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主观幸福感对中学生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学习体验、归因倾向、学习成绩、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学校、教师及家庭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469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考察社会支持、学习观、自我效能感与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总体在中等水平以上,不存在性别差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低于重点学校的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2)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社会支持、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仍有显著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较大。(3)社会支持对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既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具有间接影响;初中生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学习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中学生的人格建构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会昌  张红梅 《心理学报》2007,39(1):129-134
以乔治·凯利(George Kelley)的个人建构理论为基础,采用他发明的角色建构库测验,辅以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压力应对测验并收集学生学习成绩,考察中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对象为从初一到高三的512名中学生。结果发现:(1) 中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与学习成绩、学习适应性和压力应对存在显著相关。人格建构复杂性高的学生,学业成绩较好,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比较强;人格建构复杂性低的学生易采取“幻想”、“逃避”等消极压力应对方式。(2) 多元分析证明,在同时考虑到年级、性别、学习适应性和人格建构复杂性等因素时,人格建构复杂性对学习成绩的贡献大约为2.8%。(3) 中学生人格建构复杂性通过三种途径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其一,人格建构复杂性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二,以学习适应性为中介间接影响学习成绩;其三,以消极压力应对、学习适应性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中学生自尊、学业自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随机选取初一到高三学生共592人,用一般自尊量表(SES)、一般学业自我量表(G-ASCS)和主观幸福感量表(SWB)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业自我是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部分中介,且学业自我的中介作用具有跨样本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鉴于此,中学生积极的学业认知、体验和评价对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分别介绍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幸福感包含的结构以及幸福感的测量工具。探讨了影响幸福感的自我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影响。认为可以从,实施情感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公平自主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角度改善中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广州地区143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1)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2)随着年级的升高,主观幸福感逐渐降低,成绩差的学生体验到的消极情感显著高于成绩中等和较好的学生;(3)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整体上优于女生,年级和成绩也对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4)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和良好心理健康的发展,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尤其是消极情绪关注的应对方式不利于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师生关系和自尊在中学生亲子依恋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亲子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自尊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地区八所普通中学的273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亲子依恋、师生关系、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2)中学生亲子依恋不仅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而且还通过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师生关系—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8.
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运用《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对广州市2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考察了广州市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男女幸福感没有差异;(2)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决定;(3)外在准则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间接的;(4)个体的自我体验和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外界准则等相关,但与外界准则的相关最大。  相似文献   

9.
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有助于提高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本旨在介绍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及其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外在因素,以期人们能更加有效体验到生活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初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和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内在联系。采用了Rosenberg的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简称SES),付丽丽(2010)编制的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和龚艺华(2002)参考父母教养方式结构的理论构想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作为研究工具,以济南市历下区某所中学的165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调查数据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初中生总体的自尊处于中上等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年级差异显著,其中初一和初二年级间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性别和年级间的差异都不显著(3)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专制型、信任鼓励型、忽视型、溺爱型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在年级上,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在专制型与忽视型维度都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在专制型维度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4)学习主观幸福感、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型父母教养方式、信任鼓励型教养方式维度间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尊水平与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教养方式维度间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对学习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6)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主观幸福感进行预测的过程中,自尊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819名初中生完成初中生错误观问卷与错误应对方式问卷,探讨初中生的错误观和错误应对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错误观中,错误容忍度维度平均每题得分最低,错误判断源居中,对错误的价值认可度最高。2)初中生的错误应对方式中,逃避错误维度平均每题得分最低,消极情绪居中,处理错误最高。3)初中生错误观中的价值认可度是通过错误应对方式中的处理错误和逃避错误的中介作用而影响学习成绩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初中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集体自尊和个体自尊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所初中学校的857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总体而言,男生的父子依恋水平、集体自尊水平和生活满意度更高,女生的同伴依恋水平和消极情绪更高;(2)男女生表现出不同的年级发展特点,女生在亲子依恋、集体自尊和消极情绪,男生在集体自尊上表现出明显的初二现象;(3)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水平越高,初中生的集体自尊和个体自尊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程度也越强;(4)母子依恋、同伴依恋、个体自尊和父子依恋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并依次负向预测初中生的消极情绪;同伴依恋、个体自尊、母子依恋和集体自尊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积极情绪;(5)亲子、同伴依恋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而且通过两种途径(依恋→集体自尊→主观幸福感;依恋→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主观幸福感)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感恩问卷、正性情感负性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抗挫折能力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6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以考察中学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以及社会支持与抗挫折能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中学生正性情绪显著高于负性情绪;(2)中学生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抗挫折能力相关显著;(3)结构方程分析结果显示, 中学生感恩直接负向预测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和抗挫折能力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抗挫折能力在感恩和负性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感恩能通过作用于社会支持和抗挫折能力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学生学习效能感问卷调查1430名中学生,考察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教师关怀行为的得分高于“3”,达到了3.54;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的得分也比较高,得分为3.73;(2)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3)学生学习效能感在教师关怀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25,并且学习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中的学习能力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18)大于学习行为效能感(效应值为0.04)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赵崇莲  李宏翰  王玲 《心理科学》2003,26(3):430-432
探索了影响中学生成就目标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一个中学生学业活动的简洁模式。(1)中学生的认知参与和能力知觉、成就目标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学业焦虑和认知参与、能力知觉、成就目标之间显著负相关;两成就目标间的相关不显著;(2)能力知觉、认知参与、学业焦虑是学业成绩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The study examined the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of adolescents’ character strengths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school adjustment during the pivotal period of the transition to middle school. The study followed 417 students and 13 teachers from four public middle schools in the center of Israel during seventh and eighth grade. Studen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ir character strengths, life satisfaction,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s. Students’ school adjustment was measured through grade point average and questionnaires given to the students’ teachers. Findings provided extensive support for the associations among character strengths,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and middle school adjustment. Intellectual and temperance strengths were central in the prediction of students’ school performance and achievements. Interpersonal strength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ocial functioning at school. Temperance and transcendence strengths were robust positive predictors of students’ SWB. The findings extend existing knowledge about character and its relation to optimal functioning and well-being among young adolescents, and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applying strengths-building practices at middle schools.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庞维国 《心理科学》2003,26(2):285-288
国内外业已开发出众多旨在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理论和教学经验分析,我们概括出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一般模式,本研究以330名中学生为被试,分别在初中和高中的若干学科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自主学习的一般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为任课教师接受和掌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科技创造力和课外科技活动关系的测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创造性能力测验与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调查表,对初中预备班,初二及高二年级学生共275名作测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科技创造力和课外科技活动存在很显著的相关;中学生的科技创造力水平受学校、年级、性别的影响:重点中学优于非重点中学,高二优于初中预备班及初二,男优于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6203名参与过不同形式的社会服务实践的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中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实践的现状及其对公民行动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我国中学社会服务实践的质量各维度差异较大,内外调控、深化与拓展、课程关联和自主性得分依次显著降低。(2)中学生参与的社会服务实践在城乡、学校类型、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学校类型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城市、示范学校、低年级的学生参与的社会服务实践的质量较好,示范学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低年级阶段。(3)中学生的社会服务实践经历影响其公民行动意向,而社会服务观念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实践经历有助于改进中学生的社会服务观念,进而增强其公民行动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