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大学校园的宗教活动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整个10年里都在增加。到1984年,学生们对公立大学的宗教课程已趋之若鹜,参加宗教礼拜的人数创下历史记录。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证实了这种对宗教的持续兴趣,并指出:"在许多校园,宗教团体是发展最快的组织"。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有超凡感召力、自称得到神灵启示的和宗教的复兴团体特别快地增加,而主流的基督教新教团体"在大学生中间拥有的追随者很少"。国家对大学新生所作的调查显示,1985年,5.6%大学新生表明他们不会优先选择传统宗教组织。宗教活动的增加,经常引起争议的非传统原教旨主义者的行为以及大学校园中出现的膜拜团体等,所有这些引起了时任大学管理当局的关注。本文探讨为什么大学生容易受影响而加入膜拜团体?考察了校园内的膜拜招募,对加入膜拜引发的问题进行评估,提出了大学校园、教育管理当局应对膜拜、邪教组织的渗透和入侵,需要考虑和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邪教问题,在国际学术语境可称为"破坏性膜拜团体"问题。破坏性膜拜团体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冲击力,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我们应当关注新兴膜拜团体中的破坏性因素。目前,世界上新兴膜拜团体仍层出不穷。15年内,法国的新兴膜拜教派由172个迅速增加到500~600个。新兴膜拜团体问题,在当代学术界是个边缘性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仍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因素。当代中国的膜拜团体实际现状如何?它的性质、原因、作用如何?其中破坏性因素的特点是什么?怎样防范其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建议有关部门开展持续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并不断调整相应的政策;同时重视开展学术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建立中国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4.
膜拜研究是涉及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国际议题,国外膜拜研究经历了40余年,其最新研究视角包括:家庭康复关系、社会预警机制、教育应用技术、质与量并举以及地域特色与跨文化并存的研究范式。这些研究对我国有以下三方面启示:教育观念客观化与方法科学化、教育效果示范化与研究资源整合化、研究机构体制化与交流活动国际化。就目前中国国情而言,做好膜拜研究工作是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社会控制论、心理控制论为理论依据,以信息采集分析、危情综合分析、危情形势处理三大技术为支撑,以政府、民间、社区、家庭为依托的防范膜拜团体活动的社会预警教育模型.为社会安全与稳定提供效应性方案。  相似文献   

6.
对极端膜拜团体造成身心伤害现象的科学研究, 集中在对极端膜拜伤害的界定、测量和机制三个方面。本文的目的, 是梳理这三个主题上的研究脉络, 明晰其中的争议之处和取得的成绩。文本分析表明, 对极端膜拜伤害的界定从“洗脑”转向了“心理虐待”, 对这类伤害的经验观察由个体症状转向了群体行为和经历的描述, 测量方法由传统心理测试工具变成了新型团体心理虐待量表, 膜拜伤害的心理机制研究在综合环境和个人精神特质两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交互的病理模型, 表观遗传学和人际神经生物学用于极端膜拜伤害的生理机制研究已见端倪。但是, 迄今对于极端膜拜伤害的学术研究尚未形成范式。  相似文献   

7.
以临床观察为根据 ,以文献回顾为基础 ,提出了“膜拜痴迷意识转换状况”是一种古老而后现代的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的观点 ,并讨论了与发病相关的社会文化与个体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集体效能:一种团体研究的主体性视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班杜拉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将个体效能研究拓展到集体效能研究,吸引了相当数量研究者的注意。研究发现,集体效能信念在集体活动的因果结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不但能直接影响集体行为,而且还能作用于其它决定集体行为的因素,如目标设定、抱负水平、结果预期、情感倾向、对社会机遇和社会阻力的知觉等等。该文对近年来的集体效能研究进行梳理,考察不同领域的集体效能研究状况,并初步总结出相应的理论共识,指出该研究的贡献和局限。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出发,通过对中外相关文献研究,结合帮教专职干部、宗教学专家、心理学者、大学生访谈结果,编制了邪教团体检测项目,通过3次条目筛查后制定了62项初始项目;又通过214名大学生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了由5个维度、32个条目组成的正式项目;再通过497名大学生的测查,考察各项测量学指标,结果显示量表区分度、信度、效度指标均较高,结论是邪教团体检测项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作为邪教团体检测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膜拜成员和普通人员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探讨膜拜成员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膜拜成员与普通人员在自我和谐程度及健康水平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膜拜成员的自我和谐水平与自测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提示膜拜成员的自我和谐及自测健康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人员;其自我和谐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针对膜拜成员宜采用认知方法进行心理康复辅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公立医院改革中的相关利益集团及团体冲突,发现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城乡居民和中央政府,阻力主要来自公立医院和地方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四种模式进行了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损益剖析并从团体平衡的视角探究改革政策形成过程的不足、政策内容设计的缺陷.提出政府平衡各团体利益的五种途径:明确改革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厘清政府与公立医院的关系、制定游戏规则、协调利益冲突、干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2.
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凝聚力最初多被定义为人际信任、吸引和卷入,随着研究的深入,凝聚力的概念逐渐向多维的方向发展。对凝聚力的测量主要有MacKenzie的团体氛围量表、Lese等的治疗因素-凝聚力分量表及Piper的凝聚力量表等。目前团体心理治疗领域的研究对凝聚力的认识缺乏一致性。从凝聚力的概念建构着手,探索团体心理治疗过程,开发评估工具,构建系统的理论和模型,是值得国内研究者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学业困难是大学生无法完成学业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研究者和实践者逐步尝试将团体干预运用于大学生学业困难群体中。通过回顾国内外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团体干预研究发现,学业困难团体在理论层面已产出了较为成熟的问题解决模型,在临床方案上以认知-行为流派为主,主要针对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学习情绪及方法技能等特异性因子进行干预,被干预群体的学业表现、动机与效能感及心理健康水平等显著提升。然而,疗效研究的总体质量和数量仍有待提高。在教育、医疗等干预体系构建中应纳入团体视角,将学业提升与心理-社会干预相结合,并弥补当前群体界定不清、临床方案与理论衔接不紧密等局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0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青少年同一性危机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各项目、总分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干预后自我同一性地位均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多于63%的成员的同一性定位呈现了提升趋势,自我同一性危机的七个维度,经深入研究,团体辅导对时间透视、自我意识、角色尝试、自我确信及了解、价值定向五个维度能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儒教是不是一种宗教的讨论反映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与再解读,也反映出现代化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诉求的一种困顿和反思。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论域中,以现象学的方法重新界定宗教的本质,并试图对儒教予以现象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探讨团体成员的相互共情及其与团体效果的关系。共收集10个团体,53名成员的数据,运用社会关系模型分析。结果发现:1.成员自评相互共情得分较高,但互评相关不显著;2.共情水平与会谈效果正相关,与团体反治疗性因素负相关;3.被共情水平与不信任负相关;4.共情准确性与团体治疗性因素正相关。结论:成员自评相互共情水平较高,但互评不匹配。成员自评共情水平越高,会谈效果越好,受团体反治疗性因素阻碍更少。越被准确评估情绪效价的成员,从治疗性因素中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5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罗森博格自尊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心理自评各项目、总分和自尊水平的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的前后测差异显著,强迫和敌对水平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自尊水平显著提高;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跨文化协同增效研究的3种典型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日益重视运用多元文化来创造国际竞争优势。论文首先讨论了“跨文化协同增效”的内涵以及达成跨文化协同增效的标准,然后介绍了跨文化协同增效研究的3种典型视角:加拿大研究者Adler的研究视角、德国研究者Krewer的研究视角和印尼研究者Tjitra的研究视角。3种不同的视角体现出研究者自身文化的特点。前两种视角是从西方文化出发,认为必须创造“第三种文化”来达成跨文化协同增效,而后一种视角则是从东方文化出发,针对本国文化的独特性进行跨文化协同增效理论研究。最后在比较分析3种不同研究视角基础上,认为应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思路,针对独特的中国文化进行跨文化协同增效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高一、高二学生被试实验组13人进行为期一周的考试焦虑团体辅导、控制组14人进行一般性团体辅导,探讨团体辅导对高中生考试焦虑水平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干预训练后,实验组被试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控制组被试、对考试重要性的认识显著优于控制组被试,但在考试策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考试焦虑水平、提升对考试重要性的合理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