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代知识论反对对知识研究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干预, 强调知识的科学性, 倡导对所谓纯粹的知识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知识论的发展, 但也从根本上遮蔽了知识论的意识形态本性及其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实践功能。本文拟从政治和意识形态角度考察知识论的演化过程, 以期对知识的概念有一个新的理解, 同时也深化对政治和意识形态本质的认识。一、作为政治统治合法性理论基础的知识论知识论作为哲学最古老领域之一, 如今已发展成为流派纷呈的庞大体系。人们对人类知识的解剖近乎原子化, 然而缺乏对作为整体性知识的论述, 缺乏对知…  相似文献   

2.
客观性问题一直是知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女性主义知识论者把客观性问题看作是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她们把主流知识论中的客观性诊断为价值中立性,并对价值中立的客观性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重建了价值负载的客观性。由于探讨女性主义知识论是全面了解女权运动和知识论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知识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知识论是知识论领域中的一个新方向。美国学者施密特曾经提出 :“社会知识论可以被界定为知识的社会维度的概念与规范的研究。”[1 ] 主张应当从社会的维度来研究知识问题 ,这是社会知识论者的共同主张。不过 ,对于“社会的”这一概念应当包含哪些内容 ,社会知识论的性质应当是什么 ,它与传统知识论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目前仍属各执一说 ,尚未取得什么共识。一 社会知识论的起源与发展虽然作为一种系统研究的理论来说 ,社会知识论的发展过程还很短暂 ,不过按照戈德曼(AlvinGoldman)的说法 ,其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那…  相似文献   

4.
知识论几乎和西方哲学的历史一样古老 ,是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理论。由于传统知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认识活动及知识成果的发生学考察 ,致力于对知识起源的研究 ,因之 ,西方哲学界过去乃至现在通常把传统的知识论理解为“认识论”。但知识论的研究在当代发生了形态上的根本变革 ,“葛梯尔问题”的提出 ,使知识论的研究转变为对知识本身之所以为真的条件的研究上 ,尤其是知识的确证 (justification)问题成了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这无疑是一个范式的转换 ,而恰是此种范式的转换廓清了认识论与知识论之间的界限 ,使知识论的研…  相似文献   

5.
葛梯尔问题的出现使得知识论研究成为20世纪下半叶哲学舞台的主角,大量的论著不断涌现,一些有影响力的当代哲学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知识论研究。但21世纪以来,知识论研究呈现出了颠覆传统、方法创新与学科交叉的前沿趋势,体现在若干研究热点主题上,包括信念论、实验知识论、形式知识论与中国化知识论。从整体上看,国内外知识论研究是同...  相似文献   

6.
亚当·斯密认为,哲学/科学探索是一个开放的历史过程,理论体系则是演变的和可错的。这种演变的知识观构成了斯密知识论的核心。斯密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对这种知识论观点有着清醒的自觉,其理论体系在展现方式和内在思想上都受到了这种知识论的重要影响:他不仅在展现方式上有意识地采用牛顿式写作方法;而且以此知识论为基础,区分了体系精神和公共精神,展现出了一种温和、有节制的政治态度,认为政治家和立法者应对自己的理性和智慧有所警惕,严格限制自己的职责范围而不逾矩。  相似文献   

7.
戴劲 《世界哲学》2008,(1):39-43
洪谦在“康德的先天论与现代科学”一文中,对康德哲学因果律的效用性和“物自体”的“不可知”给予了质疑,但其批判是无力的。通过分析逻辑实证主义这种经验主义的知识论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它和康德的知识论在原则上的分殊。  相似文献   

8.
正史蒂芬·格林姆(Stephen Grimm)是美国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哲学讲席教授,当代最重要的知识论专家之一。他对于"理解(understanding)"问题的研究获得了国际同行的普遍关注与认可,现主持大型跨学科研究项目"理解的多样性"。2017年5月,他受邀访问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厦门大学,并在上海参加了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角度的转向——妇女问题的哲学探讨舒可文(一)人文哲学一直在努力澄清各种人际关系。通常的理解结构总是有一个“我”,再有一个与“我”相对的某一方。“我与别人(theoth-er)”只是最一般抽象的关系。这一关系主要用于知识论问题上的思考,只有知识论才讨论这种“无个性的心灵”之间的关系。而人际关系中的生活性质在“我与别人”这一抽象结构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生活具有着存在论的性质,因此,人际关系的生活性质必须由存在论的角度去揭示。列维纳在人际关系中还区分了“我与他”和“我与你”,这确实有助于澄清许多…  相似文献   

10.
再论知识论的精神实质及其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学术界内外,“认识论”和“知识论”概念,尤其是“认识论”这一概念的使用十分广泛和普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认识论和知识论作为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领域、问题系、理论目的等似乎都是自明的和无庸争辩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心考察和分析“认识论”和“知识论”概念实际使用的状况,那么,理解上的歧义和使用上的混乱就会呈现眼前。同时,我国哲学界对于主要根源于西方哲学传统的认识论和知识论在现当代的发展及其遭遇到的挑战和批判尚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对于认识论和知识论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出路问题也缺乏必要的反省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