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把“本体论”视作对“存在”的研究,因而也可理解为“存在论”。哲学史的发展表明,古代哲学那种以抽象的、绝对的、一经确立便不再变动的本体为对象的“本体论”,已经为人类的思维进步所扬弃。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哲学再也没有新的形式的本体论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就产生了新的本体论,那就是“实践本体论”。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以及哲学的现代化,在我们看来,就是加深对“实践本体论”的认识和理解,并由此出发来把握自然界、社会、人和思维等等。那么,“实践本体论”是什么呢?它的革命意义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臧佩洪 《现代哲学》2003,46(4):17-2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意义上倡言的历史性不等于历史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放弃康德式近代认识论的思路,打造出一种历史本体论来,方可尽显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真义。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首要可能性就是历史本体论,历史作为本体,其指示词就是历史性,并以生产方式作为其对存在的超越性解释,而生产方式作为存在则体现为历史的一种“缺席的原因”,因此是以不在场的方式现身的。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重新解读出马克思哲学中的历史本体论,并说明其与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关系,而不是直接去奢谈一般哲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复杂性和非线性研究及其哲学问题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研究,目前在我国哲学界特别在科学哲学界是一个正在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域。复杂性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前,它是“无法认识”和“难以处理”的代名词。简单性被认为是世界自身的基本属性,复杂性从没有被认为是世界的属性,至多被认为是简单性复合产物,是现象。复杂性甚至被认为是认识主体运用简单性原则处理问题能力不足所导致的结果。因此,无论在认识论或本体论上,“简单性”与“复杂性”的地位都是不对称的。近年来,人们仍争论“复杂性”是不是世界的属性,表明“复杂性”本体论地位仍未得到认同…  相似文献   

4.
对“生存论本体论”的一些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存论本体论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 ,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一直被理解为物质本体论。近年来 ,这种理解被视为属于所谓的实体本体论传统 ,是用“朴素实在论”的方式来解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 ,抹杀了马克思的重大理论变革及其理论贡献。而马克思哲学在本体论上的革命 ,则被认为就是超越和克服了“贯穿传统哲学的整个历史并构成传统哲学理论核心的‘知性化的实体本体论’的理论传统”。所谓“知性化的实体本体论” ,就是指这样一种观念 :我们感官观察到的现象并非存在本身 ,隐藏在它后面作为其基础的那个超感性的“实体”才是真正的“存在” ,构…  相似文献   

5.
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存在着一个公认的说法,即西方哲学从诞生到现在,共经历了两次被称为“转向”的研究主题的切换。第一次转向是从古代的本体论哲学到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第二次转向是从近代的认识论向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古希腊哲人高尔吉亚因其命题而著称于世。塞克斯都的《反数学家》记载到,“高尔吉亚一连提出了三个原则:———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1]与上述的哲学转向联系起来看,我们惊奇地发现,高尔吉亚命题竟暗含着预示哲学发展方向与命运…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译名辨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的“ontology”一词在我国迄今多译为“本体论”。近些年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有关“本体论”问题的讨论,它涉及到哲学的根本问题。但是,所谓“本体论”到底应包括哪些含义,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不仅国内,而且国外哲学界也众说纷纭。因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直截了当地说:“本体论”一词“在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中分别具有  相似文献   

7.
自然本体化之误吴国盛在中国当代的哲学文献中,不难看到这样的说法:探究自然界本身如何是本体论的工作,探究人们如何探究如何把握自然界,是认识论的工作。本体论与认识论课题的划分是一种元哲学的工作,但它同样基于某种哲学前提,自然的本体化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自然的本体化倾向由来已久,在我国哲学界亦根深蒂固,虽然没有出现“自然本体论”的旗帜,但自然本体论的一切观念都已被接受,并且在潜意识中发挥作用。过去十多年来,有许多人大胆探索,修改甚至突破原有的哲学体系,但大都没有意识到自然本体化倾向对他们的制约,因而表现出在哲学创新上的不彻底性。自然本体论者把自然科学所提供的自然界演化图景当作终极的实在图景,上升到本体的高度,使人成为一个派生的、偶然的、无足轻重的角色。可以鲜明的指出,自然本体论的要害在于消灭“人”,把“人”降低到“物”,把“人”“物”化。应该说,中国哲学界过去十多年的人本化哲学运动正是为了拯救“人”,突出和强化“人”的因素,它的最终目标是与自然本体论格格不入的。但是,由于自然本体化倾向没能得到彻底的清除,相反在潜意识中发挥作用,人本化哲学运动因而极不彻底,作为人本化哲学运动之中坚力量的实践本体论和认识主体论在理  相似文献   

8.
王路先生是目前活跃在我国学界的逻辑学家,而且他在哲学上特别是哲学术语的翻译上也很有研究。比如,他对西方哲学中的“是”的范畴的研究,澄清了一些笼罩在本体论(“存在论”或“是论”)上的迷雾(1)。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将原有的“存在”改为“是”,甚至写进了教科书(当然,这一问题的讨论还远没有结束)。王  相似文献   

9.
“真”能代替“真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路先生是目前活跃在我国学界的逻辑学家,而且他在哲学上特别是哲学术语的翻译上也很有研究。比如,他对西方哲学中的“是”的范畴的研究,澄清了一些笼罩在本体论(“存在论”或“是论”)上的迷雾。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将原有的“存在”改为“是”,甚至写进了教科书(当然,这一问题的讨论还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研究 人一实践一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艾福成,白刚//学习与探索,2002.5 哲学总论 应用哲学(笔谈)/黄楠森,陈昌曙,郭国勋等//江海学刊,2002.5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贺来//中N}-£会科学,2002.5 “存在轮转向”与方法论革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孙伯镣,刘怀五//中国社会科学,2002.5 如何看待哲学改革——与黄楠森教授共商/傅德本//学术界,2002.3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本体论问题/何萍//学术月刊,2002.9 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  相似文献   

11.
本体论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学功 《哲学动态》2001,4(10):10-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 ,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一直是中国哲学界争论很大的焦点性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讨论中 ,“本体论”成为一个各派都不能绕开的“结”。论争中学者们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但在作为争论核心的“本体论”概念上 ,人们似乎意见一致。一些学者坚持“哲学就是本体论” ;大多数学者虽然觉得这种说法太绝对了 ,但也仍然肯定“哲学必有本体论”。在这样的语境下 ,本文题目所给出的观点一定显得既突兀又费解。因此 ,为了使本文的论点和论证的展开有一个较…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玄学哲学基本特征的再研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晋玄学哲学的基本特征,一般人们都把它定作为宇宙本体论,以辩论有无问题为其 中。心议题。但除了何晏、王弼主张“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宇宙本体论外,玄学家嵇康、阮籍并不讨 论有无与本体问题,向秀、郭象更是主反本体论的。因此,用宇宙本体论来概括玄学哲学的基本特征 似有缺陷。我们认为玄学哲学的普遍共性,并不是字宙本体论,而确切地说,应是讨论的宇宙万物的 自然本性论问题,王弼“明自然之性”,郭象讲“自足其性”,阮籍谈“明于天人之理,达于自然之分”,皆 是围绕着探讨自然之本性而展开自己哲学的论说的。至于王弼玄学哲学的基本特征,则仍是可以用宇宙本体论“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思想来概括的。  相似文献   

13.
本体论是关于普遍性存在的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三条本体论研究的路径,我们不应当用其中某一条研究路径去排斥或否定其他研究路径。本体论包括本原论,但不能归结为本原论,因为,要确定世界的本原,必须以判明有哪些存在领域为前提,所以,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才是哲学的最高范式。在西方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都具有自然哲学的性质,自然哲学也有其本体论的层次,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学说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发展历程。在解决存在领域划分的问题时,语言逻辑分析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还有必要在逻辑结论和现实世界的可能领域之间进行对应性分析。信息和载体(信息和物质)具有内在融合、相互生成和相互规定的不可分离的统一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体论在逻辑和科学中的地位明显受到哲学方法论对合理地使用“存在”概念这一要求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传统哲学对“存在”概念的使用充满了含混和歧义,以致在逻辑实证主义者那里,本体论问题被宣称为是一个设有认识意义的假问题,被排斥于哲学之外。那些“表述了事物真实本质的知识,表述了自在之物、绝对者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的知识”被称为属于“形而上学的”,“这些命题都是不可证实的”(参见怀特编:《分析的时代》,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与人的存在——对辩证法理论基础的再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法是一个始终得到高度重视的领域。但近年来 ,其研究呈现出相对沉闷的局面。导致这种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辩证法的一些基本的、前提性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切实的澄清。在这些问题中 ,“辩证法的理论基础”无疑属于最重要者之一 ,这一点严重束缚着对它的研究取得有重大意义的突破。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作出探讨 ,以期推动辩证法研究的深入。一、人的存在与辩证法的理论基础所谓辩证法的“理论基础” ,就是指辩证法的“本体论根基”或“本体论载体”。它意味着 :辩证法在理论本性上是一种“本…  相似文献   

16.
从逻辑学向自然哲学的过渡一直被后来的研究家们视作黑格尔体系中的一个难题。逻辑学的理念是在什么意义上“外化”为自然的?自然哲学的性质及对象是什么?它与经验自然科学及其对象的关系如何?这一连串问题都是与“过渡”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甚至有理由认为,国内黑格尔哲学评价上存在着的一些偏颇部分地也正是由于人们在这一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30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30年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本体论问题始终没有逸出我们的理论视野,因为对本体论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着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质的解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合理建构.马克思哲学有没有自已的本体论?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有什么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研究范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资本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但过去人们往往倾向于一种批判并拒斥的态度,诸如“现代性的弊端”、“资本的罪恶”之类的话语,不仅在学术界,即使对社会公众也是耳熟能详的。这种情况只是到了晚近才出现了变化:对于资本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开始超越单纯的价值判断的方式,较多地侧重于考虑韦伯所说的“现代化不仅是西欧的命运,而且也是全球的命运”这一预言的严肃性及其意义。现实的变化表明:资本与现代性不是作为观念给予我们的,而是作为社会历史过程给予我们的;资本与现代性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正因为如此,《哲学研究》编辑部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于2006年5月共同举办了“资本哲学”论坛,联合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资本与现代性、资本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马克思《资本论》的当代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这次论坛及其主要成果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及社会科学界的关注,产生了较大影响。本刊特辟专栏,将陆续推出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康德既没有在他的道德哲学中,也没有在他的《人本学》中,“提出过一种详细的理性的行为哲学”,这是近现代有关康德的文献一向感到遗憾的事情。放在我们面前的F.考尔巴赫的这本全面解释康德的书的标题,却一下子就使我们感到不胜惊讶,因为它谈的竟完全是康德哲学中的“行为原则”问题。多年来他发表了一大批论康德哲学的书籍和文章,这些著作不但证明了他是最杰出的康德解释者之一,也证明了他是一个最坚持己见的人。当然他也知道,康德本人“并没有很明显地使行动的概念成为他的哲学的论题”。然而康德哲学的“论述”却贯穿着“能交织出一种行为理论的线索”;他甚至认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有不少康德专家,黑格尔专家,甚至费希特专家,唯独没有谢林专家,甚至连专门研究谢林的学术论文也十分罕见。这清楚地表明,谢林被我们忽略甚至遗忘了。 在我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把德国古典哲学看作是朝向理性的太阳奋进的直线上升模式,是一条从主观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必然之路。而谢林仅被视作从主观唯心主义到客观唯心主义的一个发展“环节”,而且在这个环节之后,又有一个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因此人们要了解客观唯心主义甚至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要到黑格尔这个系统的完善的体系中去,而勿须光顾无系统的谢林这一“环节”了。 事实上,这是一种由双重误解造成的片面观点。因为,第一,德国古典哲学并非仅有一条从主观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之途。实际上,它明显地还存在着另一由康德、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