念量表和朋友支持评价量表对776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朋友支持正向预测大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2)社会比较倾向调节了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幸福感的后半段,即相对于高社会比较倾向的大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对低社会比较倾向大学生的幸福感促进作用更强。该结果揭示了朋友支持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朋友支持和大学生幸福感之间是有调节的中介关系,朋友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幸福感,社会支持对间接效应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基于自我差异理论与自我验证理论探究自拍照编辑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积极反馈与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采用自拍照编辑问卷、线上自拍照积极反馈问卷、一般自我概念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5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自拍照编辑的频率、积极反馈、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自拍照编辑的频率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影响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通过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通过积极反馈及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3)积极反馈与自我概念在自拍照编辑的频率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自拍照编辑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女大学生健康使用社交网站及社交网站的功能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讨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大学生自我同情量表对普通高等特殊教育学校206名在校残疾人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同情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2)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不能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但通过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自我同情在残疾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社会支持系统量表、自尊量表、自我控制量表、攻击量表对重庆市某中学55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再次验证自尊与攻击的关系,并探讨自我控制在社会支持、自尊和攻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和自我控制在青少年社会支持和攻击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自尊和自我控制与攻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在社会支持与攻击、自尊与攻击关系间均起着完全中介作用;(3)自尊与自我控制在社会支持与攻击关系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因此,社会支持、自尊、自我控制是青少年攻击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除了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攻击外,还可以通过自尊、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攻击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幽默的释放理论、积极情绪的扩建功能理论和集体文化下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指标提出自我提升幽默通过情绪幸福和社会支持两个链式中介变量提升生活满意度的假设模型。采用幽默风格问卷中的自我提升幽默维度、主观幸福感量表中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维度、多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88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联合显著性检验和Bootstrap检验表明了多重中介效应显著,总中介效果量为63.6%,其中通过情绪幸福这一中介路径的中介效果量最大,达47.3%。未来研究可探讨在个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56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未来时间洞察力、领悟社会支持、自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和自尊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 三是社会支持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雪峰  沐守宽 《心理科学》2017,40(4):878-884
本研究采用感恩量表GQ-6、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以及心理幸福感量表,测查了583名高中生,考察了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在感恩与心理幸福感之间是否起着链式中介的作用。结果表明:(1)领悟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在感恩和心理幸福感中起着链式中介的作用;(2)在感恩—领悟社会支持—基本心理需要—心理幸福感这一链式中介模型中,除了领悟社会支持到心理幸福感这条路径的系数不显著以外,其余的路径系数均显著。此外,本研究不支持心理幸福感量表的原维度构念。以往研究对该量表构念的结论不一,存在争议,建议对该量表进行全面修订。  相似文献   

9.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部动机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探究大学生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内部机制,研究者使用专业内部动机问卷、专业投入问卷、主观专业成就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5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专业内部动机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专业投入在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 主观专业成就在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4)专业投入和主观专业成就在专业内部动机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效应。据此得出结论:专业投入和主观专业成就在专业内部动机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心理应激理论、素质-压力三模式以及社会支持主效果模型考察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抑郁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抽取的64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领悟社会支持中介了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2)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此,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家庭功能、自我控制与青少年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对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95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复原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控制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受到性别调节,相比于女生,男生群体的家庭功能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社会排斥与冲动性消费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社会排斥量表、名人崇拜量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以及冲动性购买倾向量表,对8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每月生活费后,社会排斥显著正向预测冲动性消费;(2)名人崇拜在社会排斥和冲动性消费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在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及直接路径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对大学生冲动性消费的理解和干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家庭收入与幸福观的关系,并着力考察性别和社会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该研究采用家庭收入问卷、社会支持评价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52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中生家庭收入可显著正向预测总体幸福感;社会支持在两者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性别因素对社会支持在家庭收入与总体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家庭收入显著正向预测女生的社会支持,而对男生社会支持的预测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家庭收入对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可为高中生幸福感提升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拟探讨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作用。对76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1)社会排斥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和道德同一性均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3)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均受到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在道德同一性水平较低的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明晰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制,而且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预防和干预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时间效能感和消极完美主义对硕士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广东省408名硕士研究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时间效能感在社交媒体自控失败和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完美主义在社交媒体自控失败和时间效能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于高消极完美主义者,社交媒体自控失败对时间效能感的负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documents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adolescent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PIU),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ediating mechanism (i.e., how school connectedness relates to PIU?) and moderating mechanism (i.e., when the protection is most potent?) underlying this relation.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PIU, and whether this mediating process was moderated by adolescent self-control. A total of 2,758 Chinese adolescents (46 % male; mean age?=?13.53 years, SD?=?1.06) from 10 middle schools completed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regarding school connectedness,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 self-control, and PIU. After controlling for gender, ag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arental attachm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school connectedness and adolescent PIU was partially mediated by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 Moreover, this indirect link was stronger for adolescents with low self-control than for those with high self-control. Thes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the social control theory and organism-environment interaction model to understand how and when school connectedness impacts adolescent PIU.  相似文献   

17.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的核心品质,更是社会和谐与良好风尚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北京、苏州、上海、厦门等地5所高校共85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包括关爱与控制)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与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父母关爱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的积极预测作用,而父母控制无预测效应;(2)自我控制在父母关爱与社会责任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女生群体中,而男生中不存在该效应。这表明,父母关爱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并且在女生群体中自我控制是二者关系的中间桥梁。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自我控制、学习倦怠在压力知觉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序列中介效应,运用压力知觉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和手机成瘾量表对9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 压力知觉与手机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 自我控制在压力知觉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3)学习倦怠在压力知觉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4) 压力知觉通过自我控制和学习倦怠的序列中介作用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考察童年期虐待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116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童年期虐待量表、自我控制量表、感恩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童年期虐待和自我控制、感恩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成瘾成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感恩呈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感恩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在童年期虐待和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童年期虐待→自我控制→网络成瘾”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感恩的调节;与高感恩个体相比,童年期虐待对低感恩个体的自我控制的影响更小。感恩不仅不能缓冲童年期虐待对自我控制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增强这一过程,提示我们注意积极特质在特定情境下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暴力暴露、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负性自动思维及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选取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共600名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暴力暴露问卷、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及自我控制问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负性自动思维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产生作用;(2)自我控制在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低自我控制水平下,暴力暴露能显著的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而在高自我控制水平下,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